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書信涉及許多不同的議題,但這些議題並非每卷都相同。根據學術研究(例如 Delbert Burkett 《新約導論》、Ben Witherington III 《聖經神學》、以及 Fee 與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保羅書信中主要處理的問題可以歸納為八大類,每一類又在不同書信中以不同面貌出現:
一、教會的合一(Unity)
- 主要書信:哥林多前後書、腓立比書、羅馬書
- 問題:分黨結派(林前 1–3)、社會階層對立、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張力。
- 神學焦點:在基督裡成為「一體」(林前 12 章;羅 12:4–5)。
二、假教師與假使徒(False Teachers)
- 主要書信:加拉太書、哥林多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
- 問題:有人傳「另一個福音」(加 1:6–9),誤導信徒。
- 保羅回應:以使徒身分與福音真理的權威來駁斥他們。
三、猶太律法與基督的關係(Law and Grace)
- 主要書信:羅馬書、加拉太書、腓立比書 3 章
- 問題:律法與信心的張力;外邦人是否須受割禮。
- 焦點:稱義乃本於信,不在行律法(羅 3–4 章)。
四、倫理與生活實踐(Ethics and Conduct)
- 主要書信:哥林多前後書、羅馬書 12–15、以弗所書、歌羅西書
- 問題:婚姻、性、財富、偶像祭肉、社會秩序。
- 焦點:信徒生活反映在基督裡的新生命。
五、受苦與盼望(Suffering and Hope)
- 主要書信: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腓立比書、羅馬書 8 章
- 問題:受逼迫中的信仰堅持與末世盼望。
- 焦點:盼望基督再臨與復活的榮耀。
六、教會秩序與領導(Church Order and Ministry)
- 主要書信: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哥林多前書 11–14 章
- 問題:領袖資格、敬拜秩序、恩賜運用。
- 焦點: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需有合宜秩序。
七、福音與使命(Mission and Gospel)
- 主要書信:羅馬書 15 章、哥林多後書 5 章、腓立比書 1 章
- 問題:如何向外邦人傳福音;保羅自我理解為使徒。
- 焦點:福音是上帝能力,要傳到萬國(羅 1:16)。
八、基督論與救恩論(Christology and Soteriology)
- 主要書信:腓立比書 2 章、歌羅西書 1 章、以弗所書 1 章、羅馬書 5 章
- 問題:基督的身份與救恩的本質。
- 焦點:基督是新亞當、是教會的頭、是萬有之主。
總結比較表
| 書信 | 主要問題焦點 |
|---|---|
| 羅馬書 | 律法與信心、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救恩 |
| 哥林多前後書 | 教會合一、倫理混亂、假使徒 |
| 加拉太書 | 律法與福音之爭 |
| 以弗所書 | 教會合一、屬靈權柄 |
| 腓立比書 | 合一與喜樂、謙卑基督論 |
| 歌羅西書 | 對抗異端哲學、基督至上 |
|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 再臨與末世盼望 |
|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 | 教會秩序、假教師、牧養原則 |
| 腓利門書 | 信仰與社會關係(奴僕問題) |
因此,保羅書信的主題確實有共通點(如合一、假教師、律法問題),但每卷信的焦點因地區、聽眾與情境而不同。可以說保羅的「核心神學」是一致的——「在基督裡的新生命」——但他將這真理應用在各地教會的具體問題上。
保羅書信主題對照表(含經文範圍與關鍵詞)
保羅書信主題對照表
(依書信次序排列)
| 書信 | 主要議題 | 問題焦點 | 核心經文 |
|---|---|---|---|
| 羅馬書 | 稱義與信心、福音的普世性 | 猶太律法與外邦信徒的張力;救恩是否憑行為或信心 | 羅 1:16–17;3:21–28;5:1–11;8:1–2 |
| 哥林多前書 | 教會合一與聖潔 | 派系紛爭、性倫理混亂、崇拜混亂、屬靈恩賜的誤用 | 林前 1:10;6:19–20;12:12–27;13:1–13 |
| 哥林多後書 | 使徒的真實與服事的苦難 | 假使徒指控保羅不是真使徒;苦難與權能的張力 | 林後 4:7–10;5:17–21;12:9–10 |
| 加拉太書 | 律法與恩典 | 猶太主義者要求外邦人受割禮;福音的純正性 | 加 2:16;3:28;5:1 |
| 以弗所書 | 教會的合一與基督的身體 | 猶太人與外邦人同為一體;屬靈爭戰 | 弗 2:14–16;4:1–6;6:10–18 |
| 腓立比書 | 喜樂與謙卑 | 教會內部不合;謙卑效法基督 | 腓 2:5–11;4:4–7 |
| 歌羅西書 | 基督的至上 | 異端哲學、守節與敬拜天使的錯誤教導 | 西 1:15–20;2:8–10 |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再臨的盼望 | 信徒受逼迫;誤解主再臨的時間 | 帖前 4:13–18;5:1–11 |
| 帖撒羅尼迦後書 | 再臨與勞動 | 虛假的末世教導;有人不工作只等主來 | 帖後 2:1–12;3:10–13 |
| 提摩太前書 | 教會秩序與牧養 | 假教師;領袖資格;敬虔生活 | 提前 3:1–7;4:7–12 |
| 提摩太後書 | 忠信的事奉 | 教會逼迫、末世危機;保羅臨終勉勵 | 提後 2:1–3;4:6–8 |
| 提多書 | 教會領袖與良善行為 | 島上假教師;信仰與行為的平衡 | 多 2:11–14;3:4–8 |
| 腓利門書 | 信仰與社會關係 | 奴僕阿尼西母的接納與饒恕 | 門 1:15–16 |
| 希伯來書*(若計入保羅派) | 基督為大祭司 | 舊約獻祭制度與新約救恩的對比 | 來 4:14–16;10:19–25 |
註:希伯來書的作者不確定,但歷史上常被列入保羅書信群。
主題分類(歸納總覽)
| 類別 | 涉及書信 | 核心思想 |
|---|---|---|
| 合一與教會生活 | 林前、弗、腓 |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彼此相愛、合一與服事 |
| 律法與福音 | 羅、加、腓 | 人因信稱義,不在行律法 |
| 假教師與異端 | 加、林後、提前、提後、提多 | 防範錯誤教導,持守真道 |
| 倫理與生活 | 林前、羅、弗、提多 | 信徒行為反映信仰 |
| 苦難與盼望 | 林後、帖前後、腓 | 在苦難中盼望主的再來 |
| 教會秩序與領導 | 林前、提前、提後、提多 | 教會需要敬虔、有見證的領袖 |
| 基督論與救恩論 | 腓、歌、弗、羅 | 基督是新亞當、萬有之主、救贖的中心 |
| 福音使命 | 羅、林後、腓 | 保羅視自己為外邦人的使徒,傳福音是核心使命 |
神學整合:保羅思想的核心
「在基督裡」是保羅神學的中心軸。所有教義(稱義、救恩、合一、倫理)與實踐(教會、宣教、敬虔)都以此為起點與歸宿。這正是他在各書信中針對不同情境提出的多面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