羅馬帝國的監禁制度
- 在羅馬法律下,「監牢」(custodia) 多是候審或等候處決的羈押所,並不是像現代監獄一樣的長期刑期。囚犯通常等待審判、流放、或處決。
- 羅馬法學家區分三種拘押方式:
- custodia publica:公共監獄(環境惡劣,如羅馬的「馬米爾丁地牢」)。
- custodia militaris:由士兵看守(保羅在羅馬就是被士兵看守,徒 28:16)。
- custodia libera:軟禁於私人住宅,由保證人看守(類似保羅在徒 28:30 的情況)。
在這些情境中,朋友與家人常被允許提供食物、衣物,甚至可以陪伴。因為政府通常不會全額負擔囚犯的生活。
聖經內部的例證
- 保羅在羅馬:「有看守的兵丁」但他「自己在所租的房子裡,歡迎一切來見他的人」(徒 28:16, 30)。 表明朋友、信徒可以自由來探望,並供應他所需。
- 腓立比書:保羅感謝腓立比人「一次又一次供給我的需用」(腓 4:16)。這些供應很可能是在監禁時送來的。
- 希伯來書 10:34:稱讚信徒「體恤被捆鎖的人」,說明教會實際探望、支持囚犯。
早期基督教與羅馬史料
- 《哈米吉亞文獻》(Apologia, Justin Martyr, 2世紀):提到基督徒會彼此探望、供養在囚的弟兄姊妹。
- 優西比烏《教會史》:記載多位殉道者(如士每拿的坡旅甲、迦太基的佩佩圖亞與費利西塔)在受審與囚禁時,有同伴與他們同在,彼此支持代禱。《坡旅甲殉道記》記載,信徒能探望並服事被囚的殉道者。《佩佩圖亞與費利西塔殉道記》記載,她們在獄中能與同信的姊妹一同禱告。教父文獻 顯示囚禁時,仍有一定程度的探視與共享。
- 羅馬囚禁習慣:歷史學家 Ramsay MacMullen 指出,囚犯生活需靠親友供應,甚至有人會選擇與囚犯「一同受羈押」,在實際生活上與他們共度(見 Roman Social Relations, 1981)。羅馬法律學者(如 Gaius, Digest of Roman Law)提到:囚犯的衣食常需靠家人或朋友供應。 因此探訪與供應並不是例外,而是制度默許的常態。
神學意涵
所以,當保羅稱某些人是「與我同坐監的」(徒 28、腓 4:16、來 10:34)(如安多尼古、亞里達古、以巴弗),可能有兩種情境:他們真的因福音與保羅一同被捕,身體上同囚。他們選擇陪伴、支持保羅,與他分享囚禁的困苦(供應、同居於看守之下)。
保羅的書信裡,他多次提到有「與他一同坐監(fellow prisoners)」的人
在在保羅的書信裡,他多次提到有「與他一同坐監(fellow prisoners)」的人,例如羅馬書 16:7 的安多尼古與猶尼亞 (Andronicus & Junia),歌羅西書 4:10 的亞里達古 (Aristarchus),腓利門書 1:23 的以巴弗 (Epaphras) 等。
1. 「一同坐監」的意思
- 不是指他們犯罪。保羅和他的同工被囚禁,主要是因為傳揚基督的福音,而不是因為犯法或道德上的罪行。當時在羅馬帝國,基督徒常因信仰與帝國權力對立而被捕。
- 是分享保羅的命運。有些同工可能在實際上與保羅同時被關押(例如亞里達古在羅馬),有些則可能因支持保羅或同樣的宣教事工而被囚。
- 也是一種榮譽稱號。保羅稱他們為「同坐監的」,表示他們在基督的受苦上有份,是為主一同忍受逼迫的記號(參林後 1:5;腓 1:29)。
2. 社會背景
在一世紀的羅馬帝國:
- 囚禁常是候審的羈押,不是今天意義上的長期刑罰。保羅在腓立比、該撒利亞和羅馬都有過監禁經驗。
- 被捕的原因往往是**「擾亂社會秩序」或「不敬羅馬神明/皇帝」**,而不是偷竊、殺人之類的罪。
- 囚犯可以與朋友共享探望和供養,因此「同坐監」有時意味著有人選擇與囚犯同受限制、同承壓力,以支持他。
3. 屬靈意義
- 與保羅一同坐監,象徵為基督受苦的團契(腓 3:10)。
- 這也是一種信心的印記:他們願意因福音付代價,即使失去自由,也不否認主。
- 保羅因此常在問安時特別強調這些「同坐監」的同工,表揚他們的忠心和勇敢。
總結:
保羅所說的「與我一同坐監」,不是犯罪的意思,而是指因基督的福音與他同受監禁或逼迫。這是一種榮耀的稱號,彰顯他們對基督的忠誠和對保羅的支持。
「保羅書信中所有被稱為『同坐監』的人物列表」
保羅書信裡的「同坐監」同工
- 安多尼古 (Andronicus) 與 猶尼亞 (Junia)
- 出處:羅馬書 16:7
- 特點:保羅稱他們「在我以前在基督裡」,而且「與我一同坐監」。
- 背景:可能是猶太人,並且是早期信主的宣教者。他們的被囚顯示他們因信仰與保羅一樣受苦。
- 亞里達古 (Aristarchus)
- 出處:歌羅西書 4:10
- 特點:保羅稱他為「同坐監的」;他原本是帖撒羅尼迦人,曾陪伴保羅旅行(徒 19:29;27:2)。
- 背景:他在以弗所暴動和保羅被送往羅馬的途中都在場,很可能在羅馬與保羅一起被囚。
- 以巴弗 (Epaphras)
- 出處:腓利門書 1:23
- 特點:保羅稱他為「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坐監的」。
- 背景:歌羅西教會的創立者之一(西 1:7),因信仰與保羅一同受監禁。
- 可能還有其他未明確名字的人
- 保羅在書信裡偶爾以「同坐監的」稱呼,這是一種榮耀稱號,用來形容那些願意因福音與他一同承受逼迫的人。
神學意義
- 不是犯罪:這些人不是因犯法被囚,而是因傳講基督、拒絕向羅馬帝國屈服。
- 榮耀的印記:與保羅同囚,被看作是參與基督受苦的團契(腓 3:10)。
- 信仰勇敢:他們的名字被記錄下來,顯示在早期教會中,受苦與坐監被視為榮耀與忠誠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