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理解《使徒行傳》5章的核心所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故事(徒5:1–11)不是關於「捐多少錢」,
而是關於虛假、欺哄聖靈、破壞教會的真誠。他們的錯不在「保留部分錢財」,而在於「假裝全奉獻」──他們想要信徒的榮耀,卻不願真心順服聖靈。
讓我們一步步拆解,從文學、神學與屬靈層面看清他們「錯在哪裡」。
一、經文重點(徒 5:1–11)
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留下一部分價銀,妻子也知道,其餘的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彼得說:「亞拿尼亞,為什麼撒但充滿你的心,欺哄聖靈,私自留下田產的價銀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5:3–4)
結果:
- 亞拿尼亞立刻倒地身亡;
- 後來撒非喇進來,說謊同樣的事,也倒地死了;
- 「全教會和聽見的人都懼怕」(5:11)。
二、他們「出錯」的地方在哪裡?(四個層面)
他們的罪不是少捐錢,而是說謊與虛假
彼得說得很清楚:「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賣了以後,價銀還不是你自己的嗎?」(5:4) 換句話說:
沒有人要求他們「必須捐出全部」;但他們卻假裝全給,以博得屬靈聲譽。他們的罪不是「貪心」本身,而是「假冒為善」——
希臘文 hypokrisis 的典型行為:外表虔誠,內心欺瞞。他們要的不是服事神,而是被人看見「像巴拿巴一樣慷慨」。
這是教會歷史中第一個「屬靈包裝的謊言」——用宗教行為掩飾自我中心。
他們的謊言是對聖靈的欺哄
彼得兩次說:「你欺哄聖靈」(5:3)「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5:4)這是整段經文的神學核心。在教會誕生的初期,聖靈是神臨在群體的標記。欺哄聖靈=破壞教會的真實與聖潔。
亞拿尼亞表面上欺騙彼得和眾信徒,但在神眼中,他是在挑戰聖靈的真實性。他把「聖靈同在的群體」當成「可操弄的宗教社團」。這是致命的錯誤。因為教會不是人的組織,而是聖靈的居所。
他們的行為讓「撒但充滿心」
彼得說:「亞拿尼亞,為什麼撒但充滿你的心?」(5:3)這句話呼應路加神學的一個主題:在人心中的欺騙,是撒但的工作。
- 猶大「被撒但入了心」(路22:3)而出賣主;
- 現在亞拿尼亞「被撒但充滿心」而欺哄聖靈。
這是路加筆下的嚴重警告:在教會裡,若讓虛假與驕傲進入心中,撒但便可在聖靈群體中作工。
他們破壞了教會的合一與信任
徒4:32–37 描述教會的理想狀態:「信的人都一心一意……凡物公用。」亞拿尼亞事件緊接其後,
成為「合一群體被虛假污染」的反面教材。
他們的欺瞞破壞了教會的信任與真誠。路加藉此提醒:教會若要成為「聖靈的共同體」,不能容忍表面合一、內裡虛假。
「誠實」是教會合一的根基。
三、神為何如此嚴厲?──教會初期的「潔淨審判」
有人會問:為什麼神在這裡的審判如此激烈?畢竟,在其他地方也有信徒軟弱,卻沒有立刻死亡。答案是:
這是教會初期的「聖潔起誓」──神要確立教會的根基。
對比舊約中的相似事件:
| 時代 | 事件 | 神的行動 | 意義 |
|---|---|---|---|
| 出埃及記 32 章 | 金牛犢事件 | 利未人執行審判 | 神要以色列成為聖潔的子民 |
| 約書亞記 7 章 | 亞干偷取當滅之物 | 被石頭打死 | 神要潔淨新的群體(進入迦南前) |
| 使徒行傳 5 章 | 亞拿尼亞與撒非喇 | 當場死亡 | 神要顯明新約教會的聖潔本質 |
教會誕生之初,神藉此宣告:「我的教會不是虛假的群體,我住在其中,聖潔是根本。」這樣的嚴厲,反而顯出恩典——
因為神不容虛假繼續蔓延,免得整個群體被污染。
四、屬靈反思:他們的錯,今天仍是教會的試探
| 層面 | 亞拿尼亞的錯 | 今日的警醒 |
|---|---|---|
| 動機 | 想被看見、得人稱讚 | 以外表虔誠取代真心敬拜 |
| 態度 | 用宗教包裝自我 | 把教會當表演舞台 |
| 屬靈觀 | 對聖靈不敬畏 | 將神當作可操縱的象徵 |
| 結果 | 教會中誠實被破壞 | 教會失去屬靈真實 |
路加讓這件事成為教會史上第一個「內在審判」事件,提醒每個世代的信徒:聖靈的群體不能靠「外在熱心」存活,
只能靠「內在真實」維繫。
五、總結一句話:
亞拿尼亞與撒非喇的錯,不在於捐少了,而在於假裝全給;不在於沒有奉獻,而在於欺哄聖靈。他們想同時擁有人的稱讚與神的祝福,卻忘了:神要的不是部分財產,而是誠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