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的黑暗時期」,最關鍵的經文其實就在 士師記第 2 章。這一章是整卷書的「神學導言」,說明了整個時代為何陷入屬靈黑暗

要了解「士師記的黑暗時期」,最關鍵的經文其實就在 士師記第 2 章。這一章是整卷書的「神學導言」,說明了整個時代為何陷入屬靈黑暗。下面我會幫你:


一、經文分段(士師記 2:6–23)

段落經文範圍內容摘要神學焦點
約書亞的結束與舊世代的凋零2:6–9約書亞死後,百姓仍事奉耶和華信仰有延續的希望
新世代興起,不認識耶和華2:10–13新一代忘記神的作為,轉向巴力屬靈記憶的喪失
耶和華的忿怒與懲戒2:14–15神容許仇敵壓制以色列立約的咒詛實現
神興起士師拯救百姓2:16–18出於憐憫,神不斷拯救神恩典的主動性
百姓再度背棄2:19–23每次士師死後,百姓更敗壞人心的頑梗與循環

二、經文解釋與背景

約書亞之死與信仰的延續(2:6–9)

這裡延續約書亞記 24 章的場景,說明在他死後,「那時代的人還事奉耶和華」。 顯示領袖的影響力極大。他們仍活著時,民族保持信仰秩序。 靈修應用:屬靈領袖若沒有建立群體性信仰制度(而非個人敬虔),信仰的火就會熄滅在下一代。


新世代的斷層(2:10–13)

「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祂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這句話是全卷士師記的關鍵。在希伯來文中,「不知道」(יָדַע yadaʿ)不只是「不了解」,而是「沒有親身經歷關係」的意思。→ 他們失去了與神之間的關係性知識

背景分析:進入迦南後,生活穩定,信仰危機反而更大。巴力信仰強調土地與豐收的祝福,對農業社會很有吸引力。約書亞世代經歷神蹟;新一代只聽說過傳說。

神學洞見(參 Hess《舊約導論》、Witherington《聖經神學》):當信仰故事不再被記念、講述與敬拜重演,信仰就會淪為文化記憶。這是以色列的失敗,也是現代教會的危險。


耶和華的忿怒與懲罰(2:14–15)

神「將他們交在仇敵手中」,這是申命記神學的實現。神的忿怒不是報復,而是為了喚醒祂的子民。如《申命記》28章所言,違約就必招致壓制。 神學意義:神是信實的——信實於祂的恩典,也信實於祂的公義。


神興起士師拯救(2:16–18)

士師並非君王,而是「被神興起的拯救者」。神每次「動憐憫的心」(希伯來文 naham)——這是一個充滿溫柔的字,表示神「心裡痛惜」。 屬靈亮光:即使人一再背叛,神仍一再施恩。士師記的黑暗背景,其實襯托出神長久忍耐的光。


信仰的惡性循環(2:19–23)

結論指出:「士師死後,他們又敗壞,比他們的列祖更甚。」
這是一個下滑的螺旋,直到撒母耳時期才轉機。
神「留下」迦南列國,是為了試驗祂的百姓(2:22)——讓信仰在張力中成長。


三、為何會有這段黑暗期?

問題答案聖經依據
約書亞是否沒有栽培人才?約書亞忠心完成使命,但未建立長期的敬拜與教育體系。信仰傳承中斷。士2:7–10
為何百姓不認識耶和華?缺乏敬拜教育與家庭傳承(參申6:4–9);文化同化;信仰故事未被重述。士2:10;申6:6–9
神是否放棄以色列?否。祂在懲罰中仍持續施恩,預備真正的拯救者(撒母耳、大衛、基督)。士2:16–18

四、神學總結

  1. 信仰若不被教導,就會被遺忘。
  2. 歷史若不被詮釋,就會被文化取代。
  3. 約若不被守住,就會被世界吸收。
  4. 神的恩典,即使在審判中,也不止息。

五、今日的提醒

教會若忽略門徒訓練、家庭信仰傳承,「不認識耶和華的世代」將不只是古代的故事。神仍在尋找能承接祂約的「新一代約書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