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書的內容
- 先知書記載了神所選召的先知們所傳達的信息。
- 這些信息是針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發生的事件而說的,因此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對於深入了解先知的信息非常重要。
先知書的類別
小先知書: 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共十二卷,篇幅相對較短
大先知書: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因為篇幅較長而被稱為「大」先知書。
大先知書 (5卷)
- 以賽亞書 Isaiah
- 主題:上帝的救恩與榮耀,彌賽亞的盼望。
- 精華經文:「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 40:31)
- 耶利米書 Jeremiah
- 主題:呼召悔改,審判與新約的盼望。
- 精華經文:「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 29:11)
- 耶利米哀歌 Lamentations
- 主題:對耶路撒冷滅亡的哀哭與信心的呼喊。
- 精華經文:「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哀 3:22)
- 以西結書 Ezekiel
- 主題:上帝的榮耀歸回,以色列復興的異象。
- 精華經文:「我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結 36:26)
- 但以理書 Daniel
- 主題:上帝主宰列國,祂的國永存不滅。
- 精華經文:「惟有那從天上來的上帝必建立一個永不敗壞的國度。」(但 2:44)
十二小先知書 (12卷)
- 何西阿書 Hosea
- 主題:上帝以愛呼喚背叛的百姓歸回。
- 精華經文:「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上帝,勝於燔祭。」(何 6:6)
- 約珥書 Joel
- 主題:耶和華的日子與聖靈的澆灌。
- 精華經文:「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珥 2:28)
- 阿摩司書 Amos
- 主題:上帝要求公義勝於宗教禮儀。
- 精華經文:「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 5:24)
- 俄巴底亞書 Obadiah
- 主題:以東的傲慢與以色列的復興。
- 精華經文:「你因狂傲的心自欺,住在山穴中,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俄 1:3)
- 約拿書 Jonah
- 主題:上帝的憐憫超越國界。
- 精華經文:「救恩出於耶和華。」(拿 2:9)
- 彌迦書 Micah
- 主題:上帝的公義與慈愛的要求。
- 精華經文:「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 6:8)
- 那鴻書 Nahum
- 主題:上帝對亞述的審判。
- 精華經文:「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上帝……祂必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鴻 1:2–3)
- 哈巴谷書 Habakkuk
- 主題:信心面對不義與苦難。
- 精華經文:「惟義人因信得生。」(哈 2:4)
- 西番雅書 Zephaniah
- 主題: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全地的潔淨。
- 精華經文:「耶和華你的上帝在你中間,是施行拯救的大能者。」(番 3:17)
- 哈該書 Haggai
- 主題:呼召重建上帝的殿。
- 精華經文:「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該 1:5)
- 撒迦利亞書 Zechariah
- 主題:彌賽亞的預言與國度的榮耀。
- 精華經文:「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亞 4:6)
- 瑪拉基書 Malachi
- 主題:上帝對以色列最後的呼喚與彌賽亞的預告。
- 精華經文:「你們要歸向我,我就必歸向你們。」(瑪 3:7)
十七卷書「背景摘要(歷史處境與作者)/ 神學主題(書卷的核心信息)/ 精華經文與詮釋(代表性經文及屬靈意義)」
:
舊約的 14 本先知書講義(順序如下):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 但以理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以賽亞書講義(Isaiah)
一、背景介紹
以賽亞是猶大國的先知,事奉時期約在主前 740–700 年之間,橫跨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四王。他的信息出現在國家動盪、亞述帝國威脅的時期。以賽亞的名字意為「耶和華是拯救」,他的書卷充滿對彌賽亞與救恩的預言,被稱為「小型聖經」──前 39 章論審判,後 27 章論安慰與救恩。
二、主題信息
以賽亞的信息核心是:「上帝是聖潔的拯救者」。
祂不容罪惡,但祂也應許一位「受苦的僕人」要為百姓贖罪。
這卷書展現了上帝的主權、公義與慈愛,也預示了彌賽亞耶穌的降臨。
三大主題:
上帝的聖潔與審判(1–39章)
彌賽亞的救贖與僕人(40–55章)
新天新地的盼望(56–66章)
三、精華經文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 40:31
這節經文常被視為整卷書的中心精神。當以色列人面臨被擄與國破家亡的恐懼時,先知提醒他們:「等候耶和華」不是消極的忍耐,而是信靠上帝在行動中堅定的盼望。人的力量會衰退,但屬靈的生命因信心而再度被更新。
四、屬靈反思
- 我們的信心是否建立在環境的穩定上,還是在上帝的信實上?
- 等候不是消極,而是學習在軟弱中倚靠主的力量。
- 上帝不只關心政治解放,更關心人心的更新與罪的赦免。
五、應用分享
在現代的焦慮與忙碌中,信徒也需要學會「等候」。在家庭、工作、服事中,我們常以為「快」才是效率,但屬靈生命的更新往往發生在「安靜等候」的時刻。讓以賽亞的呼聲提醒我們:「上帝仍掌權,祂的拯救不遲延。」
第二卷:耶利米書(Jeremiah)
一、背景介紹
耶利米是南國猶大的先知,在主前 627 年左右蒙召,一直到巴比倫滅亡耶路撒冷(主前 586 年)後仍持續說話。他被稱為「流淚的先知」,一生經歷拒絕、逼迫與孤單。當時猶大屢次背叛上帝,信靠政治與偶像,耶利米奉命宣告:若不悔改,國將亡。
二、主題信息
核心主題是:上帝的審判與新約的盼望。
耶利米不只是預言災難,更指出上帝要與祂的百姓立「新約」,不再寫在石版上,而寫在心版上(31:31–34)。
上帝的信實超越人的失敗,祂要重建祂的子民。
三、精華經文
「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 29:11
這節話出自被擄巴比倫的信件,上帝鼓勵祂的子民在異鄉仍要盼望,因祂掌管未來。祂的計畫可能超越我們的理解,但始終為著救贖與平安。
四、屬靈反思
- 我們常渴望上帝快快行事,但祂的時間比我們更深遠。
- 即使在「被擄」的處境中,上帝仍在工作。
- 新約的信仰不在於制度,而在於被上帝更新的心。
五、應用分享
當你面對人生低谷或「被擄」的時刻(無力、失望、困惑),記得上帝仍在掌權。祂的應許不會落空,祂的平安比現實更深。信心的等候會結出盼望的果子。
第三卷: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
一、背景介紹
本書出自巴比倫滅亡耶路撒冷後(主前 586 年)的哀歌,傳統認為是耶利米所作。全書以詩歌體書寫,反映出對聖城被毀、百姓流離的深切痛苦。它讓我們看見信仰中的「哀哭」是敬虔的一部分。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哀哭中的信實與盼望。
上帝的審判是真實的,但祂的慈愛也不止息。
信心不是否認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仍選擇相信上帝。
三、精華經文
「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哀歌 3:22–23,這是整卷書最亮的光。當一切希望破碎時,先知仍看見上帝的信實。哀歌讓我們學習:哭泣並非懷疑信仰,而是信仰的真實表達。
四、屬靈反思
- 在痛苦中仍選擇讚美,是最深的信心。
- 上帝的憐憫每日更新,不因我們的情緒而改變。
- 哀傷的禱告能成為更新的起點。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經歷人生的「瓦礫堆」時,仍要記得:神的慈愛比廢墟更長久。學習在哭泣中敬拜,在悲傷中倚靠。
第四卷:以西結書(Ezekiel)
一、背景介紹
以西結是被擄到巴比倫的祭司,約主前 593 年開始事奉。他的事奉對象是流亡的百姓。上帝藉他顯明:即使遠離聖殿,上帝的榮耀仍與祂的百姓同在。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的榮耀與更新的應許。
以西結看見上帝離開污穢的聖殿(結10),也看見榮耀將回歸新的殿。上帝不只是審判者,更是再造的主。祂要賜「新心、新靈」,使人能真誠順服祂。
三、精華經文
「我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以西結書 36:26
這節經文揭示上帝更新的工作不是外在改革,而是內在重生。真信仰不是律法強迫,而是心被神改變。
四、屬靈反思
- 上帝的榮耀不是被困於建築,而住在願意順服的心中。
- 靈命的更新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神的靈動工。
- 被擄並非終點,而是更新的起點。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覺得信仰枯竭或麻木時,求神重新賜下「肉心」——柔軟、敏銳、願意被聖靈引導的心。那才是真正的復興。
第五卷:但以理書(Daniel)
一、背景介紹
但以理是猶大被擄到巴比倫的青年才俊,他在異邦宮廷中保持信仰純潔,經歷數位帝王的更替。書中前半(1–6章)記錄他與三友的見證,後半(7–12章)為異象與末世預言。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主宰歷史,祂的國永遠長存。在列國更替之中,上帝的旨意仍然掌權。人的國會過去,惟有「天上的上帝所立的國」永不敗壞(2:44)。
三、精華經文
「惟有那從天上來的上帝必建立一個永不敗壞的國度,這國必存到永遠。」
——但以理書 2:44
這節經文揭示了整本書的核心信仰:歷史的主權在神手中。祂使國興起,也使國衰落。信徒被呼召在異邦中作忠心的見證人。
四、屬靈反思
- 但以理的生命提醒我們:在世俗環境中也能活出聖潔。
- 真智慧不是世上的聰明,而是敬畏上帝。
- 神的國超越政治權勢,是永恆的實在。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身處不信的世界,或面對信仰與現實的衝突時,記得但以理的榜樣:忠心、禱告、堅持。上帝的國仍在掌權,祂的旨意必然成就。
第六卷:何西阿書(Hosea)
一、背景介紹
何西阿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約主前 750–722 年事奉,當時社會繁榮但信仰腐敗。上帝命他娶淫婦歌篾為妻,以此成為上帝與以色列破裂關係的象徵。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永不止息的愛與信實。
雖然以色列屢次背約,上帝仍以丈夫的愛呼喚他們歸回。祂的愛包含審判,也包含赦免。
三、精華經文
「我喜愛良善,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上帝,勝於燔祭。」
——何西阿書 6:6
信仰的本質不在宗教儀式,而在與上帝真實的關係。祂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愛與認識。
四、屬靈反思
- 我們是否只「做信仰的事」,卻忘了「愛信仰的主」?
- 上帝的愛比我們的失敗更深。
- 回轉是蒙福的起點。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遠離神時,祂仍在呼喚:「回來吧!」祂不是冷酷的審判者,而是深愛的丈夫。悔改不是羞辱,而是重回愛的懷抱。
第七卷:約珥書(Joel)
一、背景介紹
約珥可能在主前九世紀或被擄後時期服事。他的預言以蝗災為起點,象徵「耶和華的日子」的臨近——那是審判也是拯救的時刻。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從災難到復興,從審判到聖靈澆灌。上帝呼召百姓禁食悔改,並應許祂要賜下靈,使萬民得救。
三、精華經文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約珥書 2:28,這是五旬節的預言,顯明上帝要將救恩延伸至全人類。
四、屬靈反思
- 災難常是上帝喚醒的號角。
- 悔改能帶來屬靈更新與聖靈的工作。
- 上帝的靈沒有界限。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經歷「蝗蟲吃盡」的時候,不要絕望。神能恢復「那些年所失去的」。悔改是祝福的門。
第八卷:阿摩司書(Amos)
一、背景介紹
阿摩司是提哥亞的牧人,在主前約760年受召向北國以色列說預言。當時經濟繁榮,社會卻極度不義。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公義勝於祭祀,真敬拜必帶出公義。上帝厭惡虛假的宗教,祂要看見的是社會的公正與憐憫。
三、精華經文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 5:24。敬拜若與公義分離,就成了空洞。神要的是生活中的正直與憐憫。
四、屬靈反思
- 真信仰不僅在聖殿,更在市場與街頭。
- 不義的體系必受審判。
- 公義是愛的實踐。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看見社會不公時,不只是批評,而要行動。教會若要有影響力,必須先成為公義的見證。
第九卷:俄巴底亞書(Obadiah)
一、背景介紹
本書只有 21 節,是最短的先知書。內容針對以東國,譴責他們在猶大遭難時幸災樂禍。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驕傲的傾倒與上帝的公義。以東的傲慢象徵自高者的結局——上帝必使驕傲的降卑。
三、精華經文
「你因狂傲的心自欺,住在山穴中,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俄巴底亞書 1:3,人以為自己的地位穩固,但神能在一瞬間推翻。
四、屬靈反思
- 驕傲是最隱藏卻最致命的罪。
- 上帝必為祂的子民伸冤。
- 最終的主權屬於上帝。
五、應用分享
我們若靠自己的勢力,就如以東在山巖上自誇。惟有謙卑順服,才能站在神的保護中。
第十卷:約拿書(Jonah)
一、背景介紹
約拿是北國的先知,被上帝差遣往尼尼微傳悔改的信息,卻因民族情感而逃往他施。最終他被大魚吞下,悔改後完成使命。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的憐憫超越國界與偏見。
神愛的不只是以色列,也包括外邦。祂的恩典遠超人有限的心。
三、精華經文
「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 2:9,約拿在魚腹中承認:救恩不是人的功勞,而是神的主權。
四、屬靈反思
- 神的愛比我們的眼界更大。
- 不要限制上帝的憐憫對象。
- 順服比成功更寶貴。
五、應用分享
上帝呼召我們去愛「尼尼微」——那些我們不想接觸的人。祂的愛要擴張我們的心,使我們成為憐憫的器皿。
第十一卷:彌迦書(Micah)
一、背景介紹
彌迦與以賽亞同時代,是南國先知。他指出貴族的貪婪、宗教的腐敗,並預告彌賽亞將生於伯利恆。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要求公義、憐憫與謙卑。信仰不只是祭壇的敬拜,而是生活的態度。
三、精華經文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彌迦書 6:8
這節經文是舊約信仰的精華摘要。
四、屬靈反思
- 公義是行為的正直,憐憫是心的柔軟。
- 與神同行比服事更多。
- 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
五、應用分享
上帝不看我們外在的成功,而看我們是否行公義、愛憐憫、與祂同行。讓信仰從禮拜堂延伸到人生每個角落。
第十二卷:那鴻書(Nahum)
一、背景介紹
那鴻的預言針對尼尼微(亞述帝國首都)。這城曾因約拿的信息悔改,如今再度驕傲暴虐,上帝宣告審判。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上帝的公義審判與祂子民的安慰。
雖然上帝有憤怒,但祂的憤怒是為義的緣故。
三、精華經文
「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上帝;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必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那鴻書 1:2–3
上帝的忍耐不是縱容,祂的審判顯明祂的公義。
四、屬靈反思
- 神的審判是為保護受壓迫者。
- 恩典與公義並行不悖。
- 神的公義最終必得伸張。
五、應用分享
當邪惡似乎得勝時,要記得上帝仍掌權。祂必為祂的百姓伸冤,並使公義彰顯。
第十三卷:哈巴谷書(Habakkuk)
一、背景介紹
哈巴谷事奉於巴比倫崛起前夕,他向上帝發出疑問:為何惡人昌盛、義人受苦?上帝回答說,祂的時間與計畫超越人類的眼光。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信心的生活——義人因信得生。
哈巴谷從質問到讚美,從困惑到信靠,展現信心的轉變。
三、精華經文
「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 2:4
這節經文成為保羅與改革宗信仰的核心真理:信心是生命之道。
四、屬靈反思
- 信心不在於明白,而在於信靠。
- 神的作為或慢,但絕不錯。
- 真信心能在無果中仍然喜樂(3:17–18)。
五、應用分享
當生活看似混亂時,我們仍可選擇相信。信心不是否認現實,而是在風暴中堅定相信神的良善。
第十四卷:西番雅書(Zephaniah)
一、背景介紹
西番雅是約西亞王時期的先知,預言猶大在改革前的罪惡與「耶和華的日子」將臨。他的名字意為「耶和華所隱藏的」。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審判與復興,敬畏中的喜樂。
上帝的怒氣將潔淨全地,但祂也應許要恢復祂的子民,使他們喜樂。
三、精華經文
「耶和華你的上帝在你中間,是施行拯救的大能者;祂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西番雅書 3:17
這節經文揭示上帝不只是審判的主,也是喜樂的父。祂為祂的百姓歌唱!
四、屬靈反思
- 神的審判目的是潔淨,不是毀滅。
- 上帝喜悅祂的子民,如父愛子。
- 真敬畏會帶來喜樂。
五、應用分享
在混亂的世界中,我們的平安不是來自環境,而是因為「上帝在我們中間」。祂是施行拯救的主,祂以愛靜默,以喜樂歌唱。
第十五卷:哈該書(Haggai)
一、背景介紹
哈該是被擄歸回後的先知,約主前 520 年事奉,與撒迦利亞同時。他的信息針對歸回後的百姓——他們忙於建造自己的房屋,卻忽略了重建上帝的殿。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以神為中心,重建敬拜的次序。哈該提醒百姓:「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5)。當人把上帝放在首位,生活才會重新得福。
三、精華經文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哈該書 1:5
上帝的祝福不取決於外在豐收,而在於內心的次序是否正確。若神居首,萬事自有秩序。
四、屬靈反思
- 我們是否讓「忙碌」取代了「敬拜」?
- 上帝的殿代表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地位。
- 先重建屬靈的根基,再求生活的興盛。
五、應用分享
當我們把神放在第一位,其餘的祝福就會回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不只是口號,而是信仰生活的原則。
建造神的殿,就是恢復與神的關係。
第十六卷:撒迦利亞書(Zechariah)
一、背景介紹
撒迦利亞與哈該同時代(主前 520 年左右),是歸回後的先知兼祭司。他的異象豐富,語言象徵性強,被稱為「啟示文學的橋樑」。他勉勵百姓完成聖殿工程,同時預言彌賽亞的榮耀。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神的靈與彌賽亞的國度。
撒迦利亞的信息充滿盼望:神的計畫仍在進行,祂的靈要成就祂的工作,彌賽亞將來臨,建立和平之國。
三、精華經文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
屬靈的成就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是聖靈的工作。神的靈能使荒蕪變為榮耀,軟弱變為剛強。
四、屬靈反思
- 神的國度是藉祂的靈而建,不是人的手段。
- 彌賽亞預言(如 9:9「騎驢進城」)指出基督的謙卑與得勝。
- 神記念祂的子民,即使在黑暗中也未忘記他們。
五、應用分享
撒迦利亞提醒我們:在困難中不要灰心,因為神的靈仍在運行。祂的工作或許緩慢,但終會完全成就。我們要成為那「微小開始」中忠心的工人。
第十七卷:瑪拉基書(Malachi)
一、背景介紹
瑪拉基是舊約最後一位先知,約主前 430 年事奉,距尼希米改革不久。那時百姓對信仰冷淡,祭司怠惰、婚姻敗壞、奉獻疏忽。瑪拉基成為舊約與新約之間的最後呼聲。
二、主題信息
主題是:敬畏與回轉——為彌賽亞預備道路。
瑪拉基揭露宗教虛偽,呼召百姓真心歸向神,並預告那位「施洗的使者」將為主預備道路(3:1)。
三、精華經文
「你們要歸向我,我就必歸向你們。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瑪拉基書 3:7
上帝的愛從未離開,只等人回轉。祂渴望關係的修復,而不只是行為的改正。
四、屬靈反思
- 神要的是真誠,不是宗教形式。
- 回轉不是羞辱,而是回家。
- 每一次悔改,都開啟新的屬靈時代。
五、應用分享
上帝的話在瑪拉基結束後沉默了四百年,直到施洗約翰出現。這提醒我們:神的話雖暫時靜默,祂的應許卻不失效。
願我們在「等待」中保持火熱的信心,預備迎接主的來臨。
結語:被重建的信仰
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三卷書共同構成「被擄歸回後」的先知群像——
他們提醒我們:
信仰的中心要回到上帝(哈該)。
信仰的力量要依靠聖靈(撒迦利亞)。
信仰的真實要活出敬畏(瑪拉基)。
這三卷書為舊約畫下句點,也為新約開啟序幕——預告那位真正的聖殿、真正的王、真正的祭司——耶穌基督的到來。
總結:先知書的共同信息
十七卷先知書雖各自不同,卻如一場交響樂,重複三個永恆主題:
上帝的聖潔與公義——祂必審判罪惡。
上帝的慈愛與信實——祂呼喚人悔改,並預備救恩。
盼望與復興——最終的結局不是滅亡,而是彌賽亞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