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學所需讀的三本書,第一是自然之書,第二是聖言之書,第三是內心之書。我們若希望靈命有所成長成熟,這三本書我們都需要熟悉。

這三「本書」其實不是三本真的書,而是三個「蒙恩認識神、讓生命被塑造」的途徑。很多靈修傳統都用過類似的說法,改革宗也常說「自然啟示」和「特殊啟示」,再加上靈修家說的「內心之書」,就剛好是你提到的三樣。下面我幫你把性質、目標、優點和風險都說清楚,這樣在帶領或自己操練的時候就知道怎麼拿捏。


一、自然之書(Book of Nature)

是什麼?
就是上帝所造的世界:宇宙、季節、歷史秩序、人的良知、甚至科學可以描述的規律。詩篇 19:1 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就是在讀「自然之書」。加爾文也說,受造界像一副「眼鏡」或「舞台」,讓人看見造物主的智慧與能力。

性質

  • 是「普遍」的:人人都能接觸,信主不信主都看得到。
  • 是「間接」的:它指向神,卻不會把神的救恩講清楚。
  • 是「宏大且開口不說話」的:你要「悟」出來,而不是它給你一節經文。

能帶你到哪裡?

  • 敬畏:看創造的次序與浩大,心裡知道「有一位」。
  • 感恩:知道這世界不是偶然,是賜下的。
  • 謙卑:知道自己是受造的,不是中心。

限度 / 風險

  • 看自然能知道「有神」與「神有能力、有智慧」,卻不能知道「十架的救恩、耶穌的名、重生的路」。這就是羅馬書 1 只說人「無可推諉」,卻沒說人能靠這個得救。
  • 墮落的人也會「讀錯」這本書,把受造物當神(羅 1:23)。所以自然之書一定要讓聖言之書來校正

怎麼讀?

  • 帶著敬拜的心看世界:日出日落、秩序、美善、人的良心、歷史中的保守。
  • 常問一句:這裡顯出創造主哪一個屬性?智慧、能力、豐盛、信實?

二、聖言之書(Book of Scripture)

是什麼?
就是上帝啟示、為我們得以書寫、並由教會認信的聖經。這是「特殊啟示」,是上帝「開口說話」,不是叫你自己猜。

性質

  • 是「權威的、規範的」:其他兩本書都要受它審核。自然看見的、內心感到的,都要問「經上怎麼說?」
  • 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指向、或從耶穌基督發光(路 24:27)。
  • 是「救恩性的」:不只告訴你有神,更告訴你神怎樣藉著基督、十字架、聖靈來救人。

能帶你到哪裡?

  • 真理的內容:神是誰、人是誰、罪是什麼、救恩怎樣臨到。
  • 聖約的故事與身份:我為什麼是神的子民、教會是什麼。
  • 靈修的路徑:詩篇的祈禱、耶穌的教訓、使徒的勸勉。

優點

  • 清楚:不像自然要「猜」;不像內心容易「搞混聲音」。
  • 可靠:因為是神主動啟示,我們是領受不是發明。
  • 公共性:教會可以一起讀、一起解釋、彼此糾正,避免太個人化。

風險(其實是人的問題)

  • 只讀腦,不讀心:變成知識,不變成敬拜。
  • 只讀字,不讀主:看見經文,卻沒看見基督(約 5:39-40)。
  • 只讀一小段,不看整個救恩故事:容易斷章取義。

怎麼讀?

  • 帶著順服:這是「要我做」的話,不只是「好聽的道理」。
  • 帶著教會:參考大公信經、歷代詮釋,別只靠個人靈感。
  • 帶著聖靈:求那位默示聖經的靈,照亮我們心眼。

三、內心之書(Book of the Heart / Book of the Soul)

是什麼?
就是聖靈在你裡面寫的那本書——你的良心、記憶、情感、被神摸過的地方、你對神的回應。奧古斯丁說神「比我裡面最深的還要深」,這層意思很像:神在我們裡面作工,要我們學習「讀自己被神寫過的生命」。

性質

  • 是「個別化」的:這本書只有你那一版,別人不能整本複製。
  • 是「動態」的:今天寫一點、明天再寫一點,是生命歷程。
  • 是「需要分辨」的:裡面有聖靈的聲音,也可能有老我、文化、創傷的聲音,要學會分出來。

能帶你到哪裡?

  • 認罪的深度:你看見不只是「我做錯了」,而是「我為什麼反覆這樣做」。
  • 愛的實際:你知道神的話「進到我裡面的樣子」──哪一節支持了我,哪一節刺透了我。
  • 召命的清楚:神怎樣在我身上鋪陳一條線,讓我知道該怎麼回應。

和前兩本怎麼互動?

  • 聖言是「標準」,內心是「回聲」。先有神說,才有我裡面被說服的感覺。
  • 自然顯出神的榮耀,內心顯出我對這榮耀的回應(敬畏、悔改、喜樂)。
  • 內心之書常常是「應用之書」:神的話在你身上成了具體的愛、忍耐、饒恕。

風險

  • 把感覺當啟示:「我覺得」就等於「神說」——這是最危險的。
  • 把創傷當聲音:有時候是受傷在說話,不是聖靈在說話,需要牧養、輔導。
  • 封閉性:只相信自己裡面的,不願意讓教會、導師檢驗。

怎麼讀?

  • 寫靈修/默想/日誌:把神光照的、安慰的、提醒的寫下來,就是在整理「內心之書」。
  • 常常對照聖經:這個感動,合乎經文嗎?合乎福音嗎?合乎教會信仰嗎?
  • 接受屬靈同伴的分辨:Haverim 的精神就是這樣——一起讀你心裡的那本書,看是不是神寫的。

三本書的關係(重點)

  1. 權威排序是:聖言 > 內心 / 自然
    聖經是規範性的,其它是啟發性的。
  2. 方向是:自然把你推向聖言,聖言叫你回到內心
    你看見受造主的榮耀,就想知道這位神到底說了什麼;你讀了神的話,就要讓話落到心裡變生命。
  3. 目的是一樣的:認識神、敬畏神、像基督
    不是讓你多一本「屬靈藏書」,而是讓你這個人被三個層面包起來——外在世界、神的話、你自己的心,全都在神面前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