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來看,保羅在傳福音時確實遇到許多困難,可以分成 外部逼迫、內部挑戰、個人限制 三大類:
一、外部逼迫(來自宗教與社會環境)
- 猶太人反對與迫害
- 保羅常在會堂傳道,但常被猶太人拒絕、驅逐,甚至動員暴力。
- 例子:以哥念的猶太人慫恿群眾要用石頭打他(徒 14:5–6)。
- 在路司得,保羅甚至被石頭打到「以為是死了」(徒 14:19)。
- 外邦異教與偶像崇拜的抵抗
- 在腓立比,因趕出占卜的鬼,被商人控告,遭鞭打下監(徒 16:16–24)。
- 在以弗所,因福音影響偶像銅匠的生意,引發騷亂(徒 19:23–41)。
- 羅馬政權的壓制
- 保羅多次被捕、監禁(腓 1:13;徒 21–28)。
- 他最後可能在尼祿時期殉道。
二、內部挑戰(來自教會內部與信仰爭議)
- 假教師與異端
- 有人傳「另一個福音」(加 1:6–9),要求外邦信徒受割禮。
- 歌羅西教會出現神秘主義、守律法與敬拜天使的混合思想(西 2:16–23)。
- 教會信徒的不成熟
- 哥林多教會:分裂、淫亂、恩賜混亂(林前 1–15)。
- 加拉太教會:受猶太主義影響,回到律法主義(加 5:1–12)。
- 同工間的矛盾
- 與巴拿巴因馬可的事爭執分開(徒 15:36–40)。
- 在事工中需要處理人際與團隊張力。
三、個人限制與苦難(保羅自身承受的挑戰)
- 身體軟弱
- 保羅提到「一根刺」(林後 12:7–10),可能是疾病或身體缺陷。
- 他的身體狀況常成為限制(加 4:13–15 提到他因病傳道)。
- 生活艱難
- 他常自食其力(作帳棚工人,徒 18:3),以免成為教會的負擔。
- 經歷飢餓、赤身、勞苦(林後 11:27)。
- 多次受苦與危險
- 保羅自己列出清單:
- 鞭打五次(各四十減去一下),棍打三次,石頭打一次,遇船難三次(林後 11:24–25)。
- 又有江河、盜賊、假弟兄的危險(林後 11:26)。
- 保羅自己列出清單:
總結 : 保羅傳福音的困難來自三方面:
- 外部逼迫:猶太人、外邦人、羅馬政權的反對。
- 內部挑戰:教會內部不成熟、假教師迷惑、同工矛盾。
- 個人限制:身體軟弱、生活艱難、長期受苦。
但他仍然宣告:「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 12:10)
保羅傳福音的困難對照表
類別 | 具體困難 | 經文例子 | 說明 |
---|---|---|---|
一、外部逼迫 | 猶太人逼迫 | 徒 14:5–6;14:19 | 猶太人煽動群眾攻擊保羅,甚至用石頭打他。 |
外邦異教抵抗 | 徒 16:16–24;19:23–41 | 腓立比被控告、鞭打下監;以弗所偶像商人因生意受影響引發騷亂。 | |
羅馬政權壓制 | 徒 21:27–36;28:16 | 保羅多次被捕、長期監禁,最後可能在羅馬殉道。 | |
二、內部挑戰 | 假教師傳「另一個福音」 | 加 1:6–9;2:3–5 | 要求外邦信徒受割禮、守律法。 |
教會不成熟 | 林前 1:10–12;5:1–2;11:17–34 | 哥林多教會分裂、亂倫、聖餐混亂。 | |
同工矛盾 | 徒 15:36–40 | 與巴拿巴因馬可問題爭執分開。 | |
三、個人限制與苦難 | 身體軟弱 | 林後 12:7–10;加 4:13–15 | 保羅提到「一根刺」,可能是疾病或缺陷。 |
經濟壓力 | 徒 18:3;帖後 3:8 | 保羅常作帳棚工人,自食其力。 | |
多次受苦 | 林後 11:23–27 | 鞭打五次、棍打三次、石頭打一次、船難三次,歷經飢餓與危險。 |
總結神學意義
- 保羅的困難不是攔阻,而是福音推動力 —— 逼迫使福音傳到更廣(徒 8:4;腓 1:12–14)。
- 軟弱成為神能力的舞台 —— 保羅見證「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 12:10)。
- 教會在掙扎中被建造 —— 內部問題成為牧養契機,讓真理更清楚、信仰更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