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的書寫對象與目的

根據《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D. A. Carson & Douglas Moo)與 Delbert Burket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的分析,《約翰福音》的書寫對象與目的可歸納如下:


一、書寫對象(Intended Audience)

  1. 猶太背景的基督徒群體(Johannine Community)
    • 學者普遍認為《約翰福音》出自一個猶太基督徒群體,可能位於小亞細亞(如以弗所)
    • Burkett 指出,《約翰福音》最初被認為是希臘化的作品,但死海古卷的發現顯示它實際上源於猶太思想深厚的社群,其倫理上的「光明與黑暗」二分法與昆蘭文獻十分相似。
  2. 與猶太會堂分裂的信徒
    • 約翰福音多次提到「被趕出會堂」(9:22;12:42;16:2),反映出該社群在第一世紀末期已被猶太會堂排斥。
    • 這些信徒在信仰上被迫重新定義「真正的以色列」與「真正的敬拜者」,這成為福音書中強烈的神學議題(如4:23–24)。
  3. 開放於外邦世界的讀者
    • 雖然根源於猶太基督徒社群,但約翰的用語、象徵與哲學性表達(如「道成肉身」1:14)也為希臘化外邦人所理解
    • 因此,它可能是為了在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搭起理解橋樑的信仰文獻。

二、書寫目的(Purpose of Writing)

約翰自己在結尾明確說明了目的:「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 20:31

  1. 核心目的:要人信耶穌是彌賽亞、上帝的兒子—Carson 指出,這節經文的希臘文關鍵在「ἵνα πιστεύσητε/πιστεύητε」(hina pisteusēte/pisteuēte)——“to believe,有學者認為這表示傳福音的目的(“that you may come to believe”);也有人認為是堅固信徒信心的目的(“that you may continue to believe”)。Carson 認為兩者兼具可能性,既傳福音給未信者,又造就已信者
  2. 針對散居猶太人與慕道者的宣教目的—-福音書反覆處理「誰是彌賽亞?」的問題,特別向熟悉舊約、期待彌賽亞的猶太人闡明:「耶穌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因此,約翰福音很可能特別針對散居地(Diaspora)的猶太人及猶太慕道者
  3. 回應社群內外的信仰危機與異端挑戰—-Burkett 與 Raymond Brown 均指出,約翰群體內部可能出現「基督論分裂」(參約壹書),有人否認耶穌真正成肉身。因此,《約翰福音》強調「道成肉身」(1:14),表明上帝的真實啟示在於歷史中的耶穌,而非抽象的靈性經驗。

三、綜合結論

面向說明
主要對象被逐出猶太會堂的猶太基督徒群體;同時兼顧外邦慕道者。
地理背景可能在小亞細亞(如以弗所)形成之「約翰群體」。
主要目的①引導人信耶穌為彌賽亞、上帝之子;②堅固信徒信心;③回應猶太反對與內部異端;④顯明道成肉身的真理。
神學焦點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啟示;信他便得永生;真正的敬拜不在地點,而在靈與真理。

總結神學意涵

《約翰福音》不僅是一卷神學福音,更是為一個在信仰危機中尋求確據的群體而寫。它要使人知道:上帝的話語已在耶穌基督裡成為肉身,並邀請所有相信的人在他裡面得著生命與真光。


📚 參考來源:

  • D. A. Carson & Douglas J. Mo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pp. 269–270
  • Delbert Burket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 pp. 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