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的問題 👏——
你提到的這本書,中文譯為《不情願的呼召:跟著約拿學牧養、工作與召命》(原文: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 An Exploration in Vocational Holiness),
可以說是 尤金・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最具代表性的「牧養靈修神學」著作之一。
這本書以《約拿書》為靈修神學框架,反思當代教會領袖、牧者與信徒在「工作、呼召、成功與聖潔」之間的掙扎。畢德生在書中指出: 「侍奉的本質不是效率,而是忠誠;不是事業,而是聖召。」
下面我幫你整理出他在書中所揭示的「侍奉方向與態度」——分為三大面向與七個核心原則,附上聖經與書中對應重點。
一、書的主軸:從「宗教職業」回到「屬靈召命」
畢德生一開始就指出,現代教會常把「呼召」(vocation)誤解為一種宗教職業(career)。
但對他而言,這兩者有天壤之別:
| 對比 | 宗教職業 (Career) | 屬靈召命 (Vocation) |
|---|---|---|
| 目標 | 成功、影響力、果效 | 忠誠、聖潔、信實 |
| 驅動力 | 自我實現與績效 | 回應上帝的呼喚 |
| 評價標準 | 數字、效率、名聲 | 忍耐、愛、忠心 |
| 最終導向 | 建立事工 | 形成靈魂 |
「牧養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段受召去活出聖潔的旅程。」— Eugene H. Peterson, 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 p. 18
因此,他要「跟著約拿」重新學習侍奉——一個逃避呼召的人,竟成為上帝塑造「僕人聖潔」的典範。
二、三大侍奉方向(以《約拿書》為神學框架)
方向一:從逃避成功的尼尼微 → 回到「順服的他施」
(約拿書 1–2 章)
畢德生指出,現代牧者常逃避上帝真正的呼召——不是逃到罪惡之地,而是逃到「宗教的成功之地」。
他說:「我們不再往他施逃跑,而是逃到尼尼微的宗教市場。」
— p. 24
在這裡,他警告:
教會容易被「事工績效」與「宗教產業」所迷惑;我們在服事中忙得像尼尼微人,卻離神越來越遠。
侍奉方向 1:回到上帝,而非事工中心。「我們不是在為神工作,而是與神同行。」
— p. 28
對應經文:約拿書 1:3「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躲避耶和華。」 神的呼召不是要我們「成功服事」,而是「真實順服」。
方向二:從「事工效率」回到「內在塑造」
(約拿書 2–3 章)
畢德生指出:約拿在魚腹中的經歷,是一場靈命重整——「當一切成果被剝奪,只剩下與上帝的對話時,侍奉才開始真實。」
「靈修生活不是逃離工作,而是工作的核心。」
— p. 67
他警告牧者不要把服事變成操控、管理與效率的技術,
因為那會讓我們變成「宗教的行政人員」,而不是「上帝的僕人」。
侍奉方向 2:從效率回到聖潔。 對應經文:約拿書 2:7–9:「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就想念耶和華……」
真正的事奉力量不是來自策略,而是來自禱告與悔改的心。
方向三:從「憤怒與功績」回到「憐憫與恩典」
(約拿書 4 章)
畢德生說,約拿在尼尼微的復興後卻生氣,顯出牧者常見的心態:「當神的恩典打破我們的框架時,我們寧可埋怨祂的仁慈。」— p. 118
這一幕是牧者生命中最難的功課:
- 不是如何事奉成功,
- 而是如何不讓成功使心硬。
侍奉方向 3:讓神塑造我們的憐憫心。
對應經文:約拿書 4:10–11「我豈不該愛惜這大城尼尼微嗎?」 神的心比我們的計畫大得多;牧者被呼召去分享祂的心腸。
三、侍奉的七個核心態度
| 態度 | 畢德生的強調 | 對應經文 |
|---|---|---|
| 順服勝於表現 | 呼召不是去「做」,而是先去「聽」 | 撒上 15:22 |
| 牧養不是職業,而是關係 | 牧者不是CEO,而是屬靈導引者 | 約 21:15–17 |
| 慢比快更聖潔 | 屬靈成長需要時間與等待 | 雅 5:7 |
| 內在生命比外在事工更重要 | 靈修與禱告是事奉的心臟 | 路 10:38–42 |
| 拒絕宗教市場化 | 不讓教會淪為消費與娛樂中心 | 太 21:12–13 |
| 忠於小事 | 忠心的牧養比「成就」更討神喜悅 | 太 25:21 |
| 讓神改變你的心,而非結果 | 牧者的真工場是自己被轉化 | 約拿書 4:9–11 |
四、畢德生的核心結語
在書的結尾,他引用約拿書最後的植物(神預備的「蓖麻」)作為象徵:「那棵不可預測的植物提醒我:神的工作不是可控的專案,而是不可預測的恩典。我被呼召的,不是去管理神的作為,而是活在祂的憐憫之下。」
— p. 132
他稱之為 「聖潔的召命」(Vocational Holiness)——侍奉的目標不是擴張事工,而是形成聖潔的生命。
對應經文:彌迦書 6:8:「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這就是畢德生眼中真正的牧養。
五、總結:畢德生的侍奉方向與態度(一句話)
「侍奉不是表現給世界看的一場演出,而是一場與上帝同行、被祂轉化的旅程。」
| 面向 | 畢德生的提醒 |
|---|---|
| 侍奉的方向 | 從成功導向 → 回到呼召導向;從事工 → 回到關係;從人眼中的果效 → 回到神心中的忠誠。 |
| 侍奉的態度 | 順服、安靜、誠實、憐憫、耐心。以「聖潔」而非「結果」為目標。 |
| 神學焦點 | 牧養是靈魂塑造的歷程;呼召不是一份職位,而是一種聖潔的方式。 |
靈修結語:「上帝的呼召往往在我們逃避時追上我們,而我們的聖潔,往往在祂的憐憫裡成形。」
— Eugene Peterson, 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