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的結構很特別,學者普遍認為作者有意將耶穌的教導分為「五大講論」,作為新摩西所頒布的「新律法」,對應舊約的五經。以下是五大講論的整理與要義:
一、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 章)
主題:天國子民的新律法與義
- 八福(5:3–12):揭示天國的價值觀,翻轉世俗的權力與榮耀。
- 新律法的原則(5:17–48):耶穌不是廢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要求內心的完全與愛。
- 敬虔生活(6:1–18):施捨、禱告(含主禱文)、禁食,強調誠實與隱密,不為人看見。
- 天國優先(6:19–34):積財在天,先求神的國和義。
- 人際關係與審判(7 章):不要論斷人、黃金律、真假先知、智慧與愚拙的建造。
二、差派門徒的講論(馬太福音 10 章)
主題:天國使命的挑戰與信靠
- 差派十二使徒,囑咐去傳天國的福音。
- 勸勉門徒在逼迫中要勇敢:不要怕人,只要敬畏神。
- 門徒將面對家庭分裂與社會拒絕,但要忠心到底。
- 強調為主捨命,反得生命。
三、比喻講論(馬太福音 13:1–53)
主題:天國的奧秘與隱藏的啟示—— 比喻強調天國既已臨卻仍隱密,需要有信心與智慧去領受。
- 撒種比喻:不同心田對道的回應。
- 麥子與稗子的比喻:末日審判的分別。
- 芥菜種、麵酵:天國的擴展性。
- 藏寶與珍珠:天國的極大價值。
- 撒網:末日的篩選與審判。
四、群體生活講論(馬太福音 18 章)
主題:教會內的謙卑、關懷與赦免—–強調信徒群體的愛心、赦免與責任。
- 成為小孩的謙卑,是進天國的條件。
- 不可使「小子」(軟弱的信徒)跌倒。
- 失羊比喻:顯明神尋回迷失者的心腸。
- 教會紀律:若弟兄得罪,要私下挽回,若不聽則交付教會。
- 饒恕的必要:七十個七次的赦免(惡僕比喻)。
五、末世講論(馬太福音 24–25 章)
主題:末世徵兆、警醒與審判—–末世講論提醒信徒要儆醒、忠心、愛人,因審判根據實踐的義。
- 末日徵兆:假基督、戰爭、逼迫、假先知、天象變化。
- 人子再來:不可預測,但必定確實。
- 警醒的比喻:無花果樹、十童女、才幹。
- 終極審判:綿羊與山羊的分別,依據對弟兄最小者的愛心行動。
總結神學意義
- 結構意圖:五大講論以「耶穌說完了這些話」作結(7:28; 11:1; 13:53; 19:1; 26:1),形成清晰的文學框架。
- 新摩西的形象:馬太用「五講論」對應摩西五經,將耶穌呈現為新的律法頒布者。
- 天國倫理:五大講論涵蓋信徒的內心(登山寶訓)、使命(差派)、領受奧秘(比喻)、群體生活(教會)、以及終末盼望(末世),形成天國子民的全方位生活指南。
「五大講論對照表」(內容主題、經文範圍、關鍵經文、核心神學)
馬太福音五大講論對照表
| 講論 | 經文範圍 | 主題 | 關鍵經文 | 核心神學要義 |
|---|---|---|---|---|
| 一、登山寶訓 | 馬太福音 5–7 章 | 天國子民的新律法與義 | 5:17「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 | 耶穌是新摩西,頒布天國律法,重視內心的純正與愛;呼召門徒活出超越法利賽人的義。 |
| 二、差派門徒的講論 | 馬太福音 10 章 | 宣教使命與逼迫中的信靠 | 10: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 門徒蒙召參與耶穌的使命,要勇敢面對逼迫,依靠神的保守。 |
| 三、比喻講論 | 馬太福音 13:1–53 | 天國的奧秘與隱藏的啟示 | 13:11「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 天國已臨卻仍隱密;需要信心、智慧與委身去領受,並看重天國超越世上的價值。 |
| 四、群體生活講論 | 馬太福音 18 章 | 教會群體的謙卑、赦免與紀律 | 18:20「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 天國群體以謙卑、愛與赦免為核心,透過彼此勸戒和饒恕來維繫聖潔的共同體。 |
| 五、末世講論(橄欖山講論) | 馬太福音 24–25 章 | 末世徵兆、警醒與審判 | 24:42「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 | 人子必再來,信徒要警醒、忠心並以愛心行動回應,因最終審判根據對「最小弟兄」的愛。 |
總結神學信息:五大講論就像「新五經」,顯示耶穌是新摩西,頒布天國律法。它涵蓋了:
- 內在生命(登山寶訓)、
- 外在使命(差派門徒)、
- 奧秘領受(比喻)、
- 群體生活(教會)、
- 終末盼望(末世)。
是天國子民在今世的完整生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