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啟示錄》中最關鍵的一章之一,揭示了撒但如何透過地上的政治權勢與宗教力量迷惑全地。我們現在來一層一層解釋《啟示錄》13:1–10,幫助你看見這段經文的結構、象徵、歷史背景與屬靈意義。
啟示錄13:1–10──「從海上上來的獸」釋經講解
主題:撒但藉政治權勢敵對神與聖徒
一、經文結構分析
段落 | 經文範圍 | 內容焦點 |
---|---|---|
1–2節 | 獸的外貌與來源 | 牠的形象與能力從「龍」(撒但)而來 |
3–4節 | 獸的假復活與世人的崇拜 | 世界驚奇、拜獸,成為假敬拜的中心 |
5–8節 | 獸的褻瀆與逼迫 | 牠任意妄為四十二個月,褻瀆神、迫害聖徒 |
9–10節 | 結論與呼召 | 信徒被呼召「忍耐與信心」 |
二、歷史背景與象徵意義
獸的形象(v.1–2)
「我又看見一隻獸從海裡上來,有十個角七個頭;在十個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個頭上有褻瀆的名號。」
背景:這裡的獸融合了但以理書第7章的四獸意象:
- 豹(代表希臘帝國),
- 熊(代表瑪代波斯),
- 獅(代表巴比倫),
- 以及第四獸(象徵強暴的羅馬)。
神學象徵:
- 「海」:在舊約象徵混亂與邪惡的來源(詩74:13–14;賽27:1)。→ 表示這獸源自黑暗權勢。
- 「七頭十角」:代表完全的權勢(七)與極致的力量(十);也呼應12:3的「大紅龍」,表明這獸是撒但在地上的代理人。
- 「冠冕」:政權、王權的象徵。
- 「褻瀆的名號」:宣稱自己是「神」、「主」、「救主」——模仿基督。
歷史對應:羅馬皇帝(如尼祿、圖密善)在當時的羅馬帝國中要求臣民稱他為「主與神」(Dominus et Deus)。這正是「褻瀆」的具體化。
龍的授權與獸的崇拜(v.2–4)
「那條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牠。」
象徵:
- 龍(撒但)模仿神的父,
- 獸模仿基督(接受權柄、得敬拜),
- 另一隻獸(13:11–18)則模仿聖靈——這構成「邪惡的三位一體」。
龍賜權給獸 → 撒但藉地上政治體系掌權。 「全地的人都驚訝,跟從那獸」 → 象徵世人被迷惑,以為這政權是無敵的。 「誰能與牠交戰?」 → 模仿信徒對神的敬拜:「誰能與耶和華相比?」(詩113:5)
屬靈意義:這裡揭示了政治權力的偶像化:當人將帝國、國家、領袖絕對化,就成為拜獸之民。
獸的褻瀆與逼迫(v.5–8)
「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又被准許與聖徒作戰,並且得勝。」
象徵與時期:
- 「四十二個月」=1260天=三年半(參11:2–3;12:6),
是象徵教會被逼迫的時期(部分、暫時的苦難,不是永恆的失敗)。 - 「被准許」顯示神仍然掌權。撒但的活動在神的旨意之下受限。
褻瀆的內容:
- 否認神的主權;
- 模仿基督的復活;
- 迫害聖徒;
- 否定神的帳幕(即教會)。
屬靈真理:每一個以暴力、謊言、偶像崇拜鞏固權勢的帝國,都是「從海上上來的獸」的化身。
呼召信徒的忍耐(v.9–10)
「凡有耳的都應當聽!該被擄掠的,必被擄掠;該被刀殺的,必被刀殺。在此,聖徒要有忍耐和信心。」
主題轉折:
- 這是牧養性的插語。
- 約翰提醒信徒:逼迫是神計畫中的一部分,忠心是信徒的勝利。
「忍耐與信心」是啟示錄的兩大關鍵字(參14:12)。信徒的勝利不是用刀劍,而是靠見證與堅忍。
三、三重層面的詮釋
層面 | 解釋 | 應用 |
---|---|---|
歷史層面 | 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與皇帝崇拜(特別是尼祿與圖密善)。 | 教會被迫敬拜凱撒,但真敬拜只屬於羔羊。 |
象徵層面 | 任何與神敵對的政權、制度、文化勢力。 | 每當權力取代信仰、以暴力治世,就是「獸」。 |
末世層面 | 最終的「敵基督」出現,以虛假的神蹟迷惑眾人。 | 信徒必須持守真道,拒絕假基督。 |
四、「獸」的三重模仿(假彌賽亞特質)
真基督 | 假基督(獸) | 經文對比 |
---|---|---|
從天降下(約6:38) | 從海上上來(啟13:1) | 來源不同:天上 vs. 混亂深淵 |
被殺又復活(啟5:6) | 似乎受了致命傷又活了(13:3) | 模仿救主的復活 |
得萬民敬拜(腓2:10–11) | 地上人拜牠(13:4,8) | 模仿普世敬拜 |
統治萬國(19:16) | 權柄制伏萬族(13:7) | 模仿基督王權 |
傳真理(約18:37) | 說誇大褻瀆的話(13:5–6) | 模仿言語權柄 |
建立國度(啟21) | 建立暴力帝國(13章) | 模仿神國 |
小結:「獸」是撒但的仿冒基督(Anti-Christ as pseudo-Christ)。牠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種遍佈歷史的邪惡體系與偶像崇拜。
五、神學整合:三種勢力的關係圖(啟12–13章)
撒但(龍)——靈界權勢(12章)
↓
海上獸——政治權勢(13:1–10)
↓
地上獸——宗教/思想迷惑(13:11–18)
↓
全地敬拜獸——世界被偶像化(13:4,8)
神學意涵:這是撒但試圖建立的「偽三一國度」——假父(龍)、假子(海獸)、假靈(地獸)。對應於神的三一真理。
六、信徒的應對之道(v.9–10的屬靈呼召)
挑戰 | 呼召 | 屬靈行動 |
---|---|---|
政權威脅、逼迫臨到 | 忍耐(ὑπομονή, hypomonē) | 持守信心、忠心到底(啟14:12) |
世人皆拜獸 | 信心(πίστις, pistis) | 確信羔羊已勝,拒絕假敬拜 |
表面「獸得勝」 | 神的計畫仍在掌權 | 「被殺的羔羊」方式的勝利(啟12:11) |
約翰的信息:教會的勝利不是靠政治或暴力,而是靠見證與殉道——這才是真正的「羔羊之道」。
七、總結與應用
重點 | 信息摘要 | 今日應用 |
---|---|---|
「獸從海上上來」 | 撒但藉政治權勢施行暴力與欺騙 | 提防權力崇拜與國家偶像化 |
「似乎受傷又活」 | 假基督模仿真基督 | 分辨真假救主與假福音 |
「聖徒受逼迫」 | 教會必經苦難 | 在試煉中持守信仰與忍耐 |
「名字記在羔羊冊上」 | 真信徒屬於基督 | 我們的身份根植於羔羊,而非世權 |
「聖徒要有忍耐和信心」 | 神的主權終將彰顯 | 在混亂中安息於羔羊的勝利中 |
結語:
啟示錄13章的獸,並非單一歷史人物,而是「撒但透過政治權勢所形成的制度性邪惡」。它的目的,是要奪取敬拜,使人將忠誠從神轉向世權。然而,神藉著羔羊已勝過牠,信徒的使命,是在世界中堅忍、忠信、拒絕拜獸,並持守羔羊的見證。
啟示錄13章「海上獸與地上獸」對照解析。這是理解「敵基督體系」與「假敬拜」的關鍵章節。上半段(1–10節)講「海上獸」(政治權勢),
下半段(11–18節)講「地上獸」(宗教迷惑)。兩者一起構成撒但在地上的「偽三一體制」
主題:撒但的「偽三一」體系
一、整章結構概覽
段落 | 主體 | 象徵 | 功能 | 對應真三一 |
---|---|---|---|---|
13:1–10 | 海上獸 | 政治權勢(帝國、國家、統治者) | 以暴力統治、奪取敬拜 | 模仿「基督」:領受權柄、得人敬拜 |
13:11–18 | 地上獸 | 宗教與思想權勢(假先知、宣傳體系) | 以欺騙迷惑、推動崇拜 | 模仿「聖靈」:使人拜獸、受印記 |
(對照12:9) | 龍 | 撒但本身 | 權力之源 | 模仿「天父」:授權給「子」與「靈」 |
結構關係:龍(假父) → 海獸(假基督) → 地獸(假聖靈)
這是撒但試圖仿效神的三一體制,用「政治+宗教+宣傳」奪取世人敬拜的體系。
二、海上獸與地上獸的對照表
對比項目 | 海上獸(13:1–10) | 地上獸(13:11–18) | 神學意涵 |
---|---|---|---|
出現來源 | 「從海裡上來」(13:1) | 「從地上上來」(13:11) | 海=混亂的權勢;地=人間宗教與思想。 |
象徵本質 | 政治力量(帝國、暴政) | 宗教力量(假先知、假敬拜、思想控制) | 一外在、一內在;一武力、一迷惑。 |
外貌 | 豹、熊、獅(暴力結合) | 似羊、有龍聲(偽善欺騙) | 海獸靠暴力;地獸靠偽裝。 |
能力來源 | 龍給牠權柄(13:2) | 為海獸說話(13:12) | 二者皆出於撒但的授權。 |
主要行動 | 逼迫聖徒(13:7) | 迷惑世人(13:14) | 一外在迫害,一內在洗腦。 |
宗教行為 | 被拜(13:4,8) | 叫人拜海獸(13:12,15) | 建立「假敬拜」體系。 |
神蹟假象 | 似乎死而復活(13:3) | 行大神蹟、使火從天降(13:13) | 模仿基督的復活與聖靈的能力。 |
印記制度 | 權勢象徵(十角七頭) | 強迫受印(右手或額上) | 模仿神印(7:3–4),以掌控思想與行為。 |
掌權時間 | 四十二個月(13:5) | 同時期(末世階段) | 表示受限的、暫時的逼迫時期。 |
對聖徒的結果 | 被殺、被擄(13:7,10) | 不受印者被排斥(13:16–17) | 教會在苦難中持守忠信。 |
象徵數字 | 無(但「七頭十角」顯權勢) | 666(13:18) | 表示「人」的有限與不完全(6<7)。 |
三、神學意義──撒但的「偽三位一體」
偽三一體 | 功能 | 模仿對象 | 目的 |
---|---|---|---|
龍 | 權柄來源 | 天父上帝 | 欺騙世界,使人敬拜撒但 |
海獸 | 權力執行 | 基督 | 以政治與暴力統治世界 |
地獸 | 宣傳與迷惑 | 聖靈 | 使人拜獸、接受獸印 |
約翰刻意以這種「偽神格」結構,對比真三一神:
- 真神使人歸向真敬拜;
- 撒但使人落入假敬拜。
四、「海上獸」的核心象徵(13:1–10)
歷史層面:羅馬帝國
- 「十角七頭」=羅馬七丘城與多位皇帝(象徵帝國連續性)。
- 「褻瀆名號」=皇帝自稱「神」、「救主」、「主」。
- 「似死又活」=尼祿死後的“尼祿回歸傳說”(Nero redivivus)。
- 「四十二個月」=象徵教會受逼迫的短暫時期。
神學層面:制度化的邪惡
- 政權若脫離神的主權,便成「獸」;
- 政治體制若奪取敬拜,就成為撒但的工具。
3️⃣ 屬靈層面:假救主的誘惑
- 「誰能與獸相比?」模仿詩篇113:5「誰能與耶和華相比?」;
- 象徵人心將安全感寄託於權力與制度。
五、「地上獸」的角色(13:11–18)
「我又看見另一個獸從地上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13:11)
象徵意涵:
- 兩角如羊羔:偽裝成溫和宗教或信仰體系;
- 說話如龍:本質仍屬撒但。
功能:
- 推動「拜獸」宗教;
- 行假神蹟以證明獸的權柄;
- 使人受「獸印」(思想+行為的認同)。
「印」代表**思想(額)與行為(手)**的全面控制。今日我們可理解為:人若在思想與生活中認同偶像制度,就等於「受了獸印」。
六、「獸印」與「生命冊」的對比
對比 | 獸印 | 羔羊的印 |
---|---|---|
來源 | 地上獸(假靈) | 神(真靈) |
目的 | 控制與迷惑 | 保護與屬靈歸屬 |
位置 | 右手、額頭(思想與行動) | 同樣在額上(7:3) |
象徵 | 屬於世上的體系 | 屬於羔羊的子民 |
結局 | 與獸同滅(14:9–11) | 與羔羊同榮(14:1–5) |
七、屬靈意涵與當代應用
面向 | 當時(羅馬時代) | 今日屬靈意義 |
---|---|---|
政治壓迫 | 皇帝崇拜制度 | 任何奪取絕對忠誠的國家主義或專制力量 |
宗教迷惑 | 假先知、國家宗教 | 假福音、異端、世俗文化的「成功神學」 |
假神蹟 | 皇帝復活傳說、假異能 | 科技、媒體、思想權勢迷惑群眾 |
獸印 | 羅馬帝國的經濟控制與效忠宣誓 | 思想與價值觀被世俗權力塑造 |
聖徒回應 | 忍耐、信心、忠於羔羊 | 拒絕拜權力之獸,以十字架方式見證真主權 |
八、結語:啟示錄13章的神學重心
這章揭示:撒但並非以黑暗形象出現,而以光明偽裝掌權。 海上獸代表「權力的偶像化」,地上獸代表「宗教的墮落化」。 這兩者合力,使人敬拜龍而不自知。
但信徒的呼召是:「他們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12:11)
真信徒的記號不是印在額上的符號,而是被羔羊的血印記、以見證的生命歸屬神。
一句話總結:啟示錄13章顯示:撒但透過權力與宗教的結盟,建立一個模仿神國的偽國度,但真敬拜只屬於羔羊,真正的勝利不是征服,而是忠信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