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32章30節(雅各與神摔跤後):「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וַתִּנָּצֵל נַפְשִׁי vattinnāṣēl nafshī)。
有人建議「保全」(nāṣal) 應譯為「抓住」──這是一個頗具創見、但需要從希伯來文語源與語法仔細釐清的說法。
一、原文逐字分析
創世記 32:30(MT)
וַיִּקְרָא יַעֲקֹב שֵׁם הַמָּקוֹם פְּנִיאֵל
כִּי־רָאִיתִי אֱלֹהִים פָּנִים אֶל־פָּנִים
וַתִּנָּצֵל נַפְשִׁי
音譯與直譯:Vayyiqrā‘ Yaʿaqov shem hamaqom Peniel, ki rā’îtî ’ĕlōhîm pānîm ’el pānîm, vattinnāṣēl nafshî
→ 「雅各給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Peniel),說:『我見了神面對面,我的生命被救出(得以逃脫)。』」
二、「保全」(נָצַל nāṣal)的語義研究
詞根定義
- נָצַל (nāṣal) 的核心意思是:「拯救、救出、脫離、奪取」,而不是「抓住」或「握緊」。
- 該詞在希伯來聖經中出現超過200次,大多譯為:
- 「救出」(如出埃及記 3:8:「我要下來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
- 「脫離」(詩篇 7:2:「求你救我脫離追趕我的人」)
- 「拯救」(撒上 17:37:「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
因此,它的基本語義方向是「被從危險中救出」,並非「主動抓住」,而是「被動得救」。
「抓住」的希伯來字不是 nāṣal,而是:
| 中文 | 希伯來文 | 常見用法 | 經文例子 |
|---|---|---|---|
| 抓住、抓取 | תָּפַשׂ (tāphaś) | 抓、拿住 | 王上13:4 |
| 抓緊、緊握 | אָחַז (ʾāḥaz) | 握、抓住 | 創22:13 「公羊角被叢林卡住」 |
| 抓住(摔跤) | חָזַק (ḥāzaq) | 強而抓緊 | 撒下18:9 「橡樹的枝子纏住頭髮」 |
| 救出、保全 | נָצַל (nāṣal) | 從危險中被拯救 | 創32:30、出3:8 |
因此,《創32:30》的 nāṣal 不屬於「抓住」類動詞。
三、語法結構分析
句子結尾是:וַתִּנָּצֵל נַפְשִׁי「我的生命被救出/得保全。」
- 動詞形態:尼不完(Nifal perfect / Nifal wayyiqtol)→ 為被動態:「被拯救、被救出」。
- 主詞:נַפְשִׁי(我的性命)
- 因此:「我的生命被救出/得以倖存」 是正確語義。
若譯作「我抓住了生命」,則變成主動語氣,且語態錯誤(不符合 nifal 被動語態)。
四、語境上的含義
雅各剛經歷一場「與神摔跤」(創 32:24–29),他本該在神面前滅亡(因古以色列觀念中「見神面即死」;參出33:20),
但他竟然「見了神的面仍活著」,因此驚嘆地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生命竟被保全!」
這裡的重點是「存活下來」──不是「抓到生命」,而是「在死亡邊緣被神保留下來」。
五、神學意義:從「抓取」到「被保全」
雖然字面上 nāṣal 應譯為「得救、被拯救」,但這節經文確實在神學上有「由抓取到被保全」的反轉,這也許那段文字想表達的深層含義:
| 層面 | 雅各早期 | 雅博渡口後 |
|---|---|---|
| 動作 | 一生「抓取」──抓哥哥腳跟、抓長子名分、抓祝福 | 不再抓取,而「被神抓住」、「蒙神保全」 |
| 主體 | 自己努力奪取 | 被動蒙恩 |
| 結果 | 不安、逃亡 | 平安、得名「以色列」 |
| 神學意義 | 「抓祝福」的人 | 「被神拯救」的人 |
換句話說:「nāṣal」不是語義上「抓住」,但卻神學上暗示「真正的生命不在於抓住,而在於被神保全。」
六、翻譯與詮釋建議
| 譯法 | 語言準確性 | 神學詮釋 |
|---|---|---|
| 「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 準確(忠於希伯來文被動語態) | 正確反映語意:被神拯救、倖存 |
| 「我抓住了生命」 | 不準確(動詞語態錯誤) | 但可作為詩意或靈修性詮釋:從抓祝福轉為抓生命的源頭(神) |
小結
原文字面: nāṣal = 「被救出、得以倖存」語境意義: 雅各在見神面後仍活著 → 神的恩典保全了他。屬靈意義: 他不再「抓取祝福」,而是「被神保全」,終於「抓住」了生命的真義。
可作靈修延伸:
「在雅博渡口,雅各放下他一生的抓取,被神抓住,也因此得著真生命。他的『保全』(nāṣal)正是他的『得著』。」
若你希望,我可以進一步:
- 提供 nāṣal 在《創世記》與詩篇的全部出現用法分析表;
- 或幫你整理 雅各「抓住」主題線:從出生(抓腳跟)到雅博(被抓住) 的神學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