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今日我們講「福音」,也能如保羅那樣在言語中流露出感恩、敬拜與使命——那才是真正「有福音味」的神學。

保羅神學中極具特色的語氣與修辭特徵——他每當提到「福音」時,常不僅理性論述,還會情感噴湧地流露出對救恩的感恩與敬拜之情。這一現象在 Gordon D. Fee(費依,《Pauline Christology》、《God’s Empowering Presence》)以及 Douglas Moo 等學者的保羅神學研究中,都被特別強調。

以下會分三部分回答你的問題:(一) 現象的神學意義(二)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的統計與分佈(三) 結論與屬靈反思


一、現象的神學意義:福音=保羅的生命

Gordon Fee 指出,對保羅而言,「福音不只是他所宣講的內容,更是他存在的方式」(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ch. 3)。保羅每當提到福音,心中立刻湧出敬拜、謙卑與感恩,這是因為:「對保羅而言,神的恩典不是理論,而是經驗;不是概念,而是生命的重生。」(Fee, Pauline Christology, p. 23)


二、經文分佈與統計分析

(一)使徒行傳中保羅談「福音」的場景

雖然《使徒行傳》是路加所寫,但保羅的講論和演說提供了早期保羅宣講「福音」的具體樣貌。以下為重要經文與其情感反應:

經文福音內容情感表達
徒 9:20–22保羅歸主後立刻傳講耶穌是神的兒子出於「震驚的恩典」:殺基督徒者成了傳道者
徒 13:16–41皮西底安提阿講道:回顧救贖歷史、宣告耶穌復活喜樂與釋放(13:38–39)
徒 14:15–17向路司得人宣講創造主的恩典強調普世恩典與憐憫
徒 20: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要成就我從主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情感高峰:「以性命為代價的使命喜樂」
徒 26:9–23向亞基帕王見證個人得救與使命福音=生命故事;強烈的個人見證感

→ 使徒行傳中的保羅每次提及福音都伴隨「恩典」、「見證」、「使命」三個主題,情感語氣皆非常強烈。


(二)保羅書信中「福音」的出現與情感高點

以下統計「εὐαγγέλιον / 福音」在保羅正典書信中的分佈(按 Nestle–Aland 28 版):

書卷「福音」出現次數情感流露或感恩段落
羅馬書13 次羅 1:1–17; 11:33–36(頌讚)
哥林多前書8 次15:9–10(「我原是最小的使徒…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哥林多後書6 次2:14–7:4(「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加拉太書7 次1:6–9(強烈情感與憤慨); 2:20(「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以弗所書6 次3:1–13(「我本是罪人中最小的,然而得了這恩典…」)
腓立比書9 次1:3–11(感恩禱告); 3:7–14(以基督為至寶)
歌羅西書4 次1:12–23(頌讚基督); 4:3–4(祈求開傳道之門)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10 次2:8–13(「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6 次提後 1:8–12; 4:6–8(殉道見證)

總計:約 69 次(含「福音」字根及其派生詞),分佈於幾乎所有保羅書信中。


(三)情感性的「頌讚或見證插段」(Doxological Inserts)

保羅每當談「福音」時,往往會脫離論述語氣而進入「敬拜語氣」,這是文學學者稱的「doxological eruption」──敬拜爆發。例如:

書卷節次語氣變化
羅 11:33–36論恩典計畫後轉入頌讚:「深哉,神豐富的智慧…」
林前 15:9–10回顧蒙召:「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林後 2:14宣告感恩:「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
弗 3:8「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極度謙卑的感恩
提後 4:7–8臨終讚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這些段落都是保羅在論及「福音的工作」時,情感自然爆發的例子。


三、結論:福音是經歷,而非理念

統計與分析顯示:「福音」一詞在保羅書信中出現約 69 次;幾乎每次關鍵提及都伴隨情感性語句(感恩、頌讚、謙卑、自述);他不是「講述」福音,而是「活出」福音。

正如 Gordon Fee 所說:“Paul’s theology is doxology. His reflection on the gospel inevitably turns into praise.”
——Pauline Christology, p. 27


屬靈反思

對保羅而言,傳講福音不是任務,而是回應;他的神學不是冷靜的論文,而是被恩典融化的生命。若今日我們講「福音」,也能如保羅那樣在言語中滲出感恩、敬拜與謙卑——那才是真正「有福音味」的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