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15:3–4,是一個極富神學意涵的異象場景。我們來逐步探討「摩西的歌」與「羔羊的歌」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在啟示錄中合而為一,構成一首「救贖與審判的讚歌」。
一、經文背景:啟示錄 15:1–4
在第 15 章中,約翰看見七位天使帶著七災,這是神「大怒完結」的象徵(15:1)。
而「得勝者」(即勝過獸與牠像的人)在「玻璃海」上站立、唱詩讚美。這一幕呼應出埃及記的場景──以色列人過紅海、得勝埃及,在海邊高唱讚歌。
「他們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
這首歌連結舊約與新約、以色列的救贖與末世的救贖。
二、「摩西的歌」的意義
在舊約中,「摩西的歌」指的是以色列人經歷拯救後所唱的詩歌,主要有兩首:
- 出埃及記 15:1–18 — 在紅海得勝後的讚歌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大大神聖…祂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 申命記 32 章 — 摩西臨終時的警告與見證之歌。
神學意義:
- 救贖之歌:摩西的歌頌神拯救祂的百姓脫離奴役與壓迫。
- 審判之歌:同時歌頌神對埃及的公義審判。
- 盟約之歌:宣告神信實守約,百姓當敬畏祂。
在啟示錄的語境中,「摩西的歌」象徵 舊約的救贖經驗──神拯救祂的子民脫離壓迫(如法老),也象徵信徒脫離「獸」的權勢。
三、「羔羊的歌」的意義
「羔羊」在啟示錄中是核心意象,指 被殺又復活的基督(啟 5:6, 12–13)。
「羔羊的歌」即是新約時代信徒的讚歌,歌頌:
- 基督藉犧牲完成終極救贖;
- 神的公義在基督裡完全顯明;
- 祂的國度終將勝過世上所有暴力與偶像權勢。
這首歌的重點不只是救贖,更是 神公義審判與真實統治的宣告:「萬民都要來敬拜祢,因祢公義的作為已經顯明了」(15:4)。
四、「摩西的歌」與「羔羊的歌」的合一意涵
啟示錄作者約翰把這兩首歌合為一首,象徵:
舊約的拯救(摩西)與新約的救贖(羔羊)乃是一個整體的救恩歷史。
對比 | 摩西的歌 | 羔羊的歌 |
---|---|---|
拯救事件 | 出埃及、過紅海 | 基督十架、勝過罪與死 |
敵人象徵 | 法老與埃及 | 龍、獸與巴比倫 |
拯救方式 | 神的能力 | 羔羊的犧牲 |
結果 | 以色列得自由、進入應許之地 | 信徒得勝、進入新天新地 |
敬拜焦點 | 耶和華是王 | 羔羊與坐寶座者同受敬拜 |
因此,「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象徵 全人類歷史中唯一的救恩故事:
神從始至終拯救祂的子民,並以公義審判惡者。
五、屬靈應用與敬拜反思
歷史的連續性
神在舊約的拯救行動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為基督救贖鋪路。救恩歷史是「一首未完的歌」,在基督裡達到高潮。
敬拜的深度
真正的敬拜不只是情感的高昂,而是出於對神公義與真實道路的認識(15:3)。
得勝者的身份
那些「勝過獸」的人是以信心與忍耐得勝,不靠暴力,而靠羔羊的血(啟 12:11)。
小結
「摩西的歌」=舊約的拯救之歌(出埃及得自由)「羔羊的歌」=新約的救贖之歌(基督十架勝仇敵)
二者合一,宣告:神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是拯救的主;祂的作為奇妙、公義、真實,萬國都當敬拜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