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 3:21 是整本救贖歷史的第一道恩典之光。這節經文雖然簡短,但神學分量極重,被許多解經家視為「獻祭制度的原型(proto-sacrifice)」與「救贖的預表(type of redemption)」。

創世記 3:21 是整本救贖歷史的第一道恩典之光。這節經文雖然簡短,但神學分量極重,被許多解經家視為「獻祭制度的原型(proto-sacrifice)」與「救贖的預表(type of redemption)」。我們仔細看它的背景與意義:


一、經文本身:創世記 3:21

「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背景是:亞當夏娃犯罪、羞愧、用無花果樹葉編裙子遮身(3:7),但那是脆弱且短暫的遮掩。
上帝卻親自介入,用動物的皮為他們造衣服。


二、文字與動作的神學意象

「皮子」(עור ʿôr)的出現意味死亡發生

  • 要有皮,必有流血與生命的犧牲。
  • 這是聖經第一次明示——死亡臨到不僅是刑罰,也成為遮罪的代價。

神親自行動:「耶和華神為他們作衣服」

  • 是神主動提供遮蓋,不是人自造遮羞。
  • 與亞當夏娃「編造葉子」形成對比:人用自己的方法遮罪,無法解決根源;
    神用祂預備的方式遮蓋,象徵真正的救贖。

衣服(כָּתְנוֹת kāthonōth)=遮蓋、義的象徵

  • 在舊約中,「衣服」常象徵身份與義(參賽61:10:「祂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
  • 這裡的皮衣成為「遮罪」的象徵,也預表將來基督以祂的義遮蓋我們(羅13:14:「披戴基督」)。

三、與獻祭制度的關聯:「救贖模式」的起點

層面創3:21摩西律法中的獻祭耶穌基督
主動者神主動殺動物、造衣人奉命獻祭,但由神設立制度神自己獻上自己
流血首次暗示流血以血遮罪(利17:11)「祂的血能洗淨罪」(來9:22)
目的遮蓋羞恥贖罪與潔淨除去罪惡、成義
結果人得遮蓋人暫時與神和好永遠的救贖與義袍

Walter Brueggemann 指出(Genesis, Interpretation):「這不是偶然的敘述細節,而是神恩典的第一次行動。
祂自己成為‘大祭司’,流血以遮蓋人的羞恥。」

Richard Hess 也在《舊約導論》中說:「神為人造皮衣,預示了贖罪的模式——由上帝親自提供、由流血成就、為遮蓋罪。」


四、延伸至整本聖經的「獻祭線」

創世記 4章:該隱與亞伯獻祭——血祭與非血祭的對比, 顯示人已開始以流血祭來尋求遮罪。

出埃及記 12章:逾越節羔羊的血——「我看見血就越過你們」。

利未記 1–7章:獻祭制度完整確立, 明說「因血裡有生命,可以贖罪」(利17:11)。

新約: - 約1:29:「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 來9:22:「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 啟13:8:「被殺之羔羊,是創世以先被預備的。」

因此,創3:21 是「十字架救恩」的原型影像——上帝親自為罪人預備遮蓋,藉著犧牲的生命,使人得遮羞與和好。


五、神學總結:從皮衣到義袍

象徵創3:21新約成全
動物皮衣遮蓋人的羞恥基督的義遮蓋罪人(加3:27)
神親手製作神主動的恩典「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
流血犧牲預示贖罪代價「基督一次獻上,成了永遠的贖罪祭」(來10:10–14)

結論

在人犯罪、羞愧、逃避的那一刻,上帝沒有棄絕,反而以血為記號,以衣為恩典。這不只是「獻祭的起源」,
更是「福音的預兆」——神自己為罪人流血、為赤身者披衣。


《從皮衣到十字架:獻祭神學發展圖》——顯示從創世記3:21 → 該隱亞伯 → 摩西律法 → 先知預言 → 耶穌基督 → 啟示錄的救贖軌跡。

《從皮衣到十字架:獻祭神學發展圖》

主題:上帝親自為罪人預備遮蓋——從伊甸到永恆的救贖線


一、全覽結構圖

創世記 3:21           創世記 4章                出埃及記 12章
「皮衣遮羞」        「   亞伯獻祭」               「逾越羔羊」
─────────────┬──────────────┬─────    ───────
     ↓                      ↓                       ↓
  贖罪原型               獻祭制度的萌芽          救贖血的保護




────────────────────────────────────────  ───
利未記 1–7章           以賽亞書 53章            約翰福音 1章
「獻祭律法」            「受苦僕人」              「神的羔羊」
─────────────┬──────────────┬──────────────
     ↓                      ↓                      ↓
   贖罪規範化            預言血的救恩            救贖成肉身






   ───────────────────────────────────────────
希伯來書 9–10章         啟示錄 5章 / 21章
「一次永遠的祭」         「羔羊得榮耀/榮光照耀」
──────────         ───┬──────────────────────────────
     ↓
  救恩完成、遮罪成義、榮耀彰顯
                     

二、救贖歷史發展分階段解說

伊甸園:皮衣的遮蓋(創 3:21)

「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 ✦ 第一個流血:罪進入世界後,神以犧牲之血遮蓋羞恥。
  • ✦ 神親手的行動 = 主動的恩典。
  • ✦ 神學意義:贖罪與遮蓋的雛形。

亞伯的血祭(創 4:4)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

  • ✦ 血祭 vs. 素菜祭:表明人理解罪需代贖。
  • ✦ 羔羊的血是信心的記號。
  • ✦ 神學意義:敬拜與贖罪結合。

逾越節羔羊(出 12:3–13)

「我看見血就越過你們。」

  • ✦ 羔羊無殘疾,被殺流血塗門框。
  • ✦ 神越過審判,百姓得拯救。
  • ✦ 神學意義:救贖的血遮蓋罪與審判。

利未獻祭制度(利 1–7, 17:11)

「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贖罪。」

  • ✦ 獻祭制度正式化:贖罪祭、燔祭、平安祭等。
  • ✦ 祭司代表百姓將血獻上於神前。
  • ✦ 神學意義:以血為生命的代價。

先知的預告:受苦僕人(賽 53)

「他因我們的過犯受害……他被壓傷,我們得醫治。」

  • ✦ 從禮儀走向救恩:獻祭不再是儀式,而是心靈順服。
  • ✦ 受苦僕人預表終極贖罪者。
  • ✦ 神學意義:預言彌賽亞為罪人流血。

道成肉身的羔羊(約 1:29, 約 19:30)

「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成了!」

  • ✦ 耶穌成為真正的羔羊。
  • ✦ 祂在十字架上流血,取代所有舊約祭物。
  • ✦ 神學意義:救贖的中心與完成。

希伯來書:一次永遠的祭(來 9–10)

「祂一次獻上,就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 ✦ 基督是大祭司也是祭牲。
  • ✦ 一次流血,永遠贖罪。
  • ✦ 神學意義:獻祭制度的終極完成。

啟示錄:榮耀的羔羊(啟 5:6, 21:23)

「我又看見羔羊像是被殺過的。」「城內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羔羊為城的燈。」

  • ✦ 羔羊被殺仍站立:受死帶來榮耀。
  • ✦ 救贖完成,神的榮光取代一切遮蓋。
  • ✦ 神學意義:恩典的終極顯現——從遮蓋到榮耀。

三、神學線索總表

階段象徵主題神學重點
創 3:21皮衣遮蓋羞恥贖罪起點,神主動的恩典
創 4:4羔羊獻祭信心流血代贖的概念萌芽
出 12逾越血拯救與保護神越過審判,救贖以血為印
利 17祭牲之血生命在血中贖罪律法的核心
賽 53受苦僕人彌賽亞的替代救恩預言的高峰
約 1:29神的羔羊罪的除去道成肉身的實現
來 9–10永遠的祭救贖完成舊約獻祭的終極意義
啟 5 / 21榮耀羔羊永遠同在神的榮光為人永遠遮蓋

四、神學總結:

「皮衣」是救恩的起點,「十字架」是救恩的成全,「榮耀之光」是救恩的終點。

  • 在伊甸園──神為人流血遮羞;
  • 在各各他──神為人流血贖罪;
  • 在新耶路撒冷──神與人永遠同住,無需遮蓋,因榮耀已滿溢。

「凡披戴基督的,就是新造的人。」(加3:27)
「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啟21:3)


結語:

「從皮衣到十字架,是從遮羞到成義;從流血到榮耀,是從代贖到同住。這條紅線貫穿整本聖經——
顯明那位『為罪人流血、為赤身者披衣』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