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對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激進顛覆(Radical Subversion)—看貧窮不看富裕,看低賤不看高尚,看內心不看外表,耶穌是顛覆世界價值觀

「耶穌看貧窮不看富裕,看低賤不看高尚,看內心不看外表」— 這句話完美地概括了耶穌對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激進顛覆(Radical Subversion)

這不僅僅是溫和的改革,而是一場天國價值觀世界價值觀的徹底逆轉。


耶穌如何顛覆世界的價值觀

耶穌透過教導、行為和最終的犧牲,從根本上推翻了人類社會長期以來尊崇的權力、財富、地位與外表

1. 顛覆財富與地位:從「富足有理」到「貧窮有福」

當時的猶太文化(和普遍的古代觀念)認為,財富和健康是上帝賜福的標誌,是榮耀的體現。貧窮則常被視為罪惡或被咒詛。

  • 耶穌的逆轉:
    • 財富的警告: 耶穌警告富人(如路加福音中的「禍哉」),強調財富往往是人進入天國的障礙。祂斥責了斂財的聖殿體系。
    • 貧窮的祝福: 祂宣告貧窮的人有福了(路 6:20)。這並非將貧窮本身美化,而是因為貧窮者往往更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更容易依賴上帝,從而成為天國的繼承者。
    • 行動的體現: 祂選擇降生在馬槽,是一位木匠的兒子,自己成為窮人,這從根本上否定了財富的優越性。

2. 顛覆社會階層:從「高尚優越」到「低賤服事」

人類社會習慣於將「高尚」歸給有權力的統治者、祭司和學者;將「低賤」歸給罪人、婦女、孩童和奴隸。

  • 耶穌的逆轉:
    • 抬升邊緣人: 祂主動與被視為低賤不潔的群體(稅吏、妓女、撒瑪利亞人、痲瘋病人)同席互動。祂將這些社會底層的人視為優先呼召的對象。
    • 僕人式的領導: 祂教導門徒:「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可 10:44)。祂自己洗門徒的腳,將服事定義為天國最高的榮耀和地位。
    • 以卑微為榜樣: 祂稱讚孩童的謙卑和單純是進入天國的必要條件,將社會上最無地位的人立為門徒學習的榜樣。

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用人; 誰願為首,就必做你們的僕人。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5-28)

 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了。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坐。’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4:7-11)

3. 顛覆道德標準:從「外表儀式」到「內心真實」

猶太宗教精英(如法利賽人)將道德和敬虔建立在嚴格的外在行為、禮儀和公開表現上。

  • 耶穌的逆轉:
    • 心靈的潔淨: 耶穌宣稱真正污穢人的不是「從外面進去的」,而是「從人心裡出來的」(可 7:15)。祂將潔淨的焦點從外在洗手和食物轉向內在的思維和動機
    • 隱藏的善行: 祂教導,行善、禱告和禁食不應是為了獲得人的稱讚(外表),而應該是為了天父的悅納(內心真實)(太 6 章)。

結論:天國的倒置原則

耶穌的價值觀體系是一種徹底的倒置

「這世界所輕視的,祂看為珍寶;這世界所追求的,祂視為虛空。」

這套價值觀不僅在社會上帶來衝擊,在神學上也帶來了最終的顛覆:

  • 最高的榮耀(耶穌的君王身份)是透過最大的恥辱(十字架)實現的。
  • 最大的拯救是透過最徹底的服事完成的。

因此,基督徒被呼召去活出的生命,就是以耶穌為榜樣,徹底地與世界的價值觀反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