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וַיִּקְרָא – wayyiqrā’)」這個動詞在《出埃及記》中出現三次,且每一次都在神與摩西關係發展的「關鍵轉折點」。這不是偶然的重複,而是一種神學性語言——揭示神如何主動地呼召、立約、並啟示祂的臨在與旨意。
仔細比較這三次「呼叫」,看見神啟示的進程與摩西使命的深化。
三次「神呼叫摩西」(wayyiqrā’ אֶל־מֹשֶׁה)比較表
| 序次 | 經文 | 場景背景 | 神的呼召內容 | 神與摩西關係 | 神學意義 | 進展關係 |
|---|---|---|---|---|---|---|
| 第一次:出埃及記 3:4 | 「耶和華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裡呼叫(וַיִּקְרָא)說:摩西!摩西!」 | 地點:何烈山(神之山)摩西牧羊,在曠野 | 神自我啟示:「我是自有永有的」(3:14)命令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 神以「創造主與拯救者」身分首次介入 | 蒙召:神呼召個人進入祂的救贖行動 | 神呼召「一個人」開始救贖計畫 |
| 第二次:出埃及記 19:3–20(特別19:3) | 「摩西到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叫(וַיִּקְרָא)他說…」 | 地點:西乃山(立約山)以色列已被拯救出埃及 | 神宣告:「你們要作我的子民、祭司的國、聖潔的國民」(19:4–6) | 神與全民族建立盟約關係 | 立約:神呼召百姓成為祂的國度 | 神從「一人」呼召擴展到「一國」 |
| 第三次:出埃及記 24:16(參40:34–35) | 「耶和華的榮耀停在西乃山…第七天,祂從雲中呼叫(וַיִּקְרָא)摩西。」 | 地點:同樣西乃山,但進入雲中深處 | 神啟示會幕的藍圖(25–31章)顯明祂要住在以色列中間 | 神以臨在者(Immanuel)居住百姓中 | 啟示:神呼召僕人進入祂的榮耀 | 神從「立約」進入「同住」的階段 |
神學進程分析(從「呼召」到「同住」)
| 階段 | 神的主動行動 | 摩西的角色 | 神學意涵 |
|---|---|---|---|
| 1. 呼召(出3) | 神從火焰中呼叫 | 摩西被召作拯救者 | 神向罪惡世界差遣救贖者(拯救的起點) |
| 2. 立約(出19) | 神從山上呼叫 | 摩西作中保,百姓成為立約子民 | 救贖的目的是建立「盟約群體」 |
| 3. 啟示(出24) | 神從榮耀中呼叫 | 摩西進入雲中,領受藍圖 | 神願居住在人中間,臨在的成全 |
這三次「呼叫」可以視為神的救贖啟示三部曲:
出3:神尋找人 → 拯救的起點
出19:神建立民 → 立約的中心
出24:神與人同住 → 臨在的成全
神與摩西關係的演進
| 階段 | 稱謂與象徵 | 關係深度 |
|---|---|---|
| 出3:荊棘中呼叫 | 聖潔之火—距離與敬畏(「不可近前」) | 神為「超越的聖者」 |
| 出19:山上呼叫 | 雷轟閃電—啟示與立約(「你要聽我的話」) | 神為「立約的王」 |
| 出24:雲中呼叫 | 榮耀之雲—親密與同在(「摩西進入雲中」) | 神為「臨在的主」 |
這顯示摩西與神的關係由「被召的僕人」→「中保的僕人」→「進入榮耀的朋友」(參出33:11「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如同人與朋友說話一般」)。
神學總結與靈修應用
| 主題 | 出埃及神學意涵 |
|---|---|
| 「呼叫」=神的主動恩典 | 在每次關鍵時刻,神主動開口。祂不等摩西尋求祂,而是主動介入歷史。 |
| 每次呼叫都伴隨更深的啟示 | 第一次啟示祂的「名」,第二次啟示祂的「約」,第三次啟示祂的「居所」。 |
| 呼召的終極目的不是使命,而是同在 | 神不僅要人為祂工作,更要人與祂同住。出24章的呼叫預示了「以馬內利」的奧祕(太1:23)。 |
總結一句話:
出埃及記的三次「wayyiqrā’(呼叫)」展示了 神從啟動救贖 → 建立群體 → 同住臨在 的漸進啟示。
或可總結為:「神呼召人出來(出3)」 → 「神呼召民歸祂(出19)」 → 「神呼召人進祂(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