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中有十二首是指涉基督耶穌的「彌賽亞詩篇」


詩篇在猶太與基督信仰中,一直被視為「彌賽亞啟示」的重要經典。它們一方面根植於以色列王權、受苦與敬拜的歷史處境;另一方面在新約中被解讀為指向耶穌基督的預表或預言。


舊約中的「彌賽亞詩篇」大致可分三類:

  1. 王權詩篇:強調耶和華所立的君王,指向彌賽亞作王。
  2. 受苦詩篇:表達義人在痛苦中的呼喊,新約理解為基督的受難。
  3. 普世救恩詩篇:宣告萬國要敬拜上帝,透過彌賽亞帶來普世祝福。

主要與彌賽亞啟示相關的詩篇

詩篇主題舊約原始意義新約的彌賽亞應驗
詩篇 2彌賽亞王上帝所立的君王對抗列國應驗在耶穌被立為主與基督(徒4:25–26;徒13:33;來1:5)
詩篇 8人子被尊榮人類在受造秩序中的尊貴指向基督為「人子」,在受苦後得榮耀(來2:6–9)
詩篇 16復活的盼望義人對神保護的信靠彼得引用解釋為耶穌復活(徒2:25–31)
詩篇 22義人受苦詩人呼喊被敵人圍攻耶穌在十架上應驗(太27:46;約19:24, 28)
詩篇 23耶和華牧者上帝是大衛的牧者基督是好牧人(約10:11)
詩篇 24榮耀的王上帝是勝利的君王指向復活基督榮耀進入(林前2:8)
詩篇 40順服的僕人詩人願意遵行神旨意應驗在基督獻上自己(來10:5–7)
詩篇 45君王婚禮王的榮耀與婚姻新約應用於基督與教會(來1:8–9)
詩篇 72公義的君王彌賽亞王的國度預表基督普世性的國度
詩篇 89大衛之約大衛後裔的永約應驗在基督永恆的國度
詩篇 110彌賽亞祭司王大衛後裔被立為祭司與王新約中引用最多的詩篇,應驗在基督為君王與大祭司(太22:44;來7)
詩篇 118拒絕與得勝被棄的石頭成為房角石應驗在基督(太21:42;徒4:11)

信仰意義

  1. 基督中心:這些詩篇原本針對大衛王室或義人受苦的經驗,但在新約裡被擴展為對基督的預表。
  2. 受苦與榮耀結合:詩篇同時揭示彌賽亞的苦難(詩22)與榮耀(詩110)。
  3. 普世救恩:許多詩篇(如72, 98)顯示彌賽亞的國度不僅限於以色列,而是臨到萬國。

總結—-
最重要的「彌賽亞詩篇」包括 詩篇 2, 8, 16, 22, 40, 45, 72, 89, 110, 118,它們在新約中被直接引用,並在基督裡得到最終的應驗。


這是一份簡單的 〈彌賽亞詩篇查經手冊〉,逐篇提供 背景、舊約意義、新約引用、應用,可以用在個人靈修、小組查經或講道準備。


彌賽亞詩篇查經手冊

1. 詩篇 2 — 耶和華所立的受膏者

  • 背景:王登基詩,用於大衛王或後裔登基儀式。
  • 舊約意義:上帝揀選的王勝過列國陰謀,強調「受膏者」的合法地位。
  • 新約引用:徒4:25–26(應驗在耶穌身上);來1:5(耶穌是神的兒子)。
  • 應用:提醒信徒基督是真正的王,我們在逼迫中也因祂得勝。

2. 詩篇 8 — 人子得榮耀

  • 背景:讚嘆神創造的榮耀與賜給人的尊貴。
  • 舊約意義:人雖渺小,卻被立在萬物之上。
  • 新約引用:來2:6–9(耶穌作「人子」,在受苦後得榮耀)。
  • 應用:基督恢復了人真正的地位,我們在祂裡面重新得尊貴。

3. 詩篇 16 — 復活的盼望

  • 背景:大衛的信心詩,表達對神保護的信靠。
  • 舊約意義:盼望神不讓祂的聖者見朽壞。
  • 新約引用:徒2:25–31(彼得解釋為耶穌復活);徒13:35(保羅同樣引用)。
  • 應用:我們的盼望在於基督復活,勝過死亡。

4. 詩篇 22 — 受苦的義人

  • 背景:詩人極度痛苦的呼喊。
  • 舊約意義:義人在敵人環伺中向神哀求。
  • 新約引用:太27:46(耶穌在十架上的呼喊);約19:24, 28(士兵拈鬮、耶穌渴了)。
  • 應用:基督與我們的苦難認同,我們的痛苦在祂裡面得到回應。

5. 詩篇 40 — 神所喜悅的順服

  • 背景:詩人獻上感恩與順服。
  • 舊約意義:神喜悅順服勝過祭物。
  • 新約引用:來10:5–7(應驗在基督獻上自己)。
  • 應用:我們的敬拜不僅是外在儀式,而是順服基督的榜樣。

6. 詩篇 45 — 君王的榮耀

  • 背景:王室婚禮詩歌。
  • 舊約意義:讚美君王的榮耀與婚姻祝福。
  • 新約引用:來1:8–9(應驗在基督永恆的國度)。
  • 應用:基督是榮耀的新郎,教會是祂的新婦。

7. 詩篇 72 — 公義的君王

  • 背景:王的祈禱,盼望君王施行公義。
  • 舊約意義:理想的彌賽亞王圖像。
  • 新約意義:預表基督普世性的國度(啟21–22)。
  • 應用:信徒活在盼望中,等待基督公義的國度完全實現。

8. 詩篇 89 — 大衛之約

  • 背景:回顧神與大衛立約,但現實國運衰落。
  • 舊約意義:張力在於神應許與現實矛盾。
  • 新約引用:路1:32–33(應驗在耶穌,大衛的後裔)。
  • 應用:神的應許在基督裡永不落空,即使當下看似失敗。

9. 詩篇 110 — 彌賽亞祭司王

  • 背景:大衛詩歌,描述上帝立王為祭司。
  • 舊約意義:結合王與祭司角色。
  • 新約引用:太22:44;徒2:34–35(基督升天掌權);來7(基督是照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
  • 應用:基督是我們永遠的王與大祭司,帶來救贖與代求。

10. 詩篇 118 — 被棄的石頭

  • 背景:節期讚美詩(哈利路亞詩篇之一)。
  • 舊約意義:表達神翻轉局勢,被棄的石頭成房角石。
  • 新約引用:太21:42;徒4:11(耶穌被棄卻成為房角石)。
  • 應用:在基督裡,失敗變為勝利,棄絕變為揀選。

查經應用建議

  • 可以帶領小組 按三個主題 來查:
    1. 王權詩篇(詩2, 45, 72, 89, 110, 118)
    2. 受苦詩篇(詩22, 40, 16)
    3. 榮耀與救恩詩篇(詩8,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