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音書中,只有 《馬太福音》與 《路加福音》提供了耶穌的家譜,而且兩者的路線和神學意義各不相同。《馬可福音》與《約翰福音》則沒有家譜,但它們的開頭方式本身就隱含神學上的家譜意涵(馬可直接切入施洗約翰、耶穌受洗;約翰則回到「太初有道」)。以下是比較:
1. 馬太福音的家譜(太1:1-17)
- 起點:亞伯拉罕 → 大衛 → 約瑟
- 結構:三個「十四代」
- 亞伯拉罕到大衛(以色列民族的起源 → 王國建立)
- 大衛到巴比倫被擄(王國的衰敗)
- 巴比倫被擄到耶穌(期待中的彌賽亞降臨)
- 特色:
- 強調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突顯祂是應許的彌賽亞。
- 刻意納入 四位女性(他瑪、喇合、路得、拔示巴),她們都有外邦背景或特殊的故事,暗示耶穌的救恩超越猶太民族。
- 家譜以 約瑟為終點(「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但也小心指出耶穌是「由馬利亞所生」。
2. 路加福音的家譜(路3:23-38)
- 起點:耶穌 → 約瑟(法定之子) → 一直回溯到亞當、甚至「上帝」
- 結構:單一路線往上追溯
- 特色:
- 不是從亞伯拉罕,而是一直追溯到亞當 → 上帝,強調耶穌與全人類的關係。
- 主要路線不同:從大衛後裔開始,馬太走 所羅門線,路加走 拿單線。
- 被視為可能記錄了 馬利亞的家譜(或至少代表血統),而馬太則是 約瑟的家譜(法律繼承線)。
3. 馬可與約翰的「隱性家譜」
- 馬可福音:沒有家譜,直接從施洗約翰開始,凸顯耶穌的事工起點。耶穌的身份由天上的聲音認證(1:11)。
- 約翰福音:家譜直接超越人類歷史,「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突顯耶穌的神性。
4. 比較與神學意涵
- 馬太:猶太人導向 → 彌賽亞、大衛王位的合法繼承人,救恩應驗舊約。
- 路加:普世導向 → 耶穌作為「人子」與全人類連結。
- 馬可:強調耶穌事工本身,不需家譜。
- 約翰:強調耶穌的永恆神性,超越人類血統。
耶穌家譜對照表(馬太 vs 路加)
世代 | 馬太福音 (太1:1–17) | 路加福音 (路3:23–38) |
---|---|---|
1 | 亞伯拉罕 | 耶穌(起點,約瑟之子,法定血統) |
2 | 以撒 | 約瑟(希里之子) |
3 | 雅各 | 希里 |
4 | 猶大 | 瑪塔 |
5 | 法勒斯(猶大子) | 利未 |
… | …(14代到大衛) | …(逆推上溯) |
14 | 大衛 → 所羅門(由拔示巴生) | 大衛 → 拿單(大衛另一子) |
… | 所羅門 → 羅波安 → 亞比雅 … | 拿單 → 馬塔他 → 米拿 … |
28 | 耶哥尼雅(巴比倫被擄) | 亞底 → 以米 … |
… | …(一直到約瑟) | …(共七十多代) |
結尾 | 「雅各生約瑟,約瑟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由馬利亞所生」 | 一直上溯:… → 亞當 → 「上帝」 |
差異重點:
- 起點不同:
- 馬太從 亞伯拉罕出發 → 強調猶太民族與彌賽亞的應許。
- 路加從 耶穌往上推 → 直到亞當、上帝 → 強調耶穌與全人類的關係。
- 大衛的子嗣線:
- 馬太:透過 所羅門(王室繼承線)。
- 路加:透過 拿單(大衛另一子,血統路線)。
- 結構:
- 馬太:刻意分成 三組十四代(象徵數字、王權、歷史週期)。
- 路加:無分段,較完整,總共約 77代。
- 女性納入(僅馬太):他瑪、喇合、路得、拔示巴,顯示救恩跨越外邦與瑕疵。
- 神學意涵:
- 馬太 → 彌賽亞、大衛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 路加 → 普世救恩,耶穌是「人子」,與全人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