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部新約導論書籍(特別是 Burket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Brown & Ehrman 等人的研究,以及《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所整理的時間線),使徒行傳(Acts of the Apostles)的主要事件可按歷史年代表如下歸納:
一、教會的起始(約西元 30–33 年)
- 耶穌升天(徒 1:9–11)
- 五旬節聖靈降臨,教會誕生(徒 2:1–41)
- 彼得講道與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建立(徒 2–5)
- 司提反殉道與信徒分散(徒 6–7;約 33–35 年)
- 腓利傳道撒馬利亞與衣索比亞太監受洗(徒 8)
二、保羅的歸主與初期事工(約 33–46 年)
- 保羅在往大馬士革路上悔改(徒 9:1–19;加 1:15–18;約 33–34 年)
- 在大馬士革與阿拉伯傳道三年(加 1:18)
- 首次訪耶路撒冷,見彼得與雅各(加 1:18;徒 9:26–30;約 36–37 年)
- 安提阿教會成立(徒 11:19–26;約 41–44 年)
- 希律亞基帕一世迫害、雅各殉道、彼得被囚(徒 12:1–19;約 44 年)
三、保羅三次宣教旅程
(以下根據《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T》頁 382 所示年表)
第一次宣教旅程(約 46–48 年)
- 由安提阿出發 → 居比路 → 彼西底的安提阿 → 以哥念 → 路司得 → 特庇(徒 13–14)
- 回安提阿報告成果
耶路撒冷會議(約 49 年)
- 保羅、巴拿巴與雅各、彼得會晤,確認外邦信徒毋須受割禮(徒 15;加 2:1–10)
第二次宣教旅程(約 49–52 年)
- 保羅與西拉由安提阿出發 → 馬其頓(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 → 雅典 → 哥林多
- 在哥林多停留 18 個月(徒 18:1–17)
- 受迦流審訊(約 51–52 年)—這是行傳中可確定的歷史錨點
第三次宣教旅程(約 53–57 年)
- 安提阿出發 → 以弗所(停留約三年;徒 19:1–41)
- 前往馬其頓與哥林多(徒 20)
- 於哥林多寫羅馬書(約 57 年)
- 回耶路撒冷前收集外邦教會奉獻
四、被囚與赴羅馬(約 57–62 年)
- 耶路撒冷被捕(徒 21:27–36)
- 該撒利亞受審(徒 23–26;約 57–59 年)
- 乘船赴羅馬遇海難,停留馬爾他(徒 27)
- 抵達羅馬並軟禁兩年(徒 28:16–31;約 60–62 年)
五、使徒行傳的結尾與其神學焦點
- 結尾停於保羅在羅馬「放膽傳講神的國」(徒 28:31)。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指出,這可能暗示成書時(約主後 62 年),保羅尚未被處決,故行傳可能於 62 年左右完成。
總結年代表概覽
時間 (西元) | 事件 |
---|---|
30–33 | 耶穌復活與升天、五旬節、教會誕生 |
33–35 | 司提反殉道、保羅歸主 |
44 | 雅各殉道、彼得逃脫(希律亞基帕一世死) |
46–48 | 第一次宣教旅程 |
49 | 耶路撒冷會議 |
49–52 | 第二次宣教旅程(腓立比、哥林多) |
53–57 | 第三次宣教旅程(以弗所、馬其頓、哥林多) |
57–59 | 該撒利亞監禁 |
60–62 | 羅馬監禁;行傳以此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