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Egnatia(埃格那田大道)」是理解保羅宣教旅程與歐洲福音傳播路線的關鍵鑰匙之一。這條路不只是地理路線,更是早期教會歷史中神學性的象徵:福音從亞洲進入歐洲、從猶太世界跨入希臘羅馬文明的橋樑。

一、Via Egnatia 是什麼?
歷史背景
- Via Egnatia(埃格那田大道)是羅馬帝國於公元前2世紀修建的軍事幹道,橫貫巴爾幹半島南部。
- 它起於亞得里亞海東岸的 Dyrrachium(今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向東貫穿馬其頓省,經:
- 阿波羅尼亞 Apollonia
- 帖撒羅尼迦 Thessalonica
- 安非波里 Amphipolis
- 腓立比 Philippi
- 內亞波利 Neapolis(今 Kavala)
- 終點是愛琴海對岸的拜占庭 Byzantium(今伊斯坦堡)。全長約 1120公里,是連接東西方的羅馬主幹道之一。換句話說,Via Egnatia 就是保羅的「歐洲福音之路」。
二、保羅如何走上 Via Egnatia?
福音從亞洲跨入歐洲
《使徒行傳》第16章是轉捩點:「那夜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9)
於是:
- 保羅從小亞細亞的特羅亞(Troas)啟航,
- 經過撒摩色喇(Samothrace),
- 登陸於內亞波利(Neapolis)——這是Via Egnatia的東端,
- 然後直抵腓立比(Philippi),開始了他在歐洲的宣教。
這段路,就是Via Egnatia的起始段。
沿著Via Egnatia的宣教城市
在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徒16–17章),他基本上是沿著這條大道前進:
城市 | 聖經章節 | 現今地名 | 特色 |
---|---|---|---|
腓立比 Philippi | 徒16:11–40 | Kavala/Philippi | 第一個歐洲教會(呂底亞、腓立比監獄) |
安非波里 Amphipolis | 徒17:1 | Amfipoli | 途經點 |
亞波羅尼亞 Apollonia | 徒17:1 | Apollonia | 途經點 |
貼撒羅尼迦 Thessalonica | 徒17:1–9 | Thessaloniki | 保羅在此建立教會,寫下《帖前》、《帖後》 |
庇哩亞 Berea | 徒17:10–15 | Veria | 查考聖經的信徒榜樣 |
這條路是保羅從東到西宣教的「軸線」。他後來可能也在第三次旅程(徒20:1–2)再次使用這條大道。

三、Via Egnatia 的屬靈意義:福音的橋樑
羅馬帝國的道路為福音預備了路
保羅能快速在短時間內行經數城、建立教會,正是因為羅馬帝國的交通與秩序。這正印證《加拉太書》4: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祂的兒子來……」
「時候滿足」不只是救恩歷史的時間,更是地理與政治的預備。Via Egnatia 就是「道成肉身的福音之路」在地理上的具體顯現。
從東方到西方:福音的擴張象徵
在《使徒行傳》結構中,聖靈的工作是由東向西推進:「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Via Egnatia 讓「直到地極」不再是抽象理想,而是具體行程:耶路撒冷 ➜ 小亞細亞 ➜ 馬其頓(Via Egnatia) ➜ 羅馬。
它是福音跨文化、跨文明的走廊。
保羅的「行道神學」
在《使徒行傳》中,基督信仰常被稱為「這道」(ἡ ὁδός, the Way)。這不只是比喻,也是象徵:
「我照著‘這道’所信的神事奉我祖宗的神。」(徒24:14)
保羅一生走在「道路」上,而Via Egnatia象徵:
- 外在的道路(地理);
- 內在的道路(救恩歷程);
- 宣教的道路(教會使命)。
四、巴爾幹半島的戰略意義
Via Egnatia 貫穿的區域:
現今的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希臘北部與土耳其歐洲部分。
這條路:
- 連接了地中海與黑海;
- 使馬其頓與亞該亞(哥林多)成為宣教樞紐;
- 為後來教會向義大利、巴爾幹、日耳曼地區開路。
可以說:Via Egnatia 是歐洲教會歷史的「第一條脈絡」。
五、神學與靈修應用:福音的道路仍在延伸
上帝使用世俗的結構完成祂的使命
羅馬修路的本意是軍事與經濟,但神卻藉此成就福音的傳播。我們所行的路,若為神所用,便成為聖路。
每個信徒都有一條Via Egnatia
我們的生活、職場、人際關係,都是福音要經過的道路。問題不是「有沒有路」,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在路上成為見證」。
「道」不只是路徑,更是基督自己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保羅走過Via Egnatia,是跟隨那真正的「道路」──基督。
因此,行走的目的不是征服世界,而是讓基督被看見。
總結:Via Egnatia──從道路到使命
Via Egnatia 連接了羅馬帝國的東與西;保羅的腳步連接了世界與福音;而基督的十字架,連接了天地與人心。
在巴爾幹的石板上,每一個足印都見證著「道成肉身的福音」──這條路,至今仍向未得之地延伸。
《Via Egnatia 宣教之路》
主題:走在福音的路上──保羅的馬其頓使命與歐洲福音之門
一、導入:一條路改變世界
在《使徒行傳》16章,保羅原本計畫向小亞細亞北方前進,但聖靈禁止他往東,反而藉著「馬其頓人的呼聲」呼召他渡海而西。「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 16:9)
他踏上歐洲的第一步,就是在Via Egnatia(埃格那田大道)——這條羅馬大道,成為福音進入希臘世界的橋樑。
二、歷史地理解說
Via Egnatia 的地理概況
- 建造者:羅馬總督 Gnaeus Egnatius (約 前 145 – 120 BC)
- 全長:約 1,120 公里
- 功能:軍事補給、貿易、郵政大道
- 走向:
- 西起 Dyrrachium(今 阿爾巴尼亞 Durres)
- 經 Apollonia → Philippi → Amphipolis → Apollonia (馬其頓) → Thessalonica → Berea
- 東至 Byzantium(今 伊斯坦堡)
三、經文對照與教會建立路線
經文 | 地點 | 事件摘要 | 關鍵主題 |
---|---|---|---|
徒 16:9–12 | 特羅亞 → 內亞波利 → 腓立比 | 馬其頓呼聲;呂底亞信主;保羅被囚釋放 | 福音跨越文化;神的引導 |
徒 17:1 | 安非波里、亞波羅尼亞 | 途經城鎮 | 福音不間斷前進 |
徒 17:1–9 | 貼撒羅尼迦 | 建立教會;遭逼迫離開 | 真理與社會衝突 |
徒 17:10–15 | 庇哩亞 | 信徒查考聖經;猶太人迫害 | 真理查驗;信心堅定 |
徒 20:1–2 | 經馬其頓至希臘 | 第三次旅程;勸勉眾教會 | 宣教與牧養並行 |
羅 15:25–26 | 哥林多(亞該亞) | 馬其頓與亞該亞為耶路撒冷奉獻 | 合一與慷慨 |
四、屬靈反思與神學主題
神使用歷史與文化為福音開路
羅馬修這條大道為軍事,但神用它傳福音。 思考:在你所在的城市、網路、職場,有哪些「Via Egnatia」?
聖靈的引導與人的計畫
保羅被禁止往東,是失敗還是呼召? 思考:當你的方向被神改變時,會如何順服?
「這道」(The Way)的人
在《徒 24:14》中,保羅稱信仰為「這道」。 走在路上不只是地理行走,而是生命同行。 思考:你現在走的「道」是跟誰同行?
宣教與受苦並行
保羅在腓立比被鞭打,在帖撒羅尼迦被追趕,但福音卻興旺。 思考:在困難中,你如何見證基督的「道路」?
五、討論題
- 你認為神為什麼讓保羅的宣教路線改變?
- Via Egnatia 的存在如何反映「時候滿足」的福音時刻?(加 4:4)
- 你能否找到現代的「Via Egnatia」──讓福音能快速傳遞的渠道?
- 若你是腓立比或帖撒羅尼迦的信徒,面對逼迫你會如何回應?
- 福音跨文化、跨地域的挑戰,今天對教會有什麼提醒?
六、延伸研讀建議
學術與神學參考
- 《使徒行傳註釋》F. F. Bruce
- 《Paul: A Biography》N. T. Wright
- 《Ancient Israel’s History》Arnold & Hess — 關於希臘化時期背景
- 查考「Via Egnatia Foundation」官方網站,觀察實際路線與遺跡。
七、結語祈禱
主啊,謝謝祢為福音預備道路,不論是羅馬大道,或我們今日的生活路。求祢讓我們像保羅一樣,在聖靈的引導下勇敢前行,無論走到哪裡,都成為「這道」的見證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