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引用在馬太福音中的神學功能:成全(fulfill) vs 成就(accomplish)

以下以「馬太福音神學」與「舊約詮釋」的角度,完整整理 〈舊約引用在馬太福音中的神學功能:成全(fulfill) vs 成就(accomplish)〉,並提供清楚的分類、示例與結構性解讀。


一、馬太福音的核心神學特色:

「耶穌是舊約的成全者(The Fulfillment of the Scriptures)」

馬太福音可說是四福音書中 引用舊約最多、最有系統、最有神學意圖 的書卷。馬太透過大量引用(Citation Formula)呈現出兩種關鍵神學功能:

A. 「成全」—— πληρωθῇ / πληρῶσαι(Fulfill)
B. 「成就」—— γέγονεν / ἵνα γένηται(Accomplish)

兩者是相關但不同層次的神學概念。


二、成全(Fulfill)的神學功能

馬太最重要的字是「成全」(πληρόω),出現 10 次以上。定義:耶穌把舊約的預言、典故、影兒帶到最終的意義中。

功能 1:耶穌是彌賽亞預言的終極成全者

例如:太 1:22–23(以賽亞 7:14)「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所說…」。太 2:5–6(彌迦 5:2)彌賽亞出生地的應驗

這種引用強調:「耶穌不是偶然的歷史人物,而是預言中所說的君王。」


功能 2:耶穌成全以色列的故事(Typology)

馬太多次用出埃及典故形塑耶穌:

馬太經文舊約來源意義
太 2:15何 11:1耶穌是新的以色列
太 4:1–11申命記 6–8耶穌是新的摩西

馬太不是在說「歷史重演」,而是在說:「以色列曾失敗過的地方,耶穌完全成功。」這是典型的 預表成全(typological fulfillment)


功能 3:耶穌成全律法與先知(太 5:17)

太 5:17我來不是要廢掉,而是要成全(πληρῶσαι)。成全意思是:帶出律法的終極意義,完善律法本意,帶出本質性的義(5:20)

因此馬太呈現的耶穌是:「律法真正的詮釋者、完成者,而非廢掉者。」


功能 4:耶穌成全救恩歷史的高峰

被稱為「以馬內利」(太 1:23)→ 成全神與人同在的應許(出 40;結 37)騎驢進耶路撒冷(太 21:5)→ 成全撒迦利亞王來臨的預言(亞 9:9)受苦、死亡、復活,也被描述為成全詩篇和先知。


小結:成全強調「神的應許在基督裡得完成」

三、成就(Accomplish)的神學功能

成就(γέγονεν)與成全不同:成全是完成舊約預言的意義。成就是應驗舊約宣告的結果在歷史中發生

功能 1:耶穌的言行完成神的旨意(歷史層面)

例如:太 26:56 「這些事成合先知所說的話。」耶穌受難、背叛、被捕→ 在歷史中真實發生的「成就」

成就 = 預言在歷史中達到其實現


功能 2:馬太強調耶穌的使命不是偶然,而是「按經上所記」

這在受難敘事中尤其明顯:

馬太場景舊約來源神學焦點
被捕(太 26:54–56)亞 13:7神的計劃正在「成就」
被賣(太 26:23–24)詩篇預言必然會「成就」
受苦(太 27)詩 22, 撒迦利亞救恩計劃正在實現

馬太的目的是讓讀者知道:耶穌的受難不是失敗,而是救恩歷史必要的成就。


四、成全 vs 成就 —— 神學差異整理

概念希臘文馬太意義神學焦點
成全(Fulfill)πληρόω完成舊約預言的意義耶穌是舊約的完成者
成就(Accomplish)γένονεν / γίνεσθαι神的話在歷史中落實救恩歷史的進程
成全:神學意義的完成。 成就:歷史事件的實現

馬太兩者都用,呈現的是:舊約的預言與歷史兩個層面,在耶穌裡都同步達到高潮。


五、馬太福音中的五大成全類型

成全類型例子功能
預言的成全以賽亞 7:14彌賽亞身分
歷史的重演(典故成全)何 11:1耶穌是新以色列
律法的完成太 5:17重新界定「義」
智慧與詩篇的完成詩 118, 110彌賽亞王權
啟示的成全以馬內利神同在的實現

馬太成功塑造了一個結論:耶穌不是在「引用」舊約,而是在「完成」舊約。祂不是開始一個新故事,而是讓整個舊約故事畫上句號。


六、總結:馬太福音透過舊約引用建立「成全的基督論」

  1. 耶穌成全以色列歷史(新以色列、新摩西)
  2. 耶穌成全律法(恢復律法本意)
  3. 耶穌成全先知(彌賽亞來臨)
  4. 耶穌成全詩篇與智慧文學(受苦義人、王、神子)
  5. 耶穌成就救恩歷史(受難、復活)

整體而言,馬太把耶穌塑造成:

✦ 舊約的高潮
✦ 救恩歷史的高峰
✦ 神應許的實現
✦ 彌賽亞故事的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