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這並不意味著信徒可以隨意「命令」事物發生,而是指在神的旨意和計劃中,信心能帶來超自然的结果。

耶穌的這句話出自馬太福音17:20(平行經文見路加福音17:6),是在門徒未能趕出污鬼後,耶穌對他們說的教導。以下是對這句話的意義解釋,結合聖經背景和神學應用,幫助你更深入理解:

一、經文背景

在馬太福音17:14-20中,一位父親帶著被污鬼附身的兒子來求耶穌醫治。門徒試圖趕鬼卻失敗,耶穌醫治了孩子後,門徒私下問祂為何他們無法趕鬼。耶穌回答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馬太福音17:20)

  • 上下文:門徒的失敗並非因為缺乏能力,而是因為他們的信心不足。耶穌用「芥菜種」和「挪山」的比喻,強調信心的質量而非數量。
  • 芥菜種:芥菜種在當時是極小的種子(約1-2毫米),常用來形容微小的事物。耶穌用這個比喻表明,即使是微小的信心,只要真實且專注於神,就能成就大事。
  • 挪山:這是一個誇張的修辭(hyperbole),在猶太文化中「挪山」象徵克服巨大的困難或成就看似不可能的事(參考撒迦利亞書4:7)。”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大山哪,你算什麼呢?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平地。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殿:或譯石)!”

二、這句話的含義

耶穌的教導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

信心的質量而非數量

    • 耶穌並非要求門徒擁有「巨大的信心」,而是強調即使像芥菜種般微小的信心,只要是真實、純粹且專注於神的,就能產生巨大的果效。
    • 信心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建立在對神的信靠和祂的全能之上。門徒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於自己的能力,而非仰望神的大能。

    信心的對象:神的全能

      • 挪山的比喻指向神的大能,而非人的意志力。信心本身並無神奇力量,但當信心放在全能的神身上時,神會通過人的信心成就祂的旨意。
      • 例如,耶穌在其他場合提到信心(如馬太21:21-22),強調禱告中的信心必須與神的旨意對齊(參考約翰一書5:14-15)。

      克服困難的應許

        • 「挪山」象徵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挑戰(靈性、個人或實際的困難)。耶穌鼓勵門徒,當他們以信心仰望神時,沒有什麼是神不能成就的。
        • 這並不意味著信徒可以隨意「命令」事物發生,而是指在神的旨意和計劃中,信心能帶來超自然的结果。

        屬靈爭戰的背景

          • 在這段經文中,門徒面對的是屬靈爭戰(趕鬼)。耶穌在馬太福音17:21(部分古卷)補充說:「這一類的鬼,非用禁食禱告是趕不出去的。」這表明信心需要與禱告、禁食等屬靈操練結合,才能在屬靈爭戰中得勝。

          三、對現代基督徒的應用

          耶穌的教導不僅適用於當時的門徒,也對今日的信徒有實際意義:

          培養真實的信心

            • 反思:問自己是否真正信靠神,而非依賴自己的能力或環境。信心雖小,但若真實地仰望神,就能見證祂的作為。
            • 實踐:在面對挑戰(如疾病、財務困難、人際關係)時,通過禱告將問題交託給神,相信祂有能力介入。

            與神的旨意對齊

              • 耶穌的教導並非鼓勵「成功神學」(即認為信心可以讓人隨意得到想要的東西),而是強調信心必須符合神的旨意。例如,雅各書4:3提醒我們,禱告若出於私慾,神不會應允。
              • 實踐:在禱告中尋求神的旨意,例如祈求智慧(雅各書1:5)或力量去面對試煉,而不是單純要求問題消失。

              結合屬靈操練

                • 信心需要通過禱告、讀經、禁食等操練來培養。這些操練幫助我們更親近神,增強對祂的信靠。
                • 實踐:每天花時間靈修,與神建立親密關係;在面對重大挑戰時,考慮禁食禱告,尋求神的帶領。

                勇敢面對「不可能」的挑戰

                  • 生活中可能有許多「山」—如健康問題、家庭危機或屬靈爭戰。耶穌的應許提醒我們,沒有什麼是神不能解決的。
                  • 實踐:在困難中禱告,例如:「主啊,我相信你能挪去這座山,請按你的旨意成就。」然後採取實際行動(如尋求幫助、堅持服事)。

                  四、常見誤解與澄清

                  誤解:信心可以隨意操控現實

                    • 耶穌並非教導信徒可以隨意「命令」事情發生(如發財或改變自然規律)。挪山的比喻是誇張修辭,重點是神的權能,而非人的意願。

                    誤解:信心大小決定結果

                      • 耶穌強調即使微小的信心也能成就大事,關鍵在於信心的真實性和對象(神)。門徒的問題不是信心「太小」,而是缺乏對神的完全信靠。

                      誤解:所有禱告必蒙應允

                        • 神的應允取決於祂的旨意和計劃。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8-9求神挪去「肉體上的刺」,但神選擇賜他恩典而非直接解決問題。

                        五、聖經中的相關例證

                        • 迦南婦人的信心(馬太15:21-28):這位外邦婦女以微小的信心懇求耶穌醫治她的女兒,耶穌稱讚她的信心,應允了她的請求。
                        • 百夫長的信心(馬太8:5-13):百夫長相信耶穌只需說一句話,他的僕人就能得醫治,耶穌稱讚他有「大信心」。
                        • 舊約例證:大衛對歌利亞(撒母耳記上17),以信心依靠神,戰勝了看似不可能的敵人。

                        六、總結

                        耶穌說「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強調信心的核心在於真實地信靠神的全能,而非信心的「大小」。挪山的比喻提醒我們,當我們以信心仰望神,並與祂的旨意對齊時,沒有什麼是祂不能成就的。這教導鼓勵基督徒:

                        1. 培養真實的信心,專注於神的權能。
                        2. 通過禱告、讀經和屬靈操練,與神建立更深的關係。
                        3. 在生活中勇敢面對挑戰,相信神能挪去「不可能」的山。
                        4. 謙卑尋求神的旨意,而非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

                        實際應用

                        • 禱告:每天為一個具體的「山」(困難)禱告,求神賜信心和智慧。
                        • 行動:在信心中採取實際步驟,例如尋求教會支持、與他人分享福音,或在試煉中堅持信靠神。
                        • 反思:問自己:「我的信心是否放在神身上?我的禱告是否尋求祂的旨意?」

                        若你有具體的困難或情境想應用這教導,請分享更多細節,我可以提供更針對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