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約翰福音6:49)神蹟可以解決一時的困境,信耶穌可解決一生的困境。

「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約翰福音6:49)這句話出自 約翰福音 6:49,耶穌在迦百農會堂的「生命之糧講論」中說的。這段教導是約翰福音的核心之一。


經文脈絡

  • 約 6:31:群眾提到祖宗在曠野吃嗎哪,暗示耶穌若是真先知,應該也能行同樣的神蹟。
  • 約 6:32–33:耶穌糾正他們:嗎哪不是摩西給的,而是父神所賜的;真正的糧是從天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
  • 約 6:49–50:「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

耶穌這話的目的

1. 指出嗎哪的有限性

  • 以色列人在曠野確實吃過神所賜的嗎哪,但那只是暫時維持肉身生命的食物。
  • 結果是——他們仍然「死了」。
    耶穌指出:嗎哪不能帶來永恆的生命。

2. 引導人轉向自己

  • 耶穌把自己比作「真正從天降下來的糧」(約 6:35, 48, 51)。
  • 吃嗎哪 → 肉身活著卻仍死;
    吃生命之糧(耶穌自己) → 得永生。
    祂的目的是把聽眾的眼光,從摩西時代的神蹟,轉向祂自己作為救恩的實體。

3. 挑戰群眾的屬靈眼光

  • 聽眾只追求「再得一餐飽食」(約 6:26–27),停留在物質層次。
  • 耶穌提醒:真正的需要是「永生」,不是一時的飽足。
    祂要門徒追求屬靈生命的供應,而不是僅僅看重物質食物。

4. 鋪墊「十字架的啟示」

  • 耶穌接著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 6:51)。
  • 這暗示祂的「肉」將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捨去。
    祂的話把焦點引向祂即將完成的救贖工作。

總結

耶穌說「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的目的,是:

  1. 揭示嗎哪的有限 —— 它只能暫時供應,不能救人脫離死亡。
  2. 對比祂自己 —— 耶穌是真正的天上之糧,能賜下永生。
  3. 挑戰屬靈眼光 —— 人不能只追求物質食物,而要信靠祂得永生。
  4. 指向十字架救恩 —— 祂的「肉與血」才是賜生命的真糧。

簡單一句:耶穌用這句話把「曠野的嗎哪」和「祂自己」放在對比中,讓人明白唯有祂才是賜永生的生命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