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羅馬的日子」是《使徒行傳》的終點,是保羅宣教生涯的高峰。這不只是歷史事件,更是神國宣教、受苦神學、與見證使命的總結。


以下將根據聖經記載(徒 28 章)、並結合學者如 D.A. Carson & Douglas Moo《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Delbert Burket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以及 Ben Witherington III《Biblical Theology》 的研究,為你整理出一份完整的「保羅在羅馬」年代表、生活狀況與神學意義分析。


一、時間與背景

事件時間(約西元)經文備註
被捕於耶路撒冷約 57 年徒 21:27–36在聖殿被控褻瀆律法
該撒利亞兩年被囚約 57–59 年徒 23–26向腓力斯與非斯都辯護;訴諸該撒
航海前往羅馬、遇船難約 59–60 年徒 27在馬爾他島停留三個月
抵達羅馬約 60–61 年徒 28:16由羅馬軍官護送抵達
在羅馬被軟禁兩年約 60–62 年徒 28:30–31傳道不輟、接待信徒

《使徒行傳》以這兩年的軟禁作結,沒有交代保羅的審判結果。這暗示:作者路加成書時(約主後 62 年),保羅可能仍在羅馬,尚未殉道。——Carson & Mo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 367


二、保羅在羅馬的生活情境

  1. 居家軟禁(house arrest)➤ 保羅不是關在地牢,而是在士兵監督下自費租屋。可自由接待訪客、講道與寫信。
    • 徒 28:16:「保羅蒙准與看守他的兵另住一處。」
    • 徒 28:30:「他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2. 接待信徒與教導
    • 許多猶太人與外邦人前來聽他講論「神的國」與「耶穌基督」(徒 28:23,31)。
    • 這段時間成為保羅牧養與寫信的重要時期。
  3. 保羅在羅馬期間寫的“獄中書信”
    根據書信內部線索與行傳時間,多數學者認為: 書信 寫作地 主題 腓立比書 羅馬監獄 在受苦中喜樂(腓 1:12–14) 以弗所書 羅馬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普世合一 歌羅西書 羅馬 基督是萬有之首 腓利門書 羅馬 饒恕與主內兄弟情誼

三、保羅的事工與見證

  1. 向猶太人與外邦人見證福音
    • 保羅先召集羅馬的猶太領袖(徒 28:17–29)。
    • 仍然遵守「先猶太人後外邦人」的宣教次序(徒 28:23,28)。
  2. 保羅的信息主題
    • 徒 28:31:「放膽傳講神的國,並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
      ➤ “神的國”與“耶穌基督”是全書主題的總結,象徵福音突破帝國權勢的限制。
      ➤ 如 John Howard Yoder 所指出: 「保羅在帝國中心見證神國,顯明福音對權力的非暴力對抗。」
      ——《The Politics of Jesus》, p. 189
  3. 宣教的終點與神國的開展
    • 從地理上看,《使徒行傳》由耶路撒冷(徒 1)→ 羅馬(徒 28),實現了耶穌的預言: 「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 1:8)「羅馬」象徵「地極」,代表福音達到世界權力中心。

四、後期傳統與保羅之死

根據《提摩太後書》和早期教父傳統(尤西比烏、革利免):

  1. 保羅在第一次軟禁後被釋放(約 62 年)。
  2. 展開最後一段自由事工(可能至西班牙;羅 15:24 的心願)。
  3. 再次被捕,在尼祿皇朝下殉道(約 64–67 年)。傳統認為保羅在羅馬被斬首(作為羅馬公民)。其墓位於今「聖保祿大殿」地區。

五、神學意義:保羅在羅馬的「宣教完成」

神學面向意義
神的主權保羅雖受囚,但福音不被拘禁(提後 2:9)。
神國的終極宣告羅馬是帝國中心,卻成為神國宣講之地。
教會合一與普世性在獄中書信中,保羅強調教會是跨族群、合一的身體。
受苦的見證保羅以生命詮釋「因基督受苦的僕人」神學(腓 1:12–21)。
宣教的完成與未完成行傳結尾沒有「結局」,象徵福音的故事仍在繼續。

總結:保羅在羅馬的日子(60–62 AD)



“他放膽傳講神的國,並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他。”——《使徒行傳》28:31這不僅是保羅生平的終章,更是路加對整個教會使命的宣告:「無論帝國如何強大,神的國必向前邁進。」


《保羅在羅馬:從受囚到榮耀見證》

(使徒行傳 28 章 × 獄中書信 × 神學主題)


一、背景總覽:從耶路撒冷到羅馬

地點年代(約西元)經文事件概要
耶路撒冷57徒 21–22保羅被猶太人控告、羅馬巡撫拘押
該撒利亞57–59徒 23–26向腓力斯、非斯都、亞基帕王辯護
馬爾他島59–60徒 27遭遇風暴,顯神蹟救眾人
羅馬60–62徒 28:16–31軟禁兩年,自由傳講福音

核心經文:「他放膽傳講神的國,並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他。」(徒 28:31)這句話是整本《使徒行傳》的高潮與總結——神的國勝過羅馬的權勢,福音的話語不被捆綁。


二、保羅在羅馬的生活樣貌

1. 軟禁但不沉默(徒 28:16, 30–31)

  • 保羅住在自己租的房子中,有士兵看守。
  • 可自由接待訪客、講解聖經、宣講基督。
  • 成為「家庭教會(house church)」的雛形。

「保羅受綑鎖,但福音卻自由。」(參提後 2:9)這正是路加所要呈現的福音力量——帝國能限制人,卻不能限制神的話語。


2. 對猶太人的最後見證(徒 28:17–28)

  • 保羅先召猶太人長老,解釋自己被囚非因違反律法。
  • 從摩西與先知書「從早到晚」講論神的國。
  • 結果眾人反應分歧,應驗以賽亞的預言(徒 28:26–27)。

「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徒 28:28) 象徵救恩從猶太人中心轉向普世人類。


3. 宣講神的國(徒 28:31)

  • 「放膽」(希臘文 parrēsia)是《使徒行傳》反覆出現的詞。
    表示聖靈賜下的勇氣、自由、無懼的見證。
  • 「神的國」與「耶穌基督」並列,是保羅宣講的核心:神的國:上帝的統治臨到人間。耶穌基督:神國的中心與實現。

三、保羅在羅馬寫的「獄中書信」

書信主題主要神學重點
以弗所書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合一、恩典、屬靈爭戰
腓立比書喜樂中的福音夥伴在受苦中仍喜樂、基督謙卑榜樣
歌羅西書基督的至高性基督是萬有的主
腓利門書饒恕與合一在主裡重新接納彼此

「我被捆鎖是為基督的緣故,使福音更加興旺。」(腓 1:12–13)福音不是在順境中勝利,而是在受苦中開花。


四、神學主題:保羅在羅馬的信仰見證

主題經文/書信意義
神的主權與引導徒 27–28暴風、船難、囚禁,卻都成為宣教契機。
福音的自由徒 28:31;腓 1:12–14保羅受捆鎖,福音卻不被捆綁。
神國 vs. 帝國徒 28:31;以弗所書羅馬是帝國權力象徵,神國卻在其中擴展。
合一與教會以弗所、歌羅西教會超越族群、階級,是基督身體。
受苦中的喜樂腓立比喜樂不是情緒,而是對基督的信靠。
饒恕與更新腓利門福音改變人際關係,建立新群體。

五、屬靈反思:保羅在羅馬的見證對今日教會的啟示

  1. 使命不止於自由,而在於忠誠。
    ➤ 即使被限制,仍能在神的旨意中服事。
  2. 教會的力量不在地位,而在信息。
    ➤ 羅馬的權勢無法阻止「神的國」的信息傳揚。
  3. 受苦是宣教的延伸。
    ➤ 保羅的受苦成為福音見證的一部分,讓人看見基督的榮耀。
  4. 未完的故事。
    ➤ 《使徒行傳》以「沒有人禁止他」結束——沒有句號。
    ➤ 象徵福音的故事仍在進行,教會繼續承接使命。


結語:

「神的國不在話語上,而在能力上。」(林前 4:20)

保羅的見證提醒我們:教會的使命不是被環境定義,而是被神的國推動。福音跨越監獄的牆,也跨越時代的界線——
直到地極,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