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啟示錄》19:1–10 中,「哈利路亞(Hallelujah)這個詞多次出現,是整本新約聖經中唯一使用 “Hallelujah”(希臘文:Ἀλληλούϊα)的一段經文。

在《啟示錄》19:1–10 中,哈利路亞(Hallelujah)這個詞多次出現,是整本新約聖經中唯一使用 “Hallelujah”(希臘文:Ἀλληλούϊα)的一段經文。其原文來自希伯來語 הַלְלוּ־יָהּhalĕlû-yāh),意思是「讚美耶和華」或「讚美雅威」(Praise Yahweh)。


經文背景與意義

在啟示錄19章的異象中,約翰看見天上的群眾高聲讚美神,因為:

  1. 神審判了巴比倫(象徵世上的罪惡與壓迫體系)。
  2. 神為祂的僕人伸冤,彰顯了祂的公義。
  3. 神的救恩和榮耀完全實現,羔羊的婚宴(象徵基督與教會的聯合)即將來臨。

這時,天上的眾天使、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都同聲讚美說:

「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啟19:1)
「哈利路亞!她所受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19:3)
「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19:6)


詞源與神學意涵

  • 詞源:
    • 「Hallelujah」由兩部分組成:
      • halĕlû(你們要讚美)
      • Yah(耶和華的簡稱)
    • 這是敬拜性的召喚,最早見於《詩篇》104–150篇中許多「哈利路亞詩篇」。
  • 在新約中的獨特性:
    《啟示錄》是唯一使用這個希伯來讚美詞的新約書卷。這顯示天上的敬拜與舊約詩篇的敬拜傳統相連,象徵神的救恩歷史在末世的圓滿完成
  • 神學意義:
    「哈利路亞」在啟示錄中不是一般的歡呼,而是:
    1. 對神公義審判的讚美(神除去惡的政權與偶像體系)。
    2. 對神終極救贖的敬拜(羔羊的婚筵預表救恩的完成)。
    3. 對神主權的宣告(「全能者作王了!」)。

小結

「哈利路亞」在啟示錄19章成為天上敬拜的高潮,它既是對舊約詩篇讚美傳統的延續,也是對神末世救恩的最終頌讚。

〈啟示錄19:1–10〉中「哈利路亞 Hallelujah」的神學意涵—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華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 以及 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 對「哈利路亞」的解讀與神學反思。


一、加爾文(John Calvin)——「Hallelujah 是恩典中公義的頌讚」

「唯有當人看見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同時顯明時,敬拜才得以完全。」

雖然加爾文沒有針對《啟示錄》寫完整註解(他認為當時教會尚未準備好正確理解末世象徵),但根據他在《詩篇註解》中對 “Hallelujah” 的詮釋,可清楚看出他的神學立場:

加爾文對「哈利路亞」的解釋重點

  1. 敬拜是對神公義與憐憫的回應。
    在詩篇中,「哈利路亞」常出現在神施行審判之後(詩篇149:6–9)。
    加爾文指出:「神的子民在審判中看到恩典的彰顯,因為上帝使罪惡受懲,義人得釋。」
  2. 審判是救恩的另一面。
    啟19的哈利路亞正是這一思想的延續:天上群眾讚美神,因為祂的審判不是報復,而是拯救計畫的成全。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Ⅰ.5.9 說:「若我們不從祂的作為認識祂的榮耀,就無法真誠地敬拜祂。」
  3. 讚美的根基在啟示,而非情感。
    「Hallelujah」不是單純的情緒表達,而是對神自我啟示的理性回應。

因此,對加爾文而言,《啟示錄》19章的「哈利路亞」是:“理性信仰對神救贖與審判啟示的回應,讚美成為信徒在歷史中見證上帝公義的方式。”


二、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Hallelujah 是對帝國的反抗」

「讚美是一種政治行動。當以色列讚美耶和華,就是否定了任何假神的主權。」

布魯格曼雖主要注釋舊約(如《創世記》《詩篇》《先知書》),但他對“哈利路亞詩篇”與神國敘事的理解,與《啟示錄》的政治神學密切呼應。

布魯格曼的詮釋焦點

  1. 讚美是一種抗議(praise as protest)。
    在《詩篇註釋》與《Prophetic Imagination(先知的想像)》中,他指出:「當社會被帝國控制時,讚美耶和華就是政治性地否認凱撒的主權。」
    因此,當啟19的天上群眾喊「哈利路亞」時,這不只是敬拜,而是對巴比倫(象徵帝國與偶像權力)的顛覆性宣告。
  2. “哈利路亞”揭示神的「新秩序」
    巴比倫滅亡後的哈利路亞,是「新的創造頌讚」——上帝重新建立公義的秩序(可比照賽65:17–25)。
    布魯格曼強調:「讚美使我們活在尚未完全實現的國度盼望中。」
  3. 禮拜是政治行動。
    在布魯格曼的神學中,敬拜不只是個人屬靈經驗,而是「公共記憶的重塑」——啟示錄的哈利路亞正是教會公開宣告「唯獨上帝作王」的行動。

對布魯格曼而言:“啟19的哈利路亞,是對帝國秩序的終極挑戰。當教會說『哈利路亞』,她就拒絕承認任何地上權力的絕對性。”— Prophetic Imagination, p. 79–81


三、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Hallelujah 是天上敬拜的延續」

「當我們在地上唱哈利路亞,就與天上的眾天使同聲。」

金口約翰(主後347–407)是早期教父中最具影響力的講道家。他在多篇講道(尤其是《詩篇註講》與《啟示錄講義》片段)中,論到“哈利路亞”的意義:

金口約翰的詮釋焦點

  1. 哈利路亞是天上敬拜的語言。
    「當天上萬軍高呼哈利路亞時,他們是在宣告:人類的救贖已完成,惡者已敗,神的榮耀全彰。」
  2. 信徒的敬拜是天上敬拜的延伸。
    「地上的教會在每一次聖餐與詩歌中唱哈利路亞,正是參與天上羔羊的婚宴。」
  3. 哈利路亞是復活的宣告。
    金口約翰在復活節講道中說: 「哈利路亞是教會的呼吸,是戰勝死亡的凱歌。」

對他而言,《啟示錄》19章的「哈利路亞」預表:“教會最終的命運:與天使一同在永恆中敬拜,在審判與救贖的圓滿中高唱神的榮耀。”


統整比較

神學家詮釋焦點哈利路亞的意義
加爾文神的公義與慈愛啟示合理信仰對啟示的回應
布魯格曼敬拜的政治性、對帝國的反抗宣告唯有耶和華作王
金口約翰地上敬拜與天上敬拜相連天上凱歌與永恆敬拜的象徵

神學總結

《啟示錄》19:1–10 的「哈利路亞」是:

  • 加爾文看來:信徒對神公義救恩的理性回應
  • 布魯格曼看來:對帝國權力的神學抗議與信仰宣告
  • 金口約翰看來:地上與天上敬拜合一的終極實現

這三種視角互相補充,顯示出:「哈利路亞」不僅是歌唱的字句,更是神學、政治與靈性合一的宣告:“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