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潔淨聖殿的故事不只在約翰福音中出現,四卷福音書都有。不過,根據另外卷福音書,耶穌潔淨聖殿屬於他傳道生涯的最後階段,唯獨約翰福音把這事蹟記載於他傳道開始之時。
有學者為了平衡兩者記載的差異,認為耶穌曾經兩次潔淨聖殿,一次在他傳道開始之時,一次在傳道生涯的最後階段;當然,我們在此未必需要處理這差異。
無論如何,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出道早年進入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正道出了耶穌與耶路撒冷之間的微妙張力——耶穌在耶路撒冷的逾越節破壞聖殿的買賣運作;後來,耶穌又在耶路撒冷的逾越節被釘死於十架上。別忘記!耶穌是彌賽亞,他是
猶太人的王;耶路撒冷卻是猶太人的聖城。耶穌與耶路撒冷之間,兩者的關係似乎不是甚好。
約翰福音特別編排「潔淨聖殿」的事蹟在「迦拿婚宴」之後,形成一個極大的對比。迦拿婚宴是一種祝福、錦上添花;然而,潔淨聖殿的故事卻是一種破壞、價值的顛覆。明顯地,耶穌就是要挑戰這個做法。
我們問,究竟耶路撒冷的意義何在?兩次逾越節,第一次是耶穌摧毀聖殿的俗世活動,第二次卻是俗世摧毀了耶穌——作為聖殿的耶穌基督。
約翰福音特別編排「潔淨聖殿」的事蹟在「迦拿婚宴」之後,形成一個極大的對比
1. 對觀福音 vs. 約翰福音的差異
- 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把「潔淨聖殿」放在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受難週開始時(馬可11章等)。
- 約翰福音:卻把「潔淨聖殿」編排在 第二章迦拿婚宴之後(約2:1–22)。這是耶穌事工最早的記載之一。
換言之,約翰是 刻意重新安排時間位置,要讓神學訊息更清楚。
2. 「迦拿婚宴」與「潔淨聖殿」的對比
- 迦拿婚宴(約2:1–11):耶穌把水變成酒,這是祂的「起頭神蹟」,顯出榮耀,象徵 新的喜樂、新的約、新的生命豐盛。
- 潔淨聖殿(約2:13–22):耶穌把兌換銀錢和做買賣的人趕出去,象徵 舊制度的敗壞、聖殿功能的扭曲,並預示祂自己要成為新的聖殿。
約翰把兩者並列,形成鮮明的對比:
- 從「新酒的豐盛」到「舊殿的敗壞」。
- 從「喜宴」到「審判」。
- 從「水變酒的生命神蹟」到「聖殿被拆毀、重建在祂身上的救贖神學」。
3. 約翰神學的用意
- 強調新舊交替:耶穌帶來的新秩序取代舊的宗教制度。
- 以祂自己為中心:祂才是真正的「聖殿」,神的同在在祂裡面,而不是在石頭建築裡。
- 福音敘事策略:約翰的時間順序並非歷史紀錄,而是「神學性編排」,要幫助讀者更早看到耶穌的身份與使命。
結論:
你的那句話是正確的——約翰確實刻意把「潔淨聖殿」放在「迦拿婚宴」之後,形成強烈的對比。但這不只是文學上的巧合,而是神學上的安排:透過「新酒的喜樂」與「舊殿的敗壞」對比,揭示耶穌是新的聖殿與新約的核心。
「約翰福音第二章結構圖」,把 喜宴—聖殿—十字架 連成一條神學主線
約翰福音第二章結構與神學主線
約2:1–11 迦拿婚宴 → 水變酒
│
│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顯出他的榮耀」(2:11)
│ ➜ 象徵新約的喜樂、新生命、新秩序
│
└─── 對比 ───► 舊制度的不足(水缸象徵猶太潔淨禮)
約2:12–22 潔淨聖殿 → 舊殿被拆
│
│ 耶穌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2:19)
│ ➜ 象徵舊制度的敗壞,真正的聖殿在祂自己身上
│
└─── 對比 ───► 神同在不再繫於聖殿,而在基督
神學主線
- 新 vs. 舊
- 迦拿婚宴:新酒 = 新的盟約、神的祝福。
- 潔淨聖殿:舊殿敗壞 = 舊制度將被取代。
- 喜樂 vs. 審判
- 婚宴:滿溢的酒象徵神國的喜樂與救恩。
- 聖殿:耶穌的憤怒揭露人敬拜的腐敗。
- 顯榮耀 vs. 指向十字架
- 婚宴:耶穌「顯出他的榮耀」(先顯現祂的身份)。
- 聖殿:預告「拆毀這殿」(指向祂的死與復活)。
總結
- 迦拿婚宴 → 新的創造、新的喜樂。
- 潔淨聖殿 → 舊制度的結束、基督成為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