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後書》的背景是否針對以弗所教會?」這是一個在新約研究中非常關鍵、但又具爭議性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歷史、文本線索與學術觀點三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
一、經文的明確資料:
與《提摩太前書》不同,《提摩太後書》沒有明確說提摩太在哪裡服事。但若根據整體保羅書信的脈絡與內部提示,以弗所仍然是最合理、最傳統的推論。
《提摩太前書》1:3
「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 這節經文清楚表明:在保羅第一次監禁之後(《使徒行傳》28章之後),他釋放出來又重新開始巡迴服事,並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提摩太前書》就是為那段牧養而寫的。
《提摩太後書》的背景
到了《提摩太後書》,保羅再度入獄(第二次監禁,約主後 67 年)。這封信的語氣更個人化、臨終感更強。在信中,他沒有直接說「你仍在以弗所」,但有幾個線索仍暗示 提摩太可能仍以以弗所為主要基地:
提後 1:15:「凡在亞細亞的人都離棄我,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亞細亞」是羅馬的省份名稱,其首都就是 以弗所。→ 保羅提到「亞細亞的人」,暗示他仍把提摩太視為那一帶的牧者。
提後 4:19:「問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安。」→ 百基拉與亞居拉後來定居在以弗所(參提前 1:3;徒18:18–26)。 表示保羅在提到問候時,仍將提摩太視為與他們同處或相近的人。
因此,即使保羅沒有再明說「你在以弗所」,但從「亞細亞人離棄」與「百基拉亞居拉」這兩個線索來看,多數學者認為:「提摩太後書」仍然是寫給在以弗所或其周邊牧會的提摩太。
二、歷史與地理背景:以弗所的教會狀況
以弗所是小亞細亞(今土耳其西岸)的主要港口城市,是商業、宗教與哲學中心,也有龐大的亞底米神廟。保羅在那裡建立教會三年(徒19:10;20:31),並留下許多得力的同工(如亞居拉、亞波羅、後來的提摩太)。
這個城市的信徒面對幾個挑戰:異教與靈媒文化的壓力(徒19章燃燒巫術書卷)假教師、錯誤教義的威脅(提前1:3–7;提後2:16–18)信徒在社會逼迫下的退縮(提後1:8–15)。
這三個問題在《提摩太前後書》都有出現,尤其《提摩太後書》仍提到:「假教師如破壞人的信心」(提後2:17–18)「末世人要專顧自己」(提後3:1–5)「持守所學的真道」(提後3:14–17) 這些主題都呼應《提摩太前書》的以弗所處境,所以可以說《提摩太後書》延續同一個牧養場景。
三、學術界的主流看法
| 學者 | 主要觀點 | 說明 |
|---|---|---|
| Ben Witherington III(《Pastoral Epistles》, 2006) | 提摩太在以弗所 | 他認為保羅的問候語與提到「亞細亞」表明這仍是針對以弗所教會的領袖。 |
| Luke Timothy Johnson(《The First and Second Letters to Timothy》, AB Series) | 可能以以弗所為中心,但涵蓋更廣的地區 | 提摩太可能負責監督亞細亞省多個教會。 |
| Philip Towner(《NICNT: The Letters to Timothy and Titus》, 2006) | 以弗所是主要牧區 | 保羅期望提摩太在那裡持續建立健全的教會領導。 |
| Raymond Collins | 雖然信中沒明說,但以弗所最符合歷史與內部證據。 |
因此學術主流認為:《提摩太後書》是保羅臨終時對仍在以弗所(或以以弗所為中心區域)牧會的提摩太的最後鼓勵信。
四、神學意涵:從以弗所的挑戰到末世的警醒
如果這封信的背景真是以弗所,那麼有三個重要層面:
- 「以弗所」象徵末世教會的縮影–在啟示錄中,以弗所教會被稱讚有真理,但被責備「離棄了起初的愛」(啟2:1–7)。→ 《提摩太後書》的勸勉「要在恩典中剛強」正是防止這樣的冷淡。
- 「不以為恥」的主題—以弗所是知識、榮辱文化高度的城市。保羅鼓勵提摩太在那裡「不以福音為恥」,正是針對這種「羞恥文化」的信仰挑戰。
- 「傳承」的呼召—-保羅知道以弗所的環境艱難,所以他說:「你要把所聽見的教訓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表示提摩太在那裡的任務不只是牧養,更是培養下一代屬靈領袖。
五、結論整理
| 問題 | 答案概要 |
|---|---|
| 提摩太後書有沒有明說「以弗所」? | 沒有直接說,但有強烈線索指向那裡。 |
| 提摩太當時最可能在哪裡? | 在以弗所或亞細亞省一帶服事。 |
| 為什麼這很重要? | 以弗所是保羅最重要的宣教基地之一,也是教會領袖訓練中心。 |
| 主要主題? | 在逼迫與異端中「持守真道、不以為恥、傳承信仰」。 |
簡短總結:《提摩太後書》沒有明言「以弗所」,但從歷史脈絡、地理線索與問候名單來看,提摩太極有可能仍在以弗所牧養教會。這封信是保羅臨終前對以弗所教會領袖的最後呼籲:「不要以福音為恥,要在恩典中剛強,直到那日,忠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