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提摩太後書》第一章重複的主題「不以為恥」並非偶然,它其實是貫穿整本聖經的重要「神學語言」之一,尤其與「信靠上帝的人不會被羞辱」的主題緊密相關。我們可以從舊約、保羅書信,以及整體救贖歷史的角度看「不以為恥」的出現與意義。
一、舊約中的「不以為羞/不以為恥」──信靠者的尊榮
在舊約裡,「羞辱」(希伯來文 בּוֹשׁ bosh)是「失望、受辱、被人輕看」的意思。而「不以為羞」指的是「信靠上帝的人最終不被羞辱、不被敵人勝過」。
主要經文例子:
| 經文 | 原文意義 | 信息 |
|---|---|---|
| 詩篇 25:2–3 | 「我的神啊,我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 | 信靠耶和華的人最終不蒙羞。 |
| 詩篇 31:1 | 「耶和華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 | 上帝是信徒榮耀的保障。 |
| 以賽亞書 49:23 | 「凡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 救贖的應許:信靠者必蒙尊榮。 |
| 約珥書 2:26–27 | 「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至羞愧。」 | 上帝恢復祂子民的尊榮與同在。 |
舊約的「不羞愧」是「信靠者的盼望不被羞辱」,也就是說:信靠上帝的人,也許暫時受辱,但最終必被上帝翻轉為榮耀。
二、新約中的「不以為恥」──福音信心的勇氣語彙
在新約中,希臘文的「αἰσχύνομαι (aischunomai)」就是「以……為恥、感到羞愧」。這個字成為保羅極具力量的福音宣言:
| 經文 | 原文意義 | 信息 |
|---|---|---|
| 羅馬書 1:16 |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 福音是榮耀的啟示,不是羞辱的象徵。 |
| 羅馬書 9:33(引用賽28:16) |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 保羅引用舊約,說明信靠基督的人必蒙尊榮。 |
| 彼得前書 4:16 |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 | 受苦成為榮耀神的途徑。 |
| 提摩太後書 1:8, 12, 16 | 「不要以福音為恥…我不以為恥…他不以我的鎖鏈為恥。」 | 在逼迫中持守信心。 |
可以看見,「不以為恥」從舊約的「信靠神不蒙羞」發展成新約的「為基督受苦不以為恥」。兩者之間有連貫的救贖線索:信靠上帝 → 不蒙羞 → 因信堅持 → 為主受苦仍不以為恥 → 得榮耀。
三、保羅神學中的「不以為恥」:福音的榮耀翻轉
保羅在《羅馬書》1:16 的「我不以福音為恥」是他整個神學的起點。對羅馬帝國而言,十字架是最羞辱的刑具;
但保羅說:「這就是上帝的能力與智慧」(林前1:18–24)。因此,「不以為恥」在保羅思想中意味著:拒絕以世人的榮辱觀衡量信仰;以十字架為榮,因為它顯明上帝的愛與救贖;在逼迫與監禁中仍堅持宣講真道。
換言之:「不以為恥」= 「以十字架為榮」。
四、從創造到新造的神學線索
| 救贖歷史階段 | 關鍵經文 | 主題 |
|---|---|---|
| 創世記 2:25 | 「那人和他妻子都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 原初的榮耀與無罪。 |
| 創世記 3:7,10 | 「他們覺得羞恥。」 | 罪帶來羞恥與疏離。 |
| 詩篇與先知書 | 「信靠耶和華的必不羞愧。」 | 上帝恢復人的尊榮。 |
| 十字架 | 「他為那擺在前面的喜樂,輕看羞辱。」(來12:2) | 基督以受辱成就榮耀。 |
| 啟示錄 21章 |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羞恥。」 | 最終榮耀中羞辱完全除去。 |
整個聖經故事線是:羞恥進入 → 救贖臨到 → 榮耀恢復。「不以為恥」正是這條線的屬靈總結:信靠上帝的人,最終不再被羞辱,而是與基督同得榮耀。
結論:從「羞辱」到「榮耀」的信仰見證
- 舊約: 信靠上帝的人不至羞愧(詩25:3)。
- 新約: 信靠基督的人不以十字架為恥(羅1:16)。
- 提摩太後書: 福音僕人不以受苦為恥(提後1章)。
- 終極應許: 新天新地中,不再有羞恥(啟21:4–27)。
總結一句話:「不以為恥」是信心的榮耀語言。信徒不以福音為恥,因為上帝已在十字架上把世人眼中的羞辱,轉化為永恆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