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善行超過惡行,並獲得真主的慈悲,就能進入天堂—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得救觀念上的根本差異

伊斯蘭教的觀點:行為與真主慈悲的結合

在伊斯蘭教中,信徒得救主要基於兩個核心要素:個人的行為真主的慈悲(Grace of Allah)

  1. 行為的重要性:伊斯蘭教的核心教義強調,信徒必須遵循真主頒布的教法,履行「五功」(包括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和朝覲),並努力行善。這些行為是證明一個人信仰的真誠與否的實際行動。
  2. 真主的慈悲:然而,伊斯蘭神學也明確指出,人的行為本身並不足以賺取救贖。最終,一個人能否進入天堂,完全取決於真主的慈悲和恩典。換句話說,行為是必要的,但它們是通往救贖的途徑,而不是確保救贖的憑證。真主會根據個人的行為來決定是否施予慈悲,但最終的審判權完全掌握在真主手中。

穆斯林相信,在審判日(Judgement Day),每個人的善行和惡行都會被稱量。如果一個人的善行超過惡行,並獲得真主的慈悲,他就能進入天堂。因此,穆斯林的一生是努力行善、遠離惡行,並不斷祈求真主憐憫的過程。

基督教的觀點:單單靠恩典

與伊斯蘭教不同,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明確指出,人的得救完全是基於上帝的恩典,而不是人的行為。

  1. 行為無法稱義:基督教神學認為,由於亞當的墮落,所有人都生而有罪。人的任何善行,在完全聖潔的上帝面前都無法達到稱義的標準。聖經《以弗所書》2:8-9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2. 耶穌基督的救贖:基督教相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他為人類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在第三天復活。他的死亡是為人類的罪付上了贖價,而他的復活證明了他對死亡和罪惡的勝利。
  3. 單單靠著信心:因此,一個人得救的唯一途徑,是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並接受他為自己的罪所付的代價。這個「信」是一種恩典,並非人的努力。

總結比較

特性伊斯蘭教基督教
救贖基礎行為與真主慈悲的結合耶穌基督的恩典
人的角色努力行善,以期獲得真主的恩典與憐憫藉由信心接受上帝的恩典,無法靠行為賺取救贖
核心經文《古蘭經》強調在審判日稱量善惡,並祈求真主的慈悲。《以弗所書》2:8-9:「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