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時代的主餐聚會,與現今主日主餐儀式有幾點的大不同—-蔡少琪

保羅時代的主餐聚會,與現今主日主餐儀式有幾點的大不同。

一、早期教會時,星期日不是公衆假期,聚會往往在晚上舉行,所以有一起愛宴晚飯的習慣。在林前11:20,保羅用「主的晚餐」(kuriakon deipnon)來形容主餐聚會。所以英語會用Lord’s Supper(主的晚餐)去形容主餐。約翰也是這樣形容主的最後晚餐:「吃晚飯(deipnon)的時候。」(約13:2)

二、早期教會仿效主最後晚餐的處境:主餐環節是愛宴後的一部分。猶大書用「愛」,就是希臘字agape (愛加倍)一詞,來形容早期教會的「愛宴」聚會。(猶 1:12)

三、哥林多教會是一個多民族和多社會階層的教會;當時社會階層的尊卑分野、分割比現今時代大多了;在教會之外,貴族、平民、奴隸不會同檯進餐。 但對信主耶穌的人,主耶穌要我們打破各種隔絕我們之間的牆。無論我們來自任何民族、任何社會階層,在主裏都成爲一家人了,成爲兄弟姊妹。保羅多次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加3:2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在早期教會剛剛成立時,他們留下很美好的榜樣,就是「信的人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且在家中擘餅」(徒2:44-47)。主的晚餐和愛宴裏,我們應該是一家人,彼此分享、愛護、珍惜。但哥林多教會被世界的風俗、社會的階級觀念、自私自利的風氣和驕傲敗壞的人性所掌控,結果在「愛宴」時,分門分派分階層飲食。富裕的、貴族的帶來豐盛的晚餐食物和貴重的美酒自己享受;貧窮的、基層的、奴僕的在聚會中卻餓著肚子。

保羅留下沉重、悲哀的批判:「有人飢餓,有人酒醉。」 當我們縱容世界的「階級觀念、驕傲作風」進入教會,教會就不再是一家人了,也再不是彼此相愛、互相珍惜的神的教會。保羅用「分門別類、分裂、分黨結派」來形容這悲哀失敗。「分門別類、分裂」一詞有「撕裂」的含義。耶穌使用這詞時,是用在「新布和舊衣服,新酒和舊皮袋」的例子裏,結果「破的、撕裂的」(schisma)「就更大了」。( 太 9:16-17)

保羅在此,用批判的口吻,三次說:「你們中間不可分裂!」「 你們聚會的時候有分裂的事!」「免得身體不協調(免得身上分門別類)!」(林前 1:10;11:18;12:25) 當一些弟兄姊妹或領袖將世俗的「階級驕傲、鬥爭、歧視、手段」帶進教會時,神絕不喜悅。牧者保羅極不喜悅,三次說:「我不稱讚!」(林前11:17, 21)要留意,保羅要譴責的,不是那貧窮的、基層的、餓著肚子的。

保羅譴責的,是自私的、驕傲的、富有的、酒醉的;保羅痛罵他們:「還是你們藐視神的教會,使那沒有的羞愧呢?」保羅用猛烈的話結束:「在這事上我不稱讚!」(In this, I do not praise.)(林前11:22b)和修版用猛烈的話去帶出保羅的心聲:「在這事上我絕不稱讚你們!」

每次主餐聚會都提醒我們

一、我們在地上是寄居的;我們真正要嚮往的家鄉是在天上的!

二、藉著主耶穌的死,我們要向世人宣告:我們的神,我們的主,超超超愛我們!

三、唯獨信耶穌才能得救,沒有別的救主:「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四、保羅也為15章的復活題目留下伏綫;基督徒的信仰核心:包括主耶穌的死,也包括主耶穌的復活,並我們將來的復活;缺一不可。

主餐禮儀裏常被誦讀的經文,我們值得較爲仔細瞭解幾個細節和主要用語。

一、藐視主餐的人是要被問責的。「就是干犯主的身體和主的血了」這片語的直譯是「就有辜負主身和主血的罪了」。 二、「省察」(dokimazo)一詞,在羅 12:2 是翻譯為「察驗」:「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要「省察」我們所作所爲是否討神喜悅,活出配得有份分享主恩和主餐的生命。

三、林前11:29的直譯是「因爲吃和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和喝了自己的定罪(his own judgment)。」若一個人在主餐時,都會放縱自己,任性妄爲,不顧他人,也不尊重神,這人的生命狀況肯定是可惡的。這人的敗壞會為自己招來定罪。

四、那時哥林多教會有「多人」( polloi)軟弱、生病,並有「許多人」( hikanoi)死亡(睡了)。保羅用了「因爲此原因」(For this)這片語將教會發生多重失敗的現象與他們不敬畏神的態度連在一起。

保羅用「睡了」的表達是要指出,這是神的管教和懲治,但沒有嚴重到失去救恩。當教會接續出現許多問題時,我們就更應該深深自我省察,看我們哪裏有得罪神的地方。

五、防止有人有藉口說:到晚飯了,我餓了,我只是先吃自己的食物。保羅就提出「要彼此等待」!那時的主餐是愛宴的一部分。若我們等齊人了,然後貧富的人都拿出各人預備的份,彼此分享,就解決了分門分黨的問題。讓我們「彼此等待」,共享愛宴,共領主餐,這就是保羅解決哥林多教會問題的智慧教導。

回想起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的一個命令,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彼此相愛」這片語在約13-17章所記載的最後晚餐裏出現4次之多。保羅在隨後的林前13章大篇幅教導「愛」!早期教會的主餐在「愛宴」裏,「愛宴」就是agape,就是愛。沒有彼此相©版權屬建道神學院所有 愛,就不是真的神的教會,就不是愛宴,也不是神喜悅的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