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爾道自建/黃天逸的好文
75 歲離開哈蘭,亞伯拉罕在迦南應許地整整有100 年的日子,這是一個完滿的數字嗎?假若我們翻到5:5 及9:29 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對於亞伯拉罕死亡的記載,彷彿脫離了《創世記》一貫對於死亡常用的格式(若按照一般格式,應為:「亞伯拉罕活了 175 歲就死了」)。
此外,「壽高年邁,安享天年」(bĕšêvāh ṭôvāh zāqēn wĕšāvēaʿ)的描述在整本舊約聖經中就只用上這一次,因此,我們大概會明白:亞伯拉罕的一生在《創世記》作者眼中是多麼有意義呢!
要了解亞伯拉罕的一生,我們需要從《創世記》第1-11章去理解,何以這樣說? 按照《創世記》上半部份(第 1-11 章)記載,自從 1:28 說:「神就賜福給他們(所造的男、女)」之後,直到第 11 章都再沒有這從上帝而來的「賜福」。反之,中間近 10 章聖經卻只有「咒詛」(3:17;4:11;5:29;8:21;9:25)。
直到 12:1-4,上帝的「祝福」才再次出現。這有何重要性呢? 在這4節經文裏,希伯來文「祝福」(bārak)一詞無論是動詞抑或名詞,總共出現了5次,可以說是這幾節經文的「鑰詞」。
透過這樣的安排,聖經作者實際上是藉著這 5 次「祝福」,以回應第3-11 章所提及的5 次「咒詛」。若是如此,我們就明白到,上帝要用亞伯拉罕成為他對人類拯救的工具,讓上帝的「賜福」延伸至全人類中。因此,亞伯拉罕責任重大。
可惜的是 … 《創世記》12章記載,亞伯拉罕在埃及地犯下了蒙召後第一個錯誤 ── 因為懼怕的緣故而將妻子撒萊講成為妹子。至第 15 章,當上帝明明地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多如天上的星宿,然而,第 16 章卻記載了他接納撒萊的建議,與使女夏甲同房。直到第 20 章,亞伯拉罕竟然再次犯下同一個錯誤 ── 向亞比米勒說謊,將撒萊說成是自己的妹子。
由此看來,亞伯拉罕的一生其實有不少失敗的經歷。只是,聖經作者好有心思,當我們讀到亞伯拉罕故事的時候,彷彿讓我們只看到他一生裏最為上帝所稱許的,乃是他的「信心」。
毋怪乎,《希伯來書》的作者當總結亞伯拉罕一生時,第一句就說:「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 …」( 來 11:8)
若是如此,我們又會明白到:《創世記》作者所講亞伯拉罕一生「滿足」,並不在於他為上帝做了多少偉大的事情,卻在於他經歷不少熬煉而得出的「信心」。透過亞伯拉罕的一生,聖經作者挑戰我們:即使跌過、碰過,其實我們仍然可以為上帝打拼的;無論日子如何,憑著一份對上帝的「信心」,我們仍然可以將「祝福」帶給身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