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爾道自建/黃天逸的好文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 上帝試驗亞伯拉罕。讀完這段經文後,也許我們會有幾個疑問: ––何解這位創造的上帝要他忠心的僕人把自己惟一的、心愛的兒子用作獻祭? 上帝怎麼會要亞伯拉罕放棄這位他等待已久的「應許之子」? 何解亞伯拉罕如此服從上帝的命令,卻沒有好像為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做的,竭力為以撒的生命去懇求?
這些問題並沒有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因此,學者認為聖經作者如此的沉默,大概屬於敍事上的藝術性表達,同時,也是為了將焦點集中在亞伯拉罕於獨生子一事全心全意地順服上帝的行動上。 第 1 節裏雖然指出:「上帝要試驗亞伯拉罕」,然而,上帝卻從沒有給予亞伯拉罕任何暗示說這是一個考驗。
這考驗裏有三重命令(22:2):1)帶著你的兒子、2)往摩利亞地去、3)把他獻為燔祭。並且,「你的兒子」、「你獨生的兒子」和「你所愛的以撒」,這三重表達確保了亞伯拉罕明白到,他只能與以撒一起完成命令,而不是以利以謝或以實瑪利。聖經沒有記載亞伯拉罕對於上帝的命令有任何異議,他很快就掌握到上帝的命令、並且果斷地作出回應(22:3)。
不過,我們要留心:第 3 節記載亞伯拉罕帶著「兩個僕人」和以撒起程,到第 5 節亞伯拉罕請「僕人」留下來等候,而他自己則與「童子」繼續前行。這記載很有趣:第 3 節「僕人」一詞希伯來文其實應該譯作「少年人」(nāʿār),它與第 5 節「童子」屬同一原文。
因此,包括以撒在內,亞伯拉罕在這裏實際上是帶著「三位童子」前往獻祭之地的。有聖經學者認為:亞伯拉罕此舉動反映了他心中的掙扎 ── 上帝會否揀選另外兩位童子作為獻祭而不是以撒呢?毋怪乎,第2節裏上帝要如此清楚地表明是「以撒」呢! 亞伯拉罕的「沉默」表達了他在執行上帝的命令時的冷靜,但這亦可能是他放在內心裏難以啟齒的掙扎。無論如何,面前的路還是要走下去的。
第 5 節挺有意思:當聖經記載著「第三日」之後,亞伯拉罕找到了遠處的一個地方,然後,他以希伯來語言裏一種強烈的形式(cohortative)明確地說:「我們會去、我們會敬拜、我們會回來」,一方面表達了他服從上帝的決心,另一方面又說明了他對以撒生存的希望。
事實上,當以撒為著祭祀所欠缺的「羊羔」而感到困惑時(7),亞伯拉罕的回應進一步說明了他對於「獻以撒」的猶疑,何以這樣說?當他回應:「神必自己預備燔祭的羔羊」(8)時(「預備」可譯作「提供」(NIV譯作: “provide”)),連同之前所提及他對僕人有關回歸的信息,可見,亞伯拉罕的內心深處有一期盼 ── 上帝不會讓他殺死應許之子的。
不過,無論如何,亞伯拉罕父子二人仍然是帶著一份對上帝的順服來踏上旅途。 即使亞伯拉罕萬分不願意,然而,他還是順服上帝的旨意。正當亞伯拉罕要向以撒進行致命一擊的時候,一個從天上而來的聲音阻止了他(10-11),並且「預備」了獻祭用的公羊,同時又清楚表達了亞伯拉罕對上帝的完全敬畏 ──「因為你沒有把你的兒子,就是你的獨子,留下不給我。」(22:12)亞伯拉罕對上帝的順服是經得起終極考驗的。
「耶和華以勒」(The Message譯作:“God-Sees-to-It”)── 對於信靠上帝的人,上帝必然會看見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