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向基甸表明:「是我差遣你去拯救以色列民的。」然而,基甸的回應士師記六章第15節裏,他又提出另一個原因來質疑上主的做法,他說:「主啊,請容許我說,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這一支在瑪拿西支派中是最貧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 基甸的回應大概讓我們有點熟悉的感覺。
事實上,六章14節裏兩個動詞:「差遣」和「去」與《出埃及記》三章10-11節裏「差派」和「去」在希伯來文裏是相同的用詞。這有何重要呢? 《士師記》的作者刻意將基甸的經歷與摩西昔日被召的事件連繫在一起,其實是要暗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 基甸極有可能像摩西一樣偉大,只是,關鍵在於他要知道這一切的能力都是從上主的同在而來(16)。
按照《出埃及記》和《約書亞記》的記載,「我與你同在」這一應許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兩大領袖 ── 摩西(出3:12)和約書亞(書一5)生命裏的「王牌」。
事實上,這「王牌」絕不是基甸的人生面臨挑戰時的「錦囊妙藥」,因為,在這「我與你同在」以外,上主根本沒有多透露出在基甸面對困境時給予應對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