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該亞(Achaia)」在新約中是保羅宣教事工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地區──不僅是地理位置重要,更是神學上顯出福音進入希臘世界的關鍵點。讓我們從三個層面(歷史地理、經文背景、神學意義)深入看保羅與亞該亞的關係。
一、歷史與地理背景:亞該亞的定位
亞該亞的地理位置
- 「亞該亞」(Ἀχαΐα, Achaia)是羅馬帝國南希臘的省份,首府是哥林多(Corinth)。
- 北邊是「馬其頓」(Macedonia),兩地共同構成了保羅第二與第三次宣教旅程的主要範圍(參《徒16–20章》)。
- 在羅馬時期,亞該亞省包括哥林多、雅典(Athens)、堅革哩(Cenchreae)等城市。
所以當聖經提到「馬其頓和亞該亞」,幾乎可理解為「整個希臘地區」。
二、保羅在亞該亞的宣教經歷
第二次宣教旅程(徒18章)
- 保羅在哥林多停留了一年半(約主後50–52年),建立了亞該亞的主要教會(徒18:1–11)。
- 他的同工包括:
- 亞居拉和百基拉(Aquila and Priscilla)
- 提摩太與西拉(Timothy & Silas)
- 迦流(Gallio)是當時的亞該亞方伯(proconsul, 徒18:12),此細節與羅馬史料吻合(在德爾斐碑文中記載),成為保羅年代表的重要歷史依據。
「當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徒18:12) 這段是極少數聖經能與外部羅馬檔案精準對照的例子。
第三次宣教旅程(徒20:2–3)
- 保羅再次經過馬其頓,然後「來到希臘」(指亞該亞),停留三個月(徒20:2–3)。
- 他可能在這段時間寫下**〈羅馬書〉**,因為他在信中提到: 「如今我在這裡(哥林多),正要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羅15:25–26)
他提到:「馬其頓和亞該亞樂意捐助耶路撒冷聖徒的窮人。」
這代表亞該亞教會──尤其是哥林多教會──在信仰與愛心上成為其他外邦教會的榜樣。
三、保羅與亞該亞的信件關聯
《哥林多前後書》
- 保羅稱哥林多教會為亞該亞的代表(林後1:1;林後9:2)。
- 在《林後9:2》中,他稱讚他們的慷慨: 「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為這事我曾誇獎你們給馬其頓人聽說,亞該亞人預備好了已經有一年了。」
- 亞該亞教會的奉獻精神被用來鼓勵馬其頓教會。
- 同時,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分黨、淫亂、靈恩混亂等)也反映亞該亞地區在文化上充滿希臘式自由主義與哲學自負的氛圍。
四、神學與宣教意義
亞該亞象徵「福音進入希臘世界的核心」
- 若安提阿代表福音進入外邦世界的起點;
- 那麼亞該亞代表福音在希臘思想中心的落地與挑戰。
在雅典(亞該亞的一部分),保羅與哲學家辯論(徒17章)──那是「福音與哲學」的第一次正式對話。這意味著:福音開始與希臘人理性、人文主義的世界觀正面交鋒。
亞該亞顯明「恩典中的自由」
哥林多教會位於亞該亞,是「自由、商業、享樂」的象徵城市。
在那樣的環境中,保羅強調:「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林前6:12)
人的自由若沒有上帝的約束,就會變成自我毀滅。保羅在亞該亞的牧養,就是一場對自由的再定義──「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有自由。」(林後3:17)
五、靈修與應用:亞該亞的教會榜樣
面向 | 亞該亞教會的特色 | 保羅的提醒 |
---|---|---|
哲學文化強盛 | 自恃智慧(林前1–2) | 真智慧在十字架 |
商業繁榮 | 愛財與享樂 | 慷慨奉獻(林後8–9) |
社會階層分明 | 教會分黨 | 在基督裡一體(林前12) |
追求自由 | 道德放縱 | 真自由是聖靈的果子(林後3:17) |
總結:保羅與亞該亞的神學信息
「亞該亞」在歷史上是希臘文明的心臟,在神學上卻成為恩典戰勝人文驕傲的見證。保羅在亞該亞宣講的,不只是宗教信息,而是挑戰整個希臘文明的核心信念──「真自由不在於理性或文化,而在於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