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抓到哈巴谷書很重要、也很動人的一條屬靈脈絡:**外在局勢沒有變,苦難還在路上,但先知的心境卻起了「從黑夜到黎明」的轉折。**這正是哈巴谷書最獨特、也最容易跟詩篇119下半段呼應的地方。
我把它拆成幾個層次來說。
1. 哈巴谷書的基本動作:從「為什麼」到「即便如此」
哈巴谷不是一開始就那麼「詩意高舉」的。他開頭是很真實的控訴: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哈1:2)
「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哈1:3)
這是典型的先知式哀訴(prophetic complaint),跟詩篇裡的哀歌一樣:世界不對,上帝卻「好像」不動。這就是你說的「應當是舉哀的時候,是眼目因哀哭而失明的時間」。
而且哈巴谷的難題更尖:他不是只說「世上有惡人」;他說「你竟然要用比我們更惡的巴比倫/迦勒底人來審判我們?」(哈1:12-13)。這就是哈巴谷書的神義論問題:**上帝怎能用更壞的去打比較沒那麼壞的?**這一點在 Hess 的《舊約導論》裡也提到,哈巴谷是在問「為什麼神會讓更殘暴的巴比倫暫時掌權」,而神的回答是要義人「以信心/信實活著」,在未實現的應許中等候、。
所以,一開始哈巴谷是在黑夜裡的。
2. 上帝的回答不是「現在救你」,而是「等」
關鍵在哈2:2–4,上帝說:「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雖然遲延,還要等候…義人必因信得生。」(意譯)
Hess 的說明要點是:這裡的「活著」不是「馬上脫離巴比倫」,而是「在還沒看到拯救以前,靠著對神約的信實活下去」,是一種在未完成救贖中的忠誠/忍耐、。也就是說:局勢沒有馬上變,上帝要人先變。
這一步就跟你詮釋詩篇119後半段很像:外在逼迫還在,可是詩人因神話而穩住了。
3. 第三章:心境翻轉,不是情勢翻轉
哈巴谷書最動人的,就是你引用的哈3:17–19。一定要注意它出現的位置:這是全書的結語祈禱詩,是在上帝已經說「要等」之後,哈巴谷的回應敬拜。
他說的是一串「即便沒有」:
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哈3:17)
這一串是有層次的:從果樹→田地→牲畜,等於說經濟、民生、敬拜所需都崩了,也就是你說的「苦難未有盡頭」。但在這樣的場景下,他說:
「然而(希伯來文的轉折很強)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8)
這個「然而」就是你說的「曙光初現」。請注意:
- 不是因為樹發芽了他才喜樂,
- 也不是因為巴比倫退兵了他才喜樂,
- 而是在還沒發生改變以前,他就先站到「喜樂」那一邊去。
Hess 說,哈巴谷最後不是停在「解得通的神學」,而是停在「對神將要出手的信心與讚美」,這是一種在黑暗中仍向前招手的盼望。
所以,「單單看這一節經文,沒有半點苦澀的味道」是對的——因為苦澀全被前文吸收了。先知不是看不到現實,而是先把苦說完,才有能力說喜樂。這跟詩篇很多哀歌的走向一樣:先哭,後信。
4. 這種「苦還在,但心先亮」在舊約是常見的
「在舊約中時常出現」,這也對。哈巴谷只是表達得特別純粹。幾個平行例子:
- 哈巴谷 3 和出埃及讚歌的呼應:哈3:3–15用「神作戰的詩」(divine warrior)語言,回憶神過去出手,然後說:祂以前這樣,現在也會這樣,只是「還沒到時候」。這就是「記得神以前怎樣,所以現在可以等」。
- 詩篇13篇:前半「要到幾時呢?」後半「我仍要倚靠祢的慈愛」——一模一樣的走向。
- 哈巴谷 2:4 被新約引用:希伯來書作者正是抓住這個「還沒看到,但要撐住」的味道,說這節經文是給在逼迫中等候的人,主題是忍耐的信。
換句話說,這種結構是:哀訴 → 等候 → 信靠 → 讚美外面沒變,裡面先變。這就是你說的那種情懷。
5.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懷?
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哈巴谷書的屬靈邏輯:
「神暫時的沉默,並不是神最終的缺席。」
哈巴谷在一開始以為「你不應允」、「你不拯救」(1:2),到最後卻能說「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3:19)——這句話之所以「沒有半點苦澀」,是因為他已經不再用「現在的局勢」來量度「神的同在」,而是用「神的性情、神過去的作為、神已啟示的異象」來量度。
Hess 說得很直白:哈巴谷的信息對「今天也看見更惡的暫時得勢」的人仍然有效,呼召就是「忍耐的信實」。這就是你要的那句:「苦難未有盡頭,心境卻如曙光初現」。
6. 跟詩篇119的呼應
詩篇119後半段說「詩人以神的話語面對外界困境,心態與氣度昇華」——哈巴谷書是同一條線,只是換成「以異象(2:2-4)與神過去的拯救史(3:3-15)來面對未來的審判」。
兩者的共同點是:
- 外在情勢:還沒好(詩119還有逼迫;哈巴谷還沒有糧食)
- 內在態度:先喜樂、先穩住(詩119:162喜愛神話;哈3:18「我要因耶和華歡欣」)
- 支撐點:神曾說、神曾行、神必再行(詩人靠「話」,哈巴谷靠「異象+出埃及式記念」)
所以「這一種情懷,在哈巴谷書出現,是嗎?」——是的,而且哈巴谷書可以說是這種情懷的典型示範文本之一。
接下來要在查經或講道裡面講這一段,可以這樣下標題:
- 1:1–2:1 —— 被現實逼出來的問題
- 2:2–20 —— 被啟示拉回去的信心
- 3:1–19 —— 被敬拜養成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