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這是一個宏大的主題,也正是整本舊約的神學與救恩歷史主線。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從創造到重建的故事」,也就是神如何在歷史中不斷地呼召、拯救、更新祂的子民。
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神的故事——從創造到重建的約
「我必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舊約的核心盟約主題(參 出6:7、耶31:33)
一、五大段落總覽
時代 | 聖經範圍 | 主題 | 神學重點 |
---|---|---|---|
創造與墮落 | 創世記 1–11 | 神的主權與人的墮落 | 神創造一切美好,人類離棄神 |
應許與揀選 | 創世記 12–50 | 神呼召亞伯拉罕與立約 | 救贖計畫開始於信心的應許 |
救贖與律法 | 出埃及記–申命記 | 神拯救以色列、賜下律法 | 從奴役到聖約子民的形成 |
國度與失敗 | 約書亞記–列王紀下 | 神建立以色列國與王權 | 人的悖逆導致亡國,被擄 |
回歸與盼望 | 以斯拉記–瑪拉基書 | 神重建群體、預備彌賽亞 | 神仍信實,應許未終結 |
二、舊約歷史與神學主線
創造之約 —— 《創世記》1–11
- 神是創造者,人是受造者。
- 罪破壞了關係(創3章),帶來死亡與分離。
- 但神仍施恩:給亞當、挪亞立約(創9:8–17)。
「救恩故事在伊甸園就已經開始。」
神學焦點:神的主權、人的墮落、恩典的起點。
信心之約 —— 《創世記》12–50
- 神揀選亞伯拉罕:「你要成為萬國的祝福」(創12:1–3)。
- 以撒、雅各、約瑟承繼應許。
- 神藉一個家庭成就救恩的藍圖。
神學焦點:信心的旅程與神的信實。「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創15:6)
救贖之約 —— 《出埃及記》到《申命記》
- 神藉摩西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奴役。
- 西奈山立約,賜十誡與律法。
- 以色列成為神的子民(出19:5–6)。
神學焦點:
救恩與律法的關係。
神先拯救,再要求順服;
律法不是得救條件,而是得救後的生活方式。
國度之約 —— 《約書亞記》到《列王紀》
- 約書亞帶領進入應許之地。
- 士師時代:人任意而行。
- 君王時代:大衛之約(撒下7:12–16),神應許永遠的王位。
- 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最終因罪被擄。
神學焦點:人的失敗 vs. 神的信實。「以色列雖不忠,神仍守約施慈愛。」
- 被擄歸回(以斯拉、尼希米);重建聖殿、城牆與信仰。
- 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呼籲百姓重新立約。
- 瑪拉基預言:「主所尋求的使者必忽然進入祂的殿」(瑪3:1)——
預告新約中基督的來臨。
神學焦點:
神在歷史終結前的信實與預備。「耶和華不改變,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瑪3:6)
三、舊約神學的三大軸線
神學主題 | 敘事展開 | 新約應驗 |
---|---|---|
神的國(The Kingdom of God) | 從創造 → 以色列國 → 被擄與回歸 | 在基督裡成全(太4:17) |
神的約(The Covenant) | 挪亞約 → 亞伯拉罕約 → 摩西約 → 大衛約 → 新約預告(耶31:31) | 耶穌以寶血立新約(路22:20) |
神的臨在(The Presence of God) | 伊甸 → 會幕 → 聖殿 → 被擄失落 → 回歸重建 | 聖靈內住(約14:16–17) |
四、救恩歷史的脈絡
從創造到新創造:神恢復關係的計畫
階段 | 神的行動 | 人的回應 |
---|---|---|
創造 | 神造人與世界 | 人墮落 |
應許 | 神揀選亞伯拉罕 | 信而順服 |
救贖 | 神藉摩西拯救 | 悖逆與懷疑 |
王國 | 神建立大衛國度 | 驕傲與敗壞 |
被擄 | 神施行審判 | 悔改與盼望 |
回歸 | 神重建群體 | 等候彌賽亞 |
五、屬靈應用:我們身在舊約的哪個時刻?
屬靈歷程 | 舊約象徵 | 現代應用 |
---|---|---|
受造與呼召 | 亞伯拉罕蒙召 | 每個信徒被呼召跟隨神 |
出埃及 | 脫離罪的奴役 | 在基督裡得自由 |
曠野 | 試煉與信心學習 | 成長的階段 |
進迦南 | 領受應許與爭戰 | 活出屬靈得勝 |
被擄與回歸 | 悔改與重建 | 神不放棄祂的子民 |
六、結語: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的福音預備
舊約的結尾不是句號,而是一個等待的省略號。它等待那位真正的君王、祭司、先知——祂將來不只是重建聖殿,而是成為聖殿本身。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瑪3:1)
「起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1:1)
整本舊約的福音總結:神創造 → 人墮落 → 神立約 → 人悖逆 → 神救贖 → 人歸回 → 基督降臨。
這是「以馬內利」的故事——神與人同在。
《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神的救贖計畫
「我必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出6:7)這是舊約從頭到尾的核心──神尋找人、立約、同在,最終預備那位要來的彌賽亞。
🩵 課程設計概覽
堂次 | 聖經範圍 | 主題標題 | 神學焦點 | 關鍵經文 |
---|---|---|---|---|
1 | 創世記 1–11 | 起初的神:創造與墮落 | 神的主權與恩典的開端 | 創1:1;3:15 |
2 | 創世記 12–50 | 應許的神:從亞伯拉罕到約瑟 | 信心之約與神的信實 | 創12:1–3;50:20 |
3 | 出埃及記–申命記 | 拯救的神:出埃及與聖約 | 救贖與律法的關係 | 出19:5–6;申6:4–5 |
4 | 約書亞記–士師記 | 爭戰的神:進入應許之地 | 順服與不忠的循環 | 書1:8–9;士2:18–19 |
5 | 路得記–撒母耳記上 | 立王的神:從混亂到呼召 | 以忠誠與信心回應神 | 撒上16:7 |
6 | 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下 | 大衛的神:國度與失敗 | 王權與彌賽亞的預表 | 撒下7:12–16 |
7 | 歷代志–詩篇–箴言 | 敬拜的神:心靈的律法 | 真敬拜與智慧生活 | 詩1:1–3;箴1:7 |
8 | 以賽亞–但以理書 | 聖潔的神:先知與異象 | 公義、審判與救贖盼望 | 賽6:1–8;但7:13–14 |
9 | 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 | 重建的神:歸回與信仰更新 | 復興的盼望與群體重建 | 拉7:10;尼8:9–10 |
10 | 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 盼望的神:預備彌賽亞 | 新約之約的前奏 | 瑪3:1–6;4:2 |
每堂結構建議
每堂可用 40–60 分鐘(或講章一篇),採用四步進行:
引言:歷史背景與關鍵問題
經文主題與段落分解
神學核心與福音脈絡
今日應用與屬靈挑戰
各堂重點摘要
第1堂|創造與墮落:神仍在尋找人
創1–3章
- 神創造萬物皆美好;人受造為祂的形像。
- 人選擇自我中心的道路,罪進入世界。
- 然而神主動尋找:「亞當,你在哪裡?」(創3:9)
福音預表: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創3:15)。
第2堂|應許與信心:亞伯拉罕的旅程
創12–50章
- 神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
- 「你要成為萬國的祝福」——神國計畫的種子。
- 約瑟的故事顯示:神能使人的惡成為善(創50:20)。
福音預表:信心使人稱義(羅4:3)。
第3堂|出埃及:被拯救的子民
出–申
- 神藉摩西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
- 西奈之約:神的子民蒙召成為聖潔的國。
- 律法是與神同行的生活方式。
福音預表:逾越節羔羊(出12章)指向基督。
第4堂|迦南與士師:信仰的起伏
書–士
- 神賜地為業,但人未盡遵行。
- 「各人任意而行」的時代。
- 神仍興起拯救者(士師)。
屬靈重點:順服帶來安息;悖逆帶來混亂。
第5堂|從路得到大衛:忠誠與呼召
得–撒上
- 路得代表外邦的忠誠與信心。
- 撒母耳受召:神看重的是心。
- 大衛被立為王,預表「合神心意的人」。
福音預表:大衛的子孫中將出彌賽亞。
第6堂|國度與墮落:人的王 vs. 神的王
撒下–王下
- 神與大衛立永約。
- 所羅門的榮耀轉為敗壞。
- 國分裂、偶像崇拜、亡國與被擄。
神學重點:王國失敗,但神的約不失敗。
第7堂|敬拜與智慧:心的重建
詩篇、箴言、傳道書、約伯記
- 詩篇教導人如何在各境況敬拜。
- 箴言講智慧生活;傳道書談生命的虛空;約伯記論苦難。
重點: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1:7)。
第8堂|先知與異象:神仍在說話
以賽亞–但以理
- 先知呼召悔改,也預言彌賽亞的來臨。
- 以賽亞:聖潔與救贖的主(賽6, 53)。
- 但以理:外邦權勢下的信心見證。
福音預表:神的僕人受苦,為多人贖罪。
第9堂|重建信仰:以斯拉與尼希米
拉–尼–斯帖
- 以斯拉恢復律法;尼希米重建城牆;以斯帖保全民族。
- 神在被擄後仍掌權。
福音預表:基督是最終的中保與重建者。
第10堂|最後的呼召:預備主的道路
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 先知鼓勵百姓重建聖殿、重立信仰。
- 瑪拉基預言「主的使者」將預備道路(瑪3:1)。
結語:舊約以盼望結束,為基督開路。
結語:
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是神不放棄的故事。
祂的救恩計畫歷經創造、墮落、揀選、立約、救贖、被擄與回歸,
直到新約時代,耶穌基督成為一切應許的成全。
「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瑪4:2)這道光,正是約翰福音所說的「道成了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