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神學的核心主題之一——「立約(Covenant)」神學。舊約中的四大約(挪亞、亞伯拉罕、西奈、大衛)再加上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構成了整本聖經救恩歷史的脈絡骨架。
我們可以說:神的救贖歷史 = 一位守約的神 + 一連串啟示漸進的「約」。
下面整理成一張對照表與神學分析 👇
舊約四大之約與新約的比較表
| 約名 | 經文主要段落 | 立約對象 | 約的性質 | 約的主要內容 | 記號/象徵 | 人的責任 | 神學焦點 |
|---|---|---|---|---|---|---|---|
| ① 挪亞之約 | 創 8:20–9:17 | 挪亞及全地萬物(普世之約) | 無條件之約(普世恩典) | 神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維持自然秩序 | 彩虹 | 尊重生命、不可流人血 | 神的創造之約──維持秩序的恩典 |
| ② 亞伯拉罕之約 | 創 12:1–3;15:1–21;17:1–14 | 亞伯拉罕與其後裔(以色列) | 無條件之約(恩典之約) | 應許:① 後裔 ② 土地 ③ 萬國得福 | 割禮 | 信心與順服(創15:6;17:1) | 神揀選並設立救恩管道(祝福萬國) |
| ③ 西奈之約 | 出 19–24章;申5;申28 | 整個以色列民族 | 有條件之約(律法之約) | 以色列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守律法得福,違約受咒 | 十誡、律法書 | 聽從、遵守、忠誠 | 神與子民之間的立約關係(律法作為恩典的回應) |
| ④ 大衛之約 | 撒下 7:8–16;詩89:3–4;132:11–12 | 大衛與其後裔 | 無條件之約(王權之約) | 神應許大衛永遠的後裔與國度 | 王位/寶座 | 忠於神、行公義 | 彌賽亞應許的核心;預表基督永恆的國 |
| ⑤ 新約(預言) | 耶31:31–34;結36:25–28;路22:20;來8:6–13 | 以色列與新以色列(神的百姓) | 恩典之約的成全 | 神赦免罪、將律法寫在心版、賜聖靈內住 | 主的杯(基督的血) | 信靠基督、在靈裡順服 | 神與人內在關係的恢復;基督成全一切之約 |
神學發展的脈絡圖
挪亞之約 ──▶ 普世恩典:神維護受造世界
↓
亞伯拉罕之約 ──▶ 揀選恩典:祝福萬國的管道
↓
西奈之約 ──▶ 律法與順服:立約群體的成形
↓
大衛之約 ──▶ 彌賽亞盼望:永恆國度的根基
↓
新約(基督裡) ──▶ 恩典成全:內住聖靈與赦罪之約
五約的關係與啟示進程
| 主題 | 發展軸線 |
|---|---|
| 啟示進程 | 由普世 → 家族 → 民族 → 王室 → 普世救贖(回歸萬國) |
| 約的中心思想 | 神主動的恩典;祂是「立約並守約的神」(申7:9) |
| 約的目標 | 神要有一群子民、在祂治理下、住在祂同在之中(Immanuel) |
| 新約的地位 | 不是廢棄舊約,而是成全一切之約(太5:17;來8:6–13) |
神學要點
- 挪亞之約 — 恩典的基礎(維護世界)
- 神不再以洪水毀滅人類,是普遍恩典的見證。
- 救贖的舞台被保留下來。
- 亞伯拉罕之約 — 揀選的起點(救贖計畫)
- 神選召一人、一族,成為萬國得福的渠道(創12:3)。
- 稱義本乎信,恩典而立(羅4章)。
- 西奈之約 — 聖潔的生活(盟約民族)
- 神的子民被召反映祂的聖潔(利19:2)。
- 律法是恩典的延伸,不是救恩的條件。
- 大衛之約 — 王權與盼望(彌賽亞之約)
- 神的國度在大衛之子中得以永恆建立。
- 耶穌基督被稱為「大衛的子孫」正是應驗此約(路1:32–33)。
- 新約 — 成全與更新(救贖的完成)
- 神在基督裡赦罪、賜新心、聖靈內住。
- 不再刻在石版上,而寫在心版上(耶31:33;林後3:3)。
- 聖餐的「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標誌舊約的成全(路22:20)。
小結:五約一線貫穿
| 節點 | 神的作為 | 約的目的 |
|---|---|---|
| 挪亞 | 保存世界 | 為救贖預備舞台 |
| 亞伯拉罕 | 揀選與應許 | 為萬國預備祝福 |
| 西奈 | 成立國度 | 建立聖潔群體 |
| 大衛 | 應許君王 | 建立永恆國度 |
| 新約 | 基督成全 | 完成救贖與內住同在 |
. 一句話神學總結:神在歷史中一再「立約」,顯明祂是信實守約的主。這五個約如同五個階段,最終在 耶穌基督 身上匯合成全。
挪亞保留世界、亞伯拉罕帶出選民、西奈立約群體、大衛應許君王、新約則是神自己藉基督完成一切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