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將以聖經學教授與長老教會牧者的視角,提供〈耶利米書〉與其他先知書之間「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深度整理。此處不依賴任何特定學者的單一本,而是綜整你提供的資料庫中所代表的主流學界取向——包括歷史背景(Russell《Between the Testaments》)、先知文學研究(Hess《OT Introduction》)、神學詮釋(Goldingay、Brueggemann)、經文整全神學(Witherington)等視角——所形成的整體理解。
〈耶利米書〉與其他先知書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在先知書中特別明顯,因為先知們共享共同的神學語言(如「盟約」、「審判」、「拯救」、「義」)、共同的歷史處境(亞述霸權→巴比倫→波斯),並且彼此回應、擴展或重新定位前人的神學傳承。
〈耶利米書〉的互文性可從四個層次來觀察:
(1)語言與意象共享
(2)對共同傳統(如申命記、盟約神學)的引用
(3)與同時代或近代先知對話
(4)後期先知對耶利米信息的延伸
以下用結構化方式帶你深入。
一、與〈申命記〉(以及申命記歷史)之互文性
耶利米常被視為**申命記派(Deuteronomistic tradition)**的延續甚至批判性承繼者。
1. 語言與神學的延續
兩者共享的語彙包括:
- 「清晨起來/我清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先知」(耶 7:13, 25; 25:3-4)
→ 反映申命記史書(尤其列王記)的敘事語言。 - 「心未受割禮」(耶 4:4)
→ 與申 10:16、30:6 的「心割禮」神學呼應。 - 盟約背叛與審判模式:
「你們離棄我、去隨從別神,因此災禍臨到你們」(耶 11:6-10)
→ 與申命記咒詛(申 28–30)高度一致。
神學重點
耶利米承繼申命記的「盟約—審判—回轉」模式,但耶利米更強調「內化的律法」與「新約」(耶 31:31–34),成為對申命記傳統的深化與轉化。
二、與〈以賽亞書〉的互文性
以賽亞與耶利米之間的互文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 審判與救恩的循環模式
兩者都呈現:
- 上帝對列國的主權
- 巴比倫作為審判的工具
- 最終的復興與新創造(耶 30–33;賽 40–55)
2. 共享的象徵與語彙
- 葡萄園意象
以賽亞:葡萄園比喻(賽 5)
耶利米:以色列是「變壞的葡萄樹」(耶 2:21) - 「從北方來的敵人」
以賽亞預示亞述/巴比倫;耶利米具體指向巴比倫。 - 安慰與新出埃及主題
耶利米 31 的新約 → 以賽亞 40–55 的「安慰之書」結構相近。
神學差異
Goldingay(《神學:以賽亞書》)指出:
以賽亞較強調「仆人」與「列國拯救」的普世視野;
耶利米較著重「內在心靈的更新」與「個體責任」(耶 31:29–30)。
三、與〈何西阿書〉的互文性:婚姻與背道意象
耶利米大量引用、拓展何西阿的神學。
1. 婚姻比喻
- 何西阿將以色列描述為上帝的「不忠妻子」
- 耶利米直接用同樣意象(耶 2–3),甚至引用語句:
例:「以色列行邪淫」(何 2; 耶 3:6)「歸回吧,不忠的以色列」(何 14; 耶 3:12)
2. 新約 vs. 重新訂婚
- 何西阿:上帝要「重新訂婚」(何 2:19–20)
- 耶利米:上帝要給「新約」(耶 31:31–34)
這可視為互文的深化:耶利米將「重新訂婚」轉化為「心版上的律法」。
四、與〈以西結書〉的互文性:共同語言與語境的平行
耶利米與以西結為同時代先知,兩者經常呈現「平行文本」。
1. 普遍平行的審判語言
- 上帝離棄聖殿(耶 7;結 8–11)
- 領袖失職(耶 23;結 34)
- 新心與新靈(耶 31;結 36)
2. 新約/新心的互文性
兩書共同預告:
- 神將恢復以色列
- 內在的心會被更新
差異:耶利米:強調「律法寫在心上」以西結:強調「賜新心、新靈」→ 是兩種「屬靈更新」的互補神學。
五、與〈阿摩司書〉的互文性:社會公義主題
耶利米引用阿摩司的審判語言,特別是:
- 虛假的敬拜(耶 7; 阿 5:21–24)
- 社會不義與壓迫(耶 5–7; 阿 2, 5)
兩者都主張:敬拜不等於公義,公義比祭祀更重要。
六、與〈彌迦書〉的互文性
耶利米書中唯一直接引用另一先知書的地方!
耶利米 26:18 引用彌迦 3:12 的預言:「錫安必被耕種如田」是聖經中罕見的「先知引用先知」例子。
這證明:
- 先知書間的互文是有意識的
- 先知傳統被視為具權威性的早期文本
七、與後流亡先知(撒迦利亞、哈該)的互文性
後流亡先知延續耶利米:
- 七十年的審判期(耶 25:11–12;亞 1:12)
- 重建的盼望(耶 30–33;亞 8)
也擴展耶利米的信息:
- 耶利米說:「上帝要恢復以色列」
- 撒迦利亞說:「上帝要為列國開啟新的耶路撒冷想像」
八、結構性的互文性:共同回應巴比倫危機
從 Russell《Between the Testaments》的歷史框架可看見:
- 上帝使用外邦帝國審判以色列
- 巴比倫危機成為先知群體共同的神學焦點
- 耶利米與以賽亞(尤其第二以賽亞)都在回應此危機
耶利米代表「審判—忍受—盼望」以賽亞 40–55 代表「安慰—拯救—新創造」
兩者互補構成以色列的神學大敘事。
九、文學層次的互文性技術
先知書常使用:
- 回聲語句(echoes):以字彙喚醒前文記憶
- 類比敘事(narrative analogy):用相同情節結構
- 反向引用(reversal):使用相同語句但表達相反的結果
- 神學主題的遞進(progression)
耶利米運用以上技術,與其他先知書產生「對話式文本」。
神學總結:互文性揭示耶利米的獨特性
與以賽亞相比,耶利米更悲情、更人性化、更內在化;
與何西阿相比,耶利米更強調倫理責任與心的更新;
與以西結相比,耶利米更聚焦於「話語」與「盟約」;
與阿摩司相比,耶利米對審判的理解更深層關注聖殿神學。
耶利米書處於先知傳統的中心位置,既承襲、又反省、也創造新的神學語言,使後期先知與新約得以延續其脈絡。
耶利米書逐段(章-by-章)最重要的互文案例清單,涵蓋與其他先知書、五經(特別是申命記)、歷史書之間的重要對話。
這份資料特別為研經與講道設計,能協助你迅速掌握「每一段耶利米書在與哪些經文進行神學對話」。
耶利米書 1–10 章: 背約的指控與即將來到的審判
耶利米 1:先知蒙召
- 與 摩 7:14–15 的先知呼召對比
- 與 賽 6 的先知呼召場景形成文類互文
- 「我立你為列國的先知」→ 呼應 以賽亞關於列國審判的信息(賽 13–23)
耶利米 2:以色列的背道(婚姻意象)
- 與 何西阿 1–3章(不忠妻子)
- 與 出埃及記 2–3 / 申 32 的救贖歷史互文
- 「耶路撒冷年輕時的愛」呼應 結 16
耶利米 3:離婚書、呼喚歸回
- 直接承襲 申 24:1–4 的離婚律法背景
- 與 何西阿 14章 的「歸回吧,以色列」平行
- 與 彌迦 1–3章 的背道控訴並列
耶利米 4–6:災禍逼近(北方敵人)
- 北方敵人 → 呼應 以賽亞 10章(亞述)
- 城邑焚燒 → 平行 阿摩司 1–2章 的審判模式
- 「無知的民」→ 呼應 申命記的硬心語言(申 9–10)
耶利米 7–10:聖殿講道
耶 7(虛假敬拜)
- 與 阿摩司 5:21–24 的祭祀批判形成強烈互文
- 與 以賽亞 1:11–17 的虛假敬拜指控平行
- 「示羅的例子」→ 敘事互文至 撒上 4–7
耶 8–10(假先知、偶像)
- 偶像批判與 以賽亞 44:9–20(偶像的愚蠢) 的類似語言
- 與 詩 115 的偶像論述有詩歌互文
- 關於假先知 → 承接 申 18:18–22
耶利米書 11–20 章:先知的掙扎與盟約控訴
耶利米 11:破壞盟約
- 明確承襲 申 27–30 的盟約祝福/咒詛架構
- 與 何西阿 8(破約)重合
- 與 列王記下 23(約西亞的改革)形成歷史對話
耶利米 12:惡人亨通之謎
- 與 哈巴谷 1–2 章 對惡人問題的神學對話
- 與 詩 73 的「義人受苦」互文
耶利米 13:破裂的腰帶比喻
- 與 以賽亞 20 的「行動預言」同文類
- 與 何西阿 3(婚姻行動)同樣採用象徵行動
耶利米 14–15:饑荒與代求
- 與 阿摩司 4:6–11 の災禍序列呼應
- 代求語言延續 出 32–34(摩西代求)
- 上帝拒絕代求 → 平行 以西結 14:14(挪亞、但以理、約伯也無用)
耶利米 16:未來的恢復如新出埃及
- 與 以賽亞 40–55 新出埃及主題直接互文
- 與 出埃及記傳統(出 1–15) 互文
- 與 何西阿 11章(上帝從埃及召出兒子)
耶利米 17:咒詛與祝福—兩棵樹
- 承襲 詩篇 1 的兩條道路智慧文學結構
- 與 申 30:15–20 之生命與死亡的抉擇呼應
耶利米 18–19:窯匠與陶器
- 與 以賽亞 29:15–16;45:9–13 的陶匠意象互文
- 與 羅馬書 9章(保羅引用相同象徵)後期互文
耶利米 20:哀歌
- 與 詩篇哀歌(詩 22; 88) 同一哀歌類型
- 與 約伯記 3章 的咒詛生日互文
耶利米書 21–29 章:巴比倫的審判與假先知之爭
耶利米 21–24:領袖審判(壞牧人)
- 與 以西結 34章(壞牧人 vs.好牧人)高度平行
- 與 以賽亞 11章(出自大衛的義枝)呼應
- 耶 24 的無花果異象 → 與 阿摩司 7–8 的果子意象互文
耶利米 25:七十年預言
- 被 但以理 9章 直接引用(後期互文)
- 與 以賽亞 13–14 的巴比倫審判相似
- 審判之杯 → 與 詩 75:8、賽 51:17 的杯意象連結
耶利米 26:彌迦引用事件
- 明確引用彌迦 3:12(唯一聖經內先知引先知案例)
- 表明先知傳統的互文性異常強烈
耶利米 27–29:與假先知哈拿尼雅的爭論
- 與 申 13; 18 的假先知鑑別法互文
- 與 以西結 13 的假先知審判平行
- 與耶利米書信(耶 29)→ 與 以賽亞書 40–55 的安慰神學接軌
耶利米書 30–33 章:安慰之書(恢復與新約)
耶利米 30–31(新出埃及與新約)
- 與 以賽亞 40–55 的「安慰之書」呼應
- 與 **何西阿 2章(重新訂婚)**的神學互文
- 新約(耶 31:31–34)→ 與 結 36:25–27 的新心、新靈平行
- 與 申 30:6 的心割禮預告遙相呼應
耶利米 32–33:新大衛、永約
- 與 撒下 7章 的大衛永約互文
- 與 以賽亞 11章、彌迦 5章 的彌賽亞主題交織
- 與 結 34; 37 的牧人、大衛僕人神學一致
耶利米書 34–39 章:末期的拒絕與亡國
- 耶 34 的希伯來奴釋放 → 承接 申 15章
- 耶 36 與文卷 → 呼應 出 24; 申 31 書寫律法的傳統
- 耶利米受迫 → 與 阿摩司、以賽亞傳統的先知受逼迫模式互文
- 西底家拒絕 → 與 列王下 24–25 的亡國歷史平行
耶利米書 40–52 章:餘民、列國審判與巴比倫滅亡
耶利米 46–51:列國審判
- 與 以賽亞 13–23 的列國神諭互文
- 巴比倫的審判(耶 50–51)→ 與 以賽亞 13–14 平行
- 「報仇之日」→ 呼應 以賽亞 34章 的以東審判
耶利米 52(附錄)
- 與 列王下 25章 幾乎逐字平行(明顯的文本互用)
總結:耶利米書的互文網絡(核心結論)
耶利米書的互文性呈現幾個主題焦點:
(1)申命記神學主導整本文本運作
盟約/咒詛/回轉 → 形成耶利米審判神學的基礎。
(2)與何西阿共享婚姻與背道語言
核心框架:不忠妻子 → 新訂婚(新約)。
(3)與以賽亞共享新出埃及與安慰神學
耶利米 30–33 是以賽亞 40–55 的姊妹文本。
(4)與以西結共享「新心—新靈」的末世復興視野
兩者互補而非重複。
(5)與阿摩司、彌迦共享社會公義與敬拜批判
特別集中於耶 7–10 聖殿講道。
(6)與歷史書形成神學解讀框架
從申命記歷史 → 列王的亡國 → 耶利米的審判話語 → 成為整體神學敘事。
〈耶利米書〉 1、2–3、7、31 的逐節互文表
- 耶 1 章:先知蒙召
- 耶 2–3 章:婚姻與背約意象
- 耶 7 章:聖殿講道
- 耶 31:27–40:新約與新創造
一、耶利米書 1 章:先知蒙召的互文表
耶利米 1:4–10(呼召核心)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關係說明 |
|---|---|---|---|
| 1:4「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 典型先知公式 | 何 1:1;珥 1:1;拿 1:1 | 表明耶利米站在既有的「話語先知」傳統中,與其他先知書開頭公式一致。 |
| 1:5a「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 | 先知蒙揀選於出生前 | 賽 49:1,5 | 耶利米與「主的僕人」(賽 49)共享「自出母腹被召」的意象。 |
| 1:5b「將你分別為聖,立你作列國的先知」 | 列國向度的先知職分 | 賽 13–23;耶 46–51 | 以賽亞、耶利米都不只是「對以色列」,也對列國說話。耶利米 46–51 實現此呼召。 |
| 1:6「我是年幼的」 | 對呼召的抗拒 | 出 4:10(摩西說自己拙口笨舌);王上 3:7(所羅門自稱年幼) | 承接「被呼召者的猶疑」傳統,顯示先知職分的重與人性的軟弱。 |
| 1:7–8「你只管去…不要懼怕他們」 | 差遣+同在應許 | 出 3:10–12;書 1:5–9 | 「我必與你同在」是摩西、約書亞、耶利米共通的差遣應許。 |
| 1:9「手按我的口…將當說的話給你」 | 上帝親自放話語在先知口中 | 出 4:11–12;申 18:18 | 呼應申命記「我必將當說的話傳給他」的正統先知標記。 |
| 1:10「拔出…拆毀…建立…栽植」 | 拆毀與建立的雙向使命 | 傳 3:2–3;賽 6(審判後的新芽) | 耶利米不只是宣判,亦預告重建,與以賽亞「殘存餘民」神學呼應。 |
耶利米 1:11–19(兩個異象+堅固保護)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1:11–12「杏樹枝」vs.「留意」(希伯來文語音雙關) | 杏樹 (šāqēd)/看守 (šōqēd) | 這是內部語音互文 | 透過文字遊戲顯明神「留意成就祂的話」,強調話語的不可撤回。 |
| 1:13–15「燒開的鍋,從北而傾」 | 北方之災 | 賽 14:31;耶 4:6;6:1,22 | 延續以賽亞對「北方強權」的想像,歷史具體上指向巴比倫。 |
| 1:18「堅城、鐵柱、銅牆」 | 先知成為防護工事 | 結 3:8–9 | 以西結也被說成「額面堅硬如鋼鐵」,兩者同處受敵的職分。 |
二、耶利米書 2–3 章:婚姻、背道與歸回
耶利米 2 章(早期的愛、變壞的葡萄樹)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關係說明 |
|---|---|---|---|
| 2:2「你幼年的恩愛…訂婚之愛」 | 婚姻/訂婚比喻 | 何 2:14–20 | 何西阿描繪上帝重新娶以色列,耶利米使用同樣的「年輕時的愛」語言。 |
| 2:5「遠離我…隨從虛無」 | 隨從虛無/成為虛空 | 王下 17:15 | 列王記對北國的評語與此句幾乎同義,顯示申命記史觀的內在對話。 |
| 2:13「兩個惡事:離棄活水泉源,鑿出破裂的池子」 | 活水 vs. 破裂池子 | 詩 36:9(生命泉源);耶 17:13;約 4:10–14 | 以色列棄絕神為生命源頭;約翰福音將「活水」直接基督論化。 |
| 2:18「去埃及喝尼羅河的水?去亞述喝大河的水?」 | 倚靠外邦強權 | 以賽亞 30–31;何 7:11 | 先知們一致批判「尋求外邦政治聯盟」的神學錯誤。 |
| 2:21「我栽你為上等葡萄樹…怎麼向我變為外邦葡萄樹的變質枝子呢?」 | 葡萄園/變壞葡萄 | 賽 5:1–7 | 直接共用葡萄園隱喻:神原本期待公義,卻收成流血與哭聲。 |
| 2:23–25「母驢在慾期中…狂熱」 | 淫亂動物比喻 | 何 4:11–14;結 23 | 與何西阿、以西結「毫不美化」的淫像語言彼此呼應,加重背道的醜惡。 |
耶利米 3 章(離婚書與呼喚歸回)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3:1「人若休妻…豈能再收納她?然而你與多朋淫合…還可以歸向我」 | 離婚律例 vs. 上帝超越律例的恩典 | 申 24:1–4 | 照律法不應再收納,但神卻呼喚歸回,顯出恩典超越嚴格律例。 |
| 3:6–10「背道的以色列、詭詐的猶大」 | 兩姊妹比喻 | 結 23(阿荷拉與阿荷利巴) | 耶利米先鋪陳北國與南國的「兩姊妹」神學,以西結將其戲劇化發展。 |
| 3:12–13「背道的以色列啊,回來吧!」 | 歸回呼喚 | 何 14:1–2 | 用語與何西阿末章相近,顯示「背道 → 呼喚悔改 → 醫治」的共同結構。 |
| 3:14–18「我要將你們從北方領來…將我的律法放在你們心裡」(預告) | 新出埃及+錫安聚集 | 賽 2:2–4;彌 4:1–4 | 列國與以色列都要往錫安流歸,耶利米預先鋪陳「末世錫安」圖像。 |
| 3:22「你們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我醫治你們背道的病」 | 背道當作病 | 何 14:4 | 「我要醫治他們的背道」幾乎是同一神學用語。 |
三、耶利米書 7 章:聖殿講道的互文表
耶利米 7:1–15(聖殿與虛假敬拜)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7:4「這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 | 重複口號 | 彌 3:11;賽 48:1–2 | 以色列誤把聖殿當護身符,與彌迦批判「錫安豈非有耶和華嗎?」相似。 |
| 7:5–7「實在改正行動…在這地必使你們居住」 | 公義行動前於敬拜 | 阿摩司 5:21–24;賽 1:11–17 | 阿摩司與以賽亞都說:神厭惡敬拜儀式,若無公義;耶利米延續此傳統。 |
| 7:9–10「偷盜、兇殺、姦淫、起假誓、向巴力燒香…然後到這稱為我名下的殿來…說:我們可以自由了!」 | 十誡違反+廉價恩典 | 出 20;何 6:6 | 綜合十誡罪項,又批判「儀式掩蓋道德敗壞」的虛假福音。 |
| 7:11「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你們眼中豈可看為賊窩嗎?」 | 賊窩 | 太 21:13;可 11:17;路 19:46 | 耶穌潔淨聖殿時直接引用此處,從而將耶利米的批判延伸至第二聖殿時期。 |
| 7:12–14「你們可以往示羅…看看我…怎樣待那地方」 | 示羅作前車之鑑 | 撒上 4:10–11;詩 78:60–64 | 用過去的「聖所被廢」作為聖殿可被棄絕的歷史論證。 |
耶利米 7:16–34(不可為這百姓祈禱)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7:16「所以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 | 禁止代求 | 結 14:14–20 | 連挪亞、但以理、約伯的義也無法挽回審判,顯示審判已成定局。 |
| 7:18「天后」 | 崇拜「天后」 | 耶 44:17–19;賽 47 | 顯示與巴比倫/近東女神崇拜(伊什塔)相關的宗教混合。 |
| 7:22–23「我將你們領出埃及…吩咐說:你們要聽從我的話」 | 出埃及立約回顧 | 出 19–24;申 5 | 再次強調「順服 > 祭物」,與撒上 15:22 神學一致。 |
| 7:31「在欣嫩子谷…焚燒自己的兒女…這是我所未曾吩咐、未曾提說、也未曾想到的」 | 獻子惡行 | 利 18:21;20:2–5;王下 23:10 | 摩洛崇拜的禁止,延伸到耶利米時代的實際邪行。 |
四、耶利米書 31:27–40:新約段落逐節互文表
耶利米 31:27–30(個人責任)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31:29–30「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 | 個人責任取代集體諺語 | 結 18:2–4, 20 | 耶利米與以西結一起,反對「宿命式連坐」,強調個人對罪的責任。 |
耶利米 31:31–34(新約核心)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31:31「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 「新約」唯一用語來源 | 路 22:20;林前 11:25;來 8:8–12 | 新約聖餐與希伯來書直接引用此段,構成新約神學根本。 |
| 31:32「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 | 舊約=出埃及之約 | 出 24;申 29 | 將出埃及的西乃之約視為舊約,為神學上「約的二分」奠基。 |
| 31:33a「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 | 律法內化 | 申 30:6;結 36:26–27 | 申命記的「心割禮」、以西結的「新心新靈」在此匯聚。 |
| 31:33b「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 約公式 | 利 26:12;結 11:20;啟 21:3 | 「我要作他們的神…」是聖經從利未記到啟示錄的約核心公式。 |
| 31:34「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因為他們從最小到至大,都必認識我」 | 普遍認識神 | 賽 11:9;結 34:30;約 6:45 | 「認識耶和華充滿遍地」的末世意象,在此明確約化。 |
耶利米 31:35–40(創造與城邑更新)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語彙/意象 | 互文經文 | 說明 |
|---|---|---|---|
| 31:35–36「若這些定例能在我面前廢掉…以色列的後裔也就在我面前斷絕」 | 創造秩序作約的保證 | 創 8:22;賽 54:9–10 | 如同挪亞之約,以自然秩序確保約的穩固。 |
| 31:38–40「城必為耶和華重新建造…不再傾覆」 | 重建的耶路撒冷 | 賽 54:11–12;結 40–48;啟 21–22 | 為「新耶路撒冷」所有後續意象鋪路。 |
耶利米 18、23、25、50–51 章 製作逐節(或逐小段)互文對照表。
耶利米書逐節互文表(第二冊)
範圍:耶 18(陶匠)|耶 23(壞牧人)|耶 25(七十年)|耶 50–51(巴比倫審判)
耶利米書 18 章:陶匠之家
耶 18:1–4 陶匠塑造泥器
| 耶利米經文 | 關鍵意象 | 互文經文 | 互文意義 |
|---|---|---|---|
| 18:1–2「下到陶匠家」 | 行動預言 | 以賽亞 20:1–6 | 以賽亞也用行動預言,先知常以具體行為呈現神的話語。 |
| 18:3–4「器皿做壞了…照陶匠的意思另做別的器皿」 | 陶匠對泥的主權 | 賽 29:16;45:9;64:8 | 以賽亞中「泥 vs. 陶匠」神學的延伸,強調上帝的絕對主權。 |
| 18:4「陶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 | 主權性的重塑 | 羅 9:20–21(保羅引用) | 保羅引用此處作命定/揀選神學基礎之一。 |
耶 18:5–10 上帝按行為改變意念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互文意義 |
|---|---|---|---|
| 18:7–10「我宣布拔出、拆毀…若他回轉,我也必後悔不降所說的災」 | 神的審判與憐憫皆具條件性 | 約拿書 3(尼尼微悔改) | 與尼尼微的故事完全平行:審判可因悔改轉變。 |
| 18:8「我必後悔」 | 神的悔改 | 出 32:14;賽 38:1–6 | 神因人的回應而「改變行動」,揭示關係性神學。 |
耶 18:11–17 百姓拒絕陶匠的塑造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18:12「我們必隨從自己的計謀」 | 拒絕神的塑造 | 賽 30:1;何 5:3–4 | 人定意行己道,是先知群體共通的背道結構。 |
| 18:15「我的百姓忘記我…向虛無燒香」 | 虛無的偶像 | 耶 2:5;賽 44:9–20 | 使用「虛無」語彙呼應偶像為空虛的以賽亞神學。 |
耶 18:18–23 敵對與詛咒詩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18:18「祭司、智慧人、先知的律法、智謀、話語豈能斷絕?」 | 虛假的宗教領袖 | 彌 3:11(祭司為利講教訓) | 對宗教領袖腐敗的批判與彌迦強烈共鳴。 |
| 18:20–23 耶利米的咒詛詩 | 先知哀歌 | 詩 69;詩 109 | 與詩篇中「義人受逼迫」的哀歌同文類。 |
耶利米書 23 章:壞牧人與公義苗裔
耶 23:1–4 壞牧人審判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23:1「禍哉,那些毀壞、趕散我草場之羊的牧人」 | 壞牧人 | 結 34:2–4 | 以西結對壞牧人的指控與此幾乎平行,被視為姊妹段落。 |
| 23:3–4「我要將他們招聚…立新的牧人牧養他們」 | 蒙召聚集的餘民 | 賽 40:11;彌 2:12 | 三卷先知書都出現「上帝親自牧養子民」的圖像。 |
耶 23:5–6 公義苗裔(彌賽亞)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23:5「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 | 彌賽亞「枝子」主題 | 賽 11:1;賽 4:2;結 34:23–24;37:24 | 耶利米的「苗裔」與以賽亞的「耶西的枝子」共享彌賽亞意象。 |
| 23:6「耶和華我們的義」 | 神名神學 | 賽 45:24–25;林前 1:30 | 神自己成為義,使百姓稱義,是後期義論的基礎。 |
耶 23:9–40 假先知審判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23:16「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 | 假先知講虛空 | 結 13:1–16;耶 8:10–11 | 與以西結對假先知的檢控高度平行。 |
| 23:21「我沒有差遣…他們竟然奔跑」 | 假差遣 | 申 18:20–22 | 申命記假先知鑑別法的直接承繼。 |
| 23:28–29「我的話不像火…像錘能打碎磐石嗎」 | 神話語的能力 | 賽 55:10–11 | 神的話語必成就其功。 |
耶利米書 25 章:七十年的審判
耶 25:1–14 七十年預言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25:3「二十三年…我清早起來對你們說話」 | 清早起來的先知 | 申命記史(撒上~列王)語彙 | 典型申命記史觀語言。 |
| 25:9「我必召北方的眾族…巴比倫王」 | 北方敵人 | 耶 1:14;賽 14:31 | 以賽亞與耶利米共享「北方審判者」的地緣形象。 |
| 25:11「這全地必成荒場…這些國要服事巴比倫七十年」 | 七十年審判 | 但 9:2(直接引用耶 25) | 但以理明確引用耶利米此段,產生經內互文。 |
| 25:12「七十年滿了…我要刑罰巴比倫」 | 巴比倫的報應 | 賽 13–14;耶 50–51 | 以賽亞與耶利米的巴比倫審判神諭完全呼應。 |
耶 25:15–38 審判之杯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互文意義 |
|---|---|---|---|
| 25:15「使列國喝憤怒之杯」 | 審判之杯 | 詩 75:8;賽 51:17;啟 14:10 | 之後成為末世審判意象的重要來源。 |
| 25:27「喝吧!醉了…倒下,不再起來」 | 審判的無可避免 | 哈 2:16;結 23:32–34 | 杯=羞辱&審判,是多卷先知書共通語言。 |
耶利米書 50–51 章:巴比倫審判(大篇幅互文網絡)
這兩章是耶利米書中互文最密的一段,尤其與以賽亞書有密集平行。
耶 50 章(針對巴比倫)
50:1–7 巴比倫傾倒/以色列尋求耶和華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0:2「巴比倫被攻取、比勒蒙羞、米羅達驚惶」 | 外邦神明被攻擊 | 賽 46:1(彼勒、尼波屈身) | 幾乎相同語句,兩卷書對外邦神的虛空批判一致。 |
| 50:4–5「尋求耶和華…永約」 | 返回之路+永約 | 賽 55:3;結 37:26 | 恢復神學與「平安永約」連結。 |
50:8–16 神興起攻擊者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0:8「從巴比倫中逃出」 | 出巴比倫的 Exodus II | 賽 48:20;52:11 | 以賽亞的「第二次出埃及」幾乎相同語句。 |
| 50:14–15「你們要擺陣攻擊巴比倫」 | 巴比倫的戰爭審判 | 賽 13–14 的攻擊巴比倫 | 兩者對巴比倫滅亡的敘述高度互文。 |
50:17–20 餘民與赦罪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0:17「遭亞述吞吃…後又被巴比倫吞吃」 | 亞述→巴比倫雙重審判 | 何 11;賽 10 | 以色列被外邦吞吃的母題在先知書中反覆出現。 |
| 50:20「必尋見赦免」 | 赦罪/更新 | 耶 31:34(新約);結 36:25 | 與新約預言直接銜接。 |
耶 51 章(巴比倫完全的毀滅)
51:1–10 神興起毀滅風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1:1「毀滅之風」 | 神的風 | 賽 41:16;結 37:9 | 神以「風」代表審判或更新。 |
| 51:6「你們要從巴比倫中逃走」 | 再次出巴比倫的呼召 | 賽 48:20;50:8 | 與以賽亞直接平行。 |
51:11–26 報仇的槌子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1:11「因為耶和華向巴比倫籌算報仇」 | 報仇神學 | 賽 34;賽 63:1–6 | 以賽亞中神自己施行報仇的圖像延續到此。 |
| 51:20–23「你是我爭戰的槌子」 | 神使用列國為工具 | 賽 10:5(亞述作神的杖) | 神能用列國執行審判,然後再審判該列國。 |
51:33–64 巴比倫永遠沉沒
| 耶利米經文 | 主題 | 互文經文 | 意義 |
|---|---|---|---|
| 51:37「巴比倫必成為石堆…無人居住」 | 徹底荒涼 | 賽 13:19–22 | 以賽亞對巴比倫的荒涼描述與此幾乎同形態。 |
| 51:41–44「示沙克被攻取」 | 代號示沙克(巴比倫) | 啓 17–18(大巴比倫) | 啟示錄延續耶利米對「大城傾倒」的審判結構。 |
| 51:63–64「把書綁在石頭上…沉在伯拉河」 | 審判象徵行動 | 啟 18:21 | 天使把磨石扔在海裡說:「大巴比倫也必這樣猛然被扔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