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並說明其獻祭方式、屬靈意涵與在新約中的象徵意義。

《利未記》與整個聖經救贖神學的核心主題之一。以下我將以《利未記》1–7章為主軸,逐一介紹「五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並說明其獻祭方式、屬靈意涵與在新約中的象徵意義


一、燔祭(Burnt Offering,עֹלָה ʿolah

經文:利未記1章
目的:為贖罪、獻身與敬拜上帝。

儀式內容

獻祭者要獻上「沒有殘疾的公牛、公綿羊或公山羊」,按手在牠頭上(象徵罪的轉移與認同),然後宰殺、焚燒全牲於壇上,使其「成為馨香的火祭,獻與耶和華」。

神學意義

  • 全然焚燒象徵全然奉獻與順服
  • 祭物的生命代替人死,顯明「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
  • 祭壇的火象徵上帝的聖潔,唯有無瑕的獻祭才能蒙悅納。

在新約的應驗

  • 預表基督完全順服父神的旨意:「祂將自己獻上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弗5:2)。
  • 信徒也蒙召「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效法基督全然奉獻的生命。

二、素祭(Grain Offering,מִנְחָה minḥah

經文:利未記2章
目的:表達感恩與奉獻。

儀式內容

使用細麵、油與乳香製作(可烘、可煎、可烤),但不可有酵與蜜(象徵除去敗壞與虛假),並要加鹽(象徵永約與純潔)。部分焚燒給神,其餘給祭司食用。

神學意義

  • 無血的祭,表達感恩、奉獻、事奉
  • 「油」象徵聖靈,「乳香」象徵禱告的馨香(詩141:2)。
  • 教導信徒:敬拜不僅止於贖罪,也包括奉獻生命與勞碌果實。

在新約的應驗

  • 預表基督獻上自己為「無罪、無酵」的祭物。
  • 教會的讚美與感恩成為「心靈的素祭」(來13:15–16)。

三、平安祭(Peace Offering,שְׁלָמִים shelamim

經文:利未記3章;7:11–34
目的:為感恩、還願、或自願獻上,表達與神及他人的團契和平安

儀式內容

祭牲部分焚燒歸神,部分歸祭司,其餘獻祭者可與家人分享一同吃(象徵團契與喜樂)。

神學意義

  • 象徵與神和好、彼此交通的喜樂
  • 強調救恩不僅止於赦罪,也恢復與神相交的關係。

在新約的應驗

  • 基督成為「我們的和平」(弗2:14),使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除去。
  • 聖餐(主的筵席)延續平安祭的意象:信徒一同分享基督的身體與血,與神相交。

四、贖罪祭(Sin Offering,חַטָּאת ḥaṭṭāʾt

經文:利未記4章–5:13
目的:為「無意間犯的罪」贖罪,恢復人與神的關係。

儀式內容

按手在祭牲頭上,宰殺後取血抹在壇角上或灑在幔前,焚燒脂油,屍體則燒在營外(象徵罪被除去)。

神學意義

  • 象徵罪的污穢必須藉血潔淨
  • 「營外焚燒」預表罪的除去與被咒詛。

在新約的應驗

  • 預表基督的代贖:「耶穌為百姓的罪受苦在城門外」(來13:12)。
  • 祂的血使人得赦免(太26:28),潔淨良心(來9:14)。

五、贖愆祭(Guilt Offering,אָשָׁם ʾasham

經文:利未記5:14–6:7;7:1–7
目的:為具體的「過犯」或對神、對人的虧欠而獻上。

儀式內容

除獻祭外,還須賠償受害者損失的五分之一。這是一種「補償性獻祭」。

神學意義

  • 強調罪的實際後果公義的恢復
  • 真悔改不只是口頭認罪,也包含實際補償與改變。

在新約的應驗

  • 以賽亞書53章預言彌賽亞要作「贖愆祭」(賽53:10)。
  • 耶穌不僅除去罪,也恢復神與人、人與人的關係。
  • 信徒蒙赦罪後,也要學習「使人和好」的生活(林後5:18)。

總結:五祭的整體意義

類別舊約意義新約應驗
燔祭全然獻上、贖罪基督全然順服;信徒獻己
素祭感恩、奉獻信徒生活與事奉
平安祭與神相交、團契聖餐與教會團契
贖罪祭贖除罪污基督流血赦罪
贖愆祭補償與恢復基督代贖並成全公義

「因我們的大祭司基督一次獻上永遠的祭,就叫我們得以成聖。」(來10:10–14)




以色列的五祭與新約中的屬靈意義對照表,(依《利未記》1–7章,搭配新約神學詮釋)

名稱原文(希伯來文)經文範圍主要目的祭物種類屬靈象徵在新約的應驗
燔祭Burnt Offeringעֹלָה (ʿolah)意即「上升」利未記1章贖罪、奉獻、敬拜公牛、公綿羊、公山羊、斑鳩、雛鴿(依能力)全然焚燒,象徵完全奉獻與順服;獻祭者將罪轉移於祭物 基督完全順服父神(腓2:8),一次獻上自己(來10:10);信徒以身體為活祭(羅12:1)
素祭Grain Offeringמִנְחָה (minḥah)意即「禮物、供物」利未記2章感恩、奉獻、讚美細麵、油、乳香(不可有酵與蜜,要加鹽)象徵感恩、奉獻與聖潔生活;無血,強調敬拜與事奉 基督的無罪生命是馨香的祭(弗5:2);信徒以感恩與善行為祭(來13:15–16)
平安祭Peace Offering或「酬恩祭」שְׁלָמִים (shelamim)源自 shalom「平安」利未記3章;7:11–34感恩、還願、自願;與神、人交通公牛、公綿羊、公山羊象徵與神和好、團契喜樂;人可分享祭肉 基督是我們的和平(弗2:14);聖餐是新約的平安筵席(林前10:16)
贖罪祭Sin Offeringחַטָּאת (ḥaṭṭāʾt)利未記4:1–5:13為「無意間的罪」贖罪、潔淨聖所公牛、公山羊、綿羊、鳥、細麵(窮人)血抹於壇上,象徵潔淨與赦罪;屍體燒於營外,罪被除去 耶穌在城門外受苦(來13:12),以血洗淨人心(來9:14)
贖愆祭Guilt Offering或「補償祭」אָשָׁם (ʾasham)意即「過犯、債」利未記5:14–6:7;7:1–7為具體的過犯或虧欠(對神或人)贖罪與賠償公綿羊 + 補償金(損失的1/5)象徵公義的恢復與責任的補償 基督成為贖愆祭(賽53:10),除去罪債;信徒也被呼召「使人和好」(林後5:18–19)

五祭的屬靈進程:從罪到聖潔的旅程

層次祭名屬靈意涵
贖愆祭、贖罪祭人從罪得潔淨、與神恢復關係
燔祭將生命全然奉獻給神
素祭將勞碌與果實獻上為感恩
平安祭在神裡享受平安與團契的喜樂

整體結構呈現一個「屬靈上升的路程」:赦罪 → 奉獻 → 感恩 → 團契 → 平安。這正是神與祂子民恢復交通的歷程。


在新約中的總結與成全

「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就要再來…」(來9:28)「祂一次獻上自己,就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4)

  • 耶穌基督是五祭的總成:
    • 祂是贖罪的羔羊(約1:29)、
    • 也是全然奉獻的燔祭(腓2:8)、
    • 祂的生命如素祭般無酵、無罪,
    • 祂帶來平安祭的團契,
    • 並作贖愆祭代人還清罪債(賽53:10)。
  • 信徒的回應:
    • 不再獻血祭,而是以生命、敬拜、感恩為「屬靈的祭」獻給神(羅12:1;彼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