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穌得救是白白的恩典」(Salvation by Grace through Faith)是信仰的基石,這教義的果效非常深遠,它重塑了人與上帝的關係,也改變了信徒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基督教義中「信耶穌得救是白白的恩典」(Salvation by Grace through Faith)是其信仰的基石,這項教義的目的和希望帶來的果效非常深遠,它重塑了人與上帝的關係,也改變了信徒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教義的主要目的 (The Primary Purpose)

「信耶穌得救是白白恩典」的教義,核心目的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並徹底解決人的困境

1. 彰顯上帝的極大慈愛與公義

如果救恩是靠人的行為賺取,那麼人就可以誇耀自己。但聖經強調,救恩是**「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 2:9)。

  • 彰顯慈愛 (Love): 藉著將救恩白白賜予不配的人,上帝的無條件之愛(Agape)被完全彰顯出來。這證明祂主動地、無私地尋求與人和好。
  • 彰顯公義 (Justice): 雖然救恩是白白賜予的,但它不是廉價的。上帝的公義在十字架上得到了滿足——祂讓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為人類的罪付上代價。這表明上帝既愛人,又絕不以有罪為無罪。

2. 徹底解決「罪」與「律法」的困境

律法(如十誡)的目的是指出人的罪,讓人知道自己無法完全達到上帝聖潔的標準。

  • 打破行為的枷鎖: 人無法靠自己的努力(行為或善功)達到上帝的標準。白白恩典的教義,將人從「必須做得夠好才能得救」的焦慮和重擔中釋放出來。
  • 確立救贖的可靠性: 救恩既然是上帝的工作,而不是人的努力,那麼救恩就是可靠和穩固的。信徒的得救不會因為自己的軟弱或偶爾的失敗而隨時失去。

教義希望帶來的果效 (The Intended Results)

這項教義不僅是理論,更希望在信徒的生命中帶來根本性的轉變,即「成聖」的過程。

1. 帶來真正的謙卑和感恩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不配卻蒙受了極大的恩典時,其內心會產生深沉的感恩和謙卑。

  • 消除驕傲: 信徒無法在上帝面前自誇,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領受的禮物。這種謙卑帶來了與上帝關係中的真實和坦誠。
  • 驅動感恩: 得救不是責任,而是愛的禮物。這種白白的恩典成為信徒活出聖潔生活的動力,他們行善不是為了得救,而是回應已經領受的救恩。

2. 建立正確的「行善」動機

在「因恩典得救」的教義中,行為不是救恩的原因,而是救恩的結果

  • 從「義務」轉為「愛的回應」: 信徒行善不是為了積功德進入天堂,而是因為已經得到了上帝的愛,所以願意透過愛人來榮耀上帝。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轉變,不再是恐懼或壓力的驅使。
  • 強化與他人的連結: 既然所有信徒都是同樣不配,同樣領受了白白的恩典,這就消除了內部的階級和隔閡。它促使信徒以同樣的憐憫和恩慈去對待他人。

3. 賦予生命新的目的與自由

恩典使信徒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 生活的自由: 信徒不再需要擔心自己是否足夠虔誠來取悅上帝,而是可以在自由中與上帝建立關係,專注於活出基督的樣式
  • 積極投入世界的動力: 由於不再需要努力拯救自己,信徒的精力和資源可以轉向服務他人、追求公義,並將上帝的愛帶入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了上帝恩典的管道和見證

總而言之,「白白恩典」的教義是基督教信仰的力量所在。它確立了上帝的主權和慈愛,解放了人,並賦予信徒一個發自內心、充滿感恩和愛的服事和行善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