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關於「欺騙」的對比是《創世記》敘事中極為深刻、具文學張力與神學意義的部分。讓我整理說明,幫助讀者整理解這兩段經文之間的語言、文學、神學對比:
一、經文背景回顧
(一)創世記 27 章:雅各欺騙以撒
以撒說:「你兄弟已經用詭計(מִרְמָה mirmāh)來將你的福分奪去了。」(創 27:35)
情境概要:
- 以撒年老失明。
- 利百加策劃讓雅各假扮以掃。
- 雅各披上山羊皮、穿哥哥衣服,成功騙取祝福。
- 以掃憤怒說:「他名叫雅各(意為抓腳跟/取代人)不是正對嗎?他兩次欺騙我了!」(27:36)
關鍵字:「詭計/欺騙」(mirmāh)源自動詞 רָמָה (rāmāh),意為「欺騙、用詭詐對待」。
(二)創世記 29 章:雅各被拉班欺騙
到了早晨,雅各一看,不料是利亞!就對拉班說:「我不是為拉結服事你嗎?你為甚麼**欺騙(רִמִּיתָנִי rimmitānî)**我呢?」(創 29:25)
情境概要:
- 雅各愛上拉結,為她服事七年。
- 拉班在婚宴之夜將利亞送入洞房。
- 雅各在黑暗中未察覺,直到早晨發現真相。
- 他質問拉班:「你為什麼欺騙我?」——這正是當年以撒所用的同一字根!
二、語言上的巧妙呼應
| 經文 | 動詞/名詞 | 希伯來文 | 字根 | 意義 |
|---|---|---|---|---|
| 創 27:35 | 名詞 | מִרְמָה mirmāh | רמה (rāmāh) | 詭詐、欺騙 |
| 創 29:25 | 動詞 | רִמִּיתָנִי rimmitānî | רמה (rāmāh) | 你欺騙了我 |
同一字根 רמה 出現在兩段關鍵場景中——一次形容雅各欺騙別人,一次形容別人欺騙他。這是敘事反諷(narrative irony)的典型例子:雅各自己用的那個「欺騙」字,現在成了指向他被人欺騙的詞。
三、文學對照結構(對應與反轉)
| 面向 | 創 27:雅各欺騙以撒 | 創 29:拉班欺騙雅各 |
|---|---|---|
| 主角 | 雅各(詭詐者) | 雅各(被詭詐者) |
| 受害者 | 以撒(父親) | 雅各(女婿) |
| 主謀者 | 利百加(母親) | 拉班(舅父/岳父) |
| 助力 | 山羊皮、衣服、佳餚 | 黑夜、面紗、酒 |
| 受騙原因 | 以撒「眼睛昏花」 | 雅各「夜間不辨」 |
| 結果 | 雅各奪福,傷兄弟情 | 雅各娶錯,家庭紛爭 |
| 語言 | 「用詭詐」(מִרְמָה) | 「你為什麼欺騙我」(רִמִּיתָנִי) |
| 神學意義 | 以詭計得福 | 以詭計受管教 |
兩段故事形成完美的「鏡像結構」:以前他欺騙瞎眼的父親,現在他在黑暗中被欺騙。他奪走哥哥的長子權,現在姐姐利亞搶在妹妹拉結前。
他被母親策劃保護,現在被舅父策劃算計。這種對稱性報應(measure-for-measure justice)是希伯來敘事最深層的文學藝術之一。
四、神學意義:神的管教與塑造
- 「種甚麼,收甚麼」的原則—–《創世記》的作者不直接講「神報應他」,而是讓故事自己說話——
讓雅各的生命歷程成為活生生的教訓。 他曾以欺騙得祝福,現在在欺騙中被磨煉。 - 神不放棄雅各,而在失敗中塑造他—–神的揀選並非因雅各的完美,而是因恩典。拉班的詭計雖痛苦,卻成為神的工具,使雅各從「自以為聰明」轉為「倚靠神」。
- 從騙人者變成蒙恩者—-雅各的名字 יַעֲקֹב (yaʿaqov) 與「抓腳跟/取代人」有關(עקב)。神讓他經歷被人取代、被人欺騙的痛,最終在與神摔跤後得新名「以色列」(與神較力而得勝)。——他不再靠詭計,而是靠神的憐憫得勝。
五、神學總結與應用
| 層面 | 含意 |
|---|---|
| 倫理層面 | 欺騙他人的人,最終也要面對真理的揭露。 |
| 敘事層面 | 故事中的字詞呼應構成神聖諷刺:神記得人所作的事。 |
| 屬靈層面 | 神使用失敗與痛苦作為改造工具,使人認識自己。 |
| 救贖層面 | 神不因人的詭詐而停止祂的救贖計畫;祂使曲折的道路成為直路。 |
小結(一句話)
「雅各以欺騙得福,卻也在欺騙中被煉成福。」神以祂的智慧,讓人親嚐自己行為的果子,好使人從詭詐者變為誠實、倚靠神的人。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