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所有其他教會書信(如《羅馬書》、《腓立比書》、《哥林多前後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等)中,都會在信首問安語之後加入「感恩段」(Thanksgiving section),表達他為信徒的信心、愛心或成長感謝神。唯獨《加拉太書》完全沒有

保羅在所有其他教會書信(如《羅馬書》、《腓立比書》、《哥林多前後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等)中,都會在信首問安語之後加入「感恩段」(Thanksgiving section),表達他為信徒的信心、愛心或成長感謝神。
唯獨《加拉太書》完全沒有。反而一開頭,就爆發出嚴厲的責備。

讓我們一步步分析「為什麼」。


一、書信結構的異常:從「感恩」變「責備」

書卷問安語後內容經文例證語氣
腓立比書為信徒感恩、禱告1:3–8「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溫柔、喜樂
哥林多前書感謝神所賜恩典1:4–9「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勸勉中帶恩慈
羅馬書感謝神使信徒信心傳揚1:8–10「我首先感謝我的神」教牧性的開場
加拉太書沒有感恩,直接責備1:6–9「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驚訝、震怒、警告

這在古代書信體裁中極不尋常。希臘羅馬世界的友誼書信(epistolary conventions)通常在問候後,都要有一段感謝(「εὐχαριστέω τῷ θεῷ」—我感謝神)。保羅有意打破慣例,是一種修辭上的「震撼開場」(rhetorical shock opening)。


二、原因一:福音危機(Gospel Crisis)──信仰根基被動搖

背景:異端教師的介入

根據《使徒行傳》與《加拉太書》自身的描述(特別是1:6–9;2:4;4:10;5:2–4),有一群猶太基督徒(後稱為「猶太化主義者」)進入加拉太地區,教導外邦信徒說:「你們若不受割禮、守摩西律法,就不能真正得救。」他們甚至質疑保羅的使徒身份,說他不是「真正的使徒」,只是次等的教師。

保羅的反應:不是次要教義問題,而是福音本質被扭曲

在1:6–7,保羅用極強烈的語氣:「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別的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更改」(μεταστρέψαι)是「扭曲」或「顛覆」之意。保羅視這不是「神學見解不同」,而是「救恩真理被顛倒」。
因此他無法感恩,因為:「我若感謝神,就是默認他們仍站在真福音上;但現在,他們正在遠離基督。」


三、原因二:屬靈危機(Spiritual Crisis)──信徒離開恩典

保羅在 1:6 的動詞 μετατίθεσθε(你們正在轉移),是軍事用語,有「叛變」之意。表示加拉太信徒不只是「思想錯誤」,而是「轉向另一權柄」。

對比其他書信

哥林多人有行為問題,但仍承認福音(所以保羅感恩);加拉太人是信仰根基動搖,背離恩典——這是保羅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以震撼開場,沒有感恩,反而用:「我希奇」「我責備」「我咒詛」(1:8–9)作開場。


四、原因三:牧養的痛心與愛的嚴厲

保羅的語氣雖嚴厲,卻出於深切的牧養愛心。後文他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4:19)這是母親生產的比喻——充滿痛苦與愛。他的「不感恩」不是冷漠,而是「愛的焦慮」。正如牧者看到羊群走迷,心中焦急。因此他先以「責備」開頭,是要喚醒他們回到恩典中心。


五、原因四:修辭策略──用震撼開場聚焦主題

在古典修辭學(rhetoric)中,開場若省略讚美或感恩,常是一種策略,稱為「captatio indignationis」(以憤怒吸引注意力)。保羅這樣開場,效果是:立刻表明信件的嚴重性;打斷讀者的防衛心,迫使他們面對問題;預示全書的核心衝突:「恩典 vs 律法」。


六、神學意義:

《加拉太書》開場的「無感恩」正是其福音神學的延伸。

對比一般書信加拉太書
感恩焦點感謝神在信徒中動工無法感恩,因信徒離開神的恩
核心神學神繼續成全祂的工作人正棄絕神的工作
書信語氣感恩、教導、鼓勵震怒、懇求、呼喚回轉

因此:「加拉太書沒有感恩段,因為保羅不能為偏離福音的人感恩。」這不是缺乏愛心,而是出於他對「福音純正」的絕對忠誠。


七、總結:保羅為何不感恩?

原因說明
福音危機加拉太信徒被異端影響,背離恩典。
屬靈危機他們正在「離棄基督」,陷入律法奴役。
牧者痛心保羅以母親般的心痛呼喚他們回轉。
修辭策略用憤怒開場,聚焦危機的嚴重性。
神學原則感恩只能建立在真福音之上。偏離恩典就無感恩可言。

結語:

《加拉太書》的開場不是冷酷的拒絕,而是燃燒的愛。保羅不感恩,是因他看見這群曾經蒙恩的信徒正離開恩典。他像醫生看到病人吞下毒藥一樣驚訝──所以他喊出:「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1:6)他的沉默感恩,其實是神聖的憂傷與熱愛的警告。這封信,就是他要用真理的火,再次把他心愛的羊群帶回十字架的恩典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