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吩咐滅絕亞瑪力人

這觸及了舊約聖經中一個非常困難且具爭議性的主題: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徹底滅絕亞瑪力人(Amalekites),包括婦女和孩童。這段記載(主要是《撒母耳記上》第15章)對許多人來說是巨大的道德挑戰,讓人覺得上帝似乎過於殘忍。

要理解這個命令,我們需要從幾個層面來看待聖經的觀點,並將其置於當時的歷史與神學背景中。


1. 亞瑪力人的罪行與歷史背景

首先,亞瑪力人並不是無緣無故地成為被滅絕的對象。聖經描繪他們是以色列人最古老、最兇殘的敵人,其行為被上帝定為極惡。

  • 背信與攻擊: 當以色列人剛出埃及,在曠野中疲憊不堪時,亞瑪力人選擇從後方突襲,專門攻擊那些軟弱和落後的人(申命記25:17-18)。這種行為被視為極其卑鄙和不道德,違反了當時戰爭的慣例。
  • 與上帝作對: 亞瑪力人的行為不僅是對以色列人的攻擊,聖經將其描繪成直接與上帝作對。他們被視為是攔阻上帝救贖計畫的邪惡勢力。在《出埃及記》17:16中,上帝說:「耶和華要世世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這將這場爭戰提升到一個屬靈層面。

2. 「徹底滅絕」的含義與目的

「徹底滅絕」(希伯來文:herem)這個詞在舊約中帶有特殊的宗教意義。它並非單純指種族屠殺,而是指一種獻祭性的毀滅

  • 獻給上帝: 根據這個概念,被徹底毀滅的人或物,是完全獻給上帝的,不能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這意味著不能擄掠戰利品,因為那會玷污以色列人,讓他們也沾染上迦南地偶像崇拜的罪惡。
  • 淨化與隔離: 徹底滅絕的目的在於防止邪惡的蔓延。在當時,迦南地的異教文化充滿了殘酷的偶像崇拜、獻人祭、淫亂和各種不潔的行為。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徹底清除這些影響,是為了保護以色列民族的信仰純正,避免他們被邪惡同化。

3. 神學家對此的解釋

面對這個道德困境,神學家們通常提供以下幾種解釋:

  • 特殊時代的特殊命令: 許多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是描述一個特殊的神聖審判時期,其背景是舊約時代,上帝與以色列人的關係以及戰爭的性質與今天完全不同。我們不能用現代的道德標準去簡單評判當時的事件。這種命令並非上帝普遍性的命令,而是一個在特定時間、針對特定邪惡勢力的特殊行為。
  • 文學上的誇飾與象徵: 有些學者認為,聖經中的「滅盡」可能是一種文學上的誇張語氣。當時的近東文獻經常使用這種誇大詞彙來描述軍事上的徹底勝利,並不一定代表字面上所有人都被殺死。例如,在《約書亞記》中記載了許多「滅盡」迦南人的事件,但後續的《士師記》和《列王紀》卻顯示這些人仍然存在。這可能暗示「滅盡」更多是軍事上的勝利和統治權的建立。
  • 上帝對罪惡的終極審判: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段經文雖然令人不安,但它深刻地展示了上帝對邪惡的嚴肅態度。它提醒我們,上帝的聖潔無法容忍罪惡,而當罪惡達到一個無法挽回的地步時,上帝會親自進行審判。這段經文最終指向末世論的觀點:最終的審判將會徹底清除所有邪惡,但在舊約中,這個審判是以具體的歷史事件來體現的。

結論

回到問題本身:「耶和華吩咐滅絕亞瑪力人,會不會太殘忍?」

從現代人權和道德觀點來看,這個命令確實難以理解,甚至令人感到殘忍。然而,從聖經自身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並非要表達一種任意的殘忍,而是呈現了:

  • 對邪惡的審判: 亞瑪力人的行為被視為無法饒恕的罪惡。
  • 信仰的隔離: 為了保護上帝選民的信仰純正,必須徹底清除可能導致他們背離上帝的邪惡影響。
  • 上帝的聖潔與公義: 這段經文以極端的方式表達了上帝對罪惡的零容忍。

對於信徒來說,這段經文引導他們思考上帝的聖潔、公義審判,這些屬性與祂的憐憫、恩典同樣重要。這段記載並不是要我們去模仿,而是要理解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上帝如何應對一個極端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