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詳細綱要


《利未記》(Leviticus)是摩西五經的第三卷,原文名稱 “וַיִּקְרָא” (Vayyiqra) 意即「祂呼召」,取自首句「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利1:1)。本書是神在西奈山頒布律法後,教導祂的子民如何在祂的聖潔同在中生活。核心主題是:「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19:2)


《利未記》詳細綱要—(依神學與文學結構劃分;共27章)

一、獻祭律──如何親近聖潔的神(利未記 1–7章)

1. 五種基本獻祭(1–6:7)

類別內容屬靈意義
燔祭(1:1–17)全然焚燒,為贖罪與奉獻完全順服與敬拜
素祭(2:1–16)細麵、油、乳香為供物感恩與聖潔奉獻
平安祭(3:1–17)與神、人共享祭肉團契與和平
贖罪祭(4:1–5:13)為無意犯罪贖罪潔淨與赦免
贖愆祭(5:14–6:7)為具體過犯與虧欠補償公義恢復與補贖

2. 祭司的指示(6:8–7:38)

  • 如何處理各類祭物、祭司所得部分。
  • 強調祭司須保持潔淨與敬畏,才能在神面前服事。

二、祭司的任職與服事(8–10章)

  1. 亞倫與他兒子的任職典禮(8章)
    → 按手、塗膏、穿上聖服,象徵神的揀選與潔淨。
  2. 首獻祭典禮與神的榮光顯現(9章)
    → 神悅納祭物,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
  3. 拿答、亞比戶之死(10章)
    → 因「獻凡火」被神擊殺,警戒人敬拜不可隨己意。
    主題:敬畏聖潔的神。

三、潔淨律──如何在生活中維持聖潔(11–15章)

類別內容神學意義
潔淨與不潔的動物(11章)飲食律:可吃與不可吃區別聖俗、教導分別為聖
產婦潔淨律(12章)生育後的潔淨期生命屬神,潔淨象徵更新
痲瘋病與污穢律(13–14章)關於皮膚病、衣服、房屋的檢驗與潔淨禮象徵罪的污穢需被辨認與除淨
身體分泌之潔淨(15章)男女身體流出物之規例象徵內在潔淨與身心合一的聖潔

主題:聖潔不只是宗教儀式,更涵蓋生活層面。


四、贖罪日──全以色列的潔淨與贖罪(16章)

  • 大祭司一年一次進至聖所(Yom Kippur)
    • 獻公牛為自身贖罪;
    • 兩隻山羊:一隻為百姓贖罪獻給耶和華,一隻為「阿撒瀉勒」(代罪羊)被放逐曠野。
  • 象徵全民族的潔淨與神的赦免。
  • 預表基督一次永遠的贖罪(來9:11–14)。

五、聖潔律法──如何在社會中實踐聖潔(17–26章)

這部分常被稱為「聖潔法典(Holiness Code)」,主題重複強調:「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耶和華。」

章節主題重點
17章聖血之律血代表生命,不可吃血。
18章性倫理禁止亂倫、同性行為、拜偶像的淫行。
19章聖潔生活綱要愛鄰如己、公平、公義、憐憫。
20章違反聖潔的刑罰各類罪的懲罰,顯神的公義。
21–22章祭司與獻祭的聖潔祭司的行為與祭物的資格。
23章節期律安息日、逾越節、五旬節、贖罪日、住棚節等,作為紀念神的救恩與同在。
24章聖所的燈與陳設餅;褻瀆神之刑強調敬拜秩序與言語聖潔。
25章安息年與禧年每七年地要安息;五十年禧年釋放奴僕、歸還產業。象徵神的主權與憐憫。
26章祝福與咒詛之約遵守則蒙福,違約則受咒詛;但神仍保留復興的應許。

六、許願與奉獻的補充條例(27章)

  • 關於人、牲畜、田地的許願與贖回。
  • 最後以「耶和華的十分之一是歸給祂為聖的」作結(27:30)。
    主題:一切屬神,人只是管家。

全書神學主題總覽

主題說明
聖潔神的本性(19:2),祂呼召祂的百姓反映祂的聖潔。
贖罪罪使人與神隔絕,唯有流血才能除罪(17:11)。
祭司與敬拜祭司作為中保,預表基督的大祭司職分。
生活倫理聖潔不僅在禮儀上,更在行為上(公義、誠實、憐憫)。
約與祝福神的約包含順服的祝福與悖逆的咒詛,但最終指向救贖的盼望。

新約的亮光

在基督裡,《利未記》的獻祭制度與潔淨條例得以成全:「祂一次獻上自己,就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伯來書10:14)

  • 祭司 → 基督是永遠的大祭司(來4:14)
  • 祭物 → 基督自己成為祭物(約1:29)
  • 聖所 → 基督開了新而活的路(來10:19–20)
  • 聖潔生活 → 教會成為聖潔的國民(彼前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