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原生家庭對祂的態度

這是一個極為細膩、又深具神學意涵的一議題 。「耶穌的原生家庭對祂的態度」——是四福音書中一條貫穿但常被忽略的主題。它涉及人性與信心的張力:神的啟示與家庭的誤解、信仰的呼召與血緣的限制。以下是完整研經講義式整理:


〈耶穌原生家庭對祂的態度〉

——從誤解與距離,到理解與信心的轉變


一、耶穌的家庭背景

成員名稱/經文來源背景說明
母親馬利亞(路1:26–38)童女懷孕,憑信順服神。後來成為耶穌事奉中既信且疑的象徵人物。
義父約瑟(太1:18–25)大衛後裔,敬虔木匠,耶穌少年時期的監護者。
弟兄雅各(James)、約西(Joses)、猶大(Jude)、西門(Simon)(太13:55;可6:3)最初不信耶穌,後雅各與猶大成為教會領袖與書信作者。
姊妹未具名(太13:56)屬家庭成員,未在福音書中出現行動記載。

Ben Witherington III《Biblical Theology》指出:「耶穌的家庭代表了人類面對神啟示時的掙扎:在親情與信心之間,他們需要一場信仰的重生。」【BqdDq5wt5EfjZ111SJkdnC†Biblical Theology†L150-L158】


二、福音書主要經文與詮釋對照

經文情境家人態度神學詮釋
路2:41–50 少年耶穌留在聖殿馬利亞焦急尋找,問:「你為什麼這樣對我們?」不明白耶穌「以父的事為念」。家人看祂為「孩子」,耶穌卻已自覺天父使命。人性與神性的張力首次顯現。
可3:20–21 「祂的親屬出來要拉住祂。」他們說:「祂癲狂了!」家人認為祂失常。顯示耶穌的事奉超出家庭理解範圍。家庭代表世俗眼光的限制。
可3:31–35;太12:46–50;路8:19–21 母親與弟兄來找祂耶穌說:「誰遵行神旨意,誰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拒絕以血緣為界限。耶穌重新定義「屬靈家庭」:信與順服勝於血緣。
約2:1–5 加拿婚宴,馬利亞要求祂行神蹟耶穌回答:「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馬利亞期待祂「顯現能力」。馬利亞象徵人類催促神行事的焦慮,耶穌強調「按父旨意」而非人情。
約7:2–5 祂的弟兄勸祂上耶路撒冷「因為祂的弟兄連祂也不信。」不信與嘲諷。代表親近的人反而最難看見真實的主。信心不能由熟悉產生。
約19:25–27 十字架下,馬利亞與約翰耶穌交託母親給門徒照顧。馬利亞成為「信者中的一員」。耶穌在十字架上建立新的家庭——以信心為連結。
徒1:14 「他們同心合意禱告,有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家人同聚禱告。從不信到信。家人最終加入信仰群體,象徵福音的轉化力量。

馬可福音3章20~21節:—-20 耶穌進了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 21 耶穌的家人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

「拉住」的原文( κρατέω),參考馬可另外三次的用法(可六17, 十二12, 十四1),他們是想將耶穌「捉拿」回家!

三、家庭態度的三個階段

階段特徵代表經文屬靈意涵
誤解階段家人不明白祂的使命(以為祂瘋了、冒進)。可3:21;約7:5信仰的呼召常超越親情的理解。
拉扯階段馬利亞介入(加拿婚宴),弟兄勸祂「出名」。約2:3;約7:3–4家人期望耶穌成為「宗教英雄」,而非救主。
接納階段十字架與五旬節後,他們信了祂。約19:26–27;徒1:14恩典最終轉化家庭。信心使親情得以更新。

Walter Brueggemann《Genesis: Interpretation》指出:「神的呼召往往破裂家庭的結構,
但也在救恩的時間中,重新以恩典連結它。」


四、家庭張力的神學意義

主題解釋新約對應
親情與呼召的張力耶穌離開家庭去遵行天父旨意(路2:49;可3:31–35)。門徒呼召:「愛我勝過父母」(太10:37)。
信仰優於血緣耶穌建立新的屬靈家庭。教會成為「神的家」(提前3:15)。
馬利亞的信心之路由「存記心裡思想」(路2:19)到十字架下默然同在(約19:25)。她象徵信心的成熟——從理解到順服。
弟兄的轉化雅各與猶大起初不信,後成教會領袖。雅各書、猶大書成為信仰見證。

Richard Hess《The Old Testament: A Historical, Theological, and Critical Introduction》指出:「耶穌的家庭歷程預表以色列對彌賽亞的歷程:從不信到信,從拒絕到接納。」


五、屬靈與應用反思

信仰有時超越家庭理解—耶穌被誤解並非因祂冷漠,而是因神的呼召高於人情。信徒跟隨主,也會經歷「家庭的張力」。

馬利亞的榜樣—她最早相信、也最深經歷信仰的掙扎。她從「母親的角色」轉化為「門徒的榜樣」。

信仰能轉化家庭—-耶穌復活後,家人信祂(徒1:14)。家庭可成為信仰更新的場所。

屬靈家庭的重要性—耶穌說:「凡遵行神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母親。」教會成為信徒的永恆家人。


六、查經小組討論題

觀察題

  1. 耶穌的家人在哪些經文中被提及?他們的態度如何變化?
  2. 馬利亞在耶穌生平中扮演哪些不同階段的角色?

解釋題
3. 為什麼耶穌要重新定義「誰是祂的家人」?
4. 雅各從不信到成為教會領袖,這轉變有何意義?

應用題
5. 當我們的家人不理解我們的信仰時,該如何面對?
6. 我們如何在屬靈家庭(教會)中活出真親情?


七、主題總結

「耶穌的家庭,由誤解走向明白,由血緣走向信仰。在十字架下,家不再由血統定義,而由愛與信心重建。」

主題金句:「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