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考古、歷史文獻或猶太資料證據顯示耶路撒冷城門曾有名為「鍼眼 / Needle’s Eye」的小門

這是一個 中世紀以後才出現的傳說性解釋,並非一世紀耶穌時代的歷史事實。以下提供完整、學術上可靠的說明。


一、學術界一致結論:

「鍼眼是一個小城門」= 中世紀傳說,不是歷史事實。主流新約學者(Craig Keener、R. T. France、Joel Marcus、Hagner、N. T. Wright、Bruce Metzger 等)都指出:沒有任何古代來源(第一世紀~第五世紀)記載耶路撒冷含有名為「鍼眼」的小門。也沒有:考古遺跡,拉比文獻,希臘羅馬地理學家紀錄,教父著作(Origen, Chrysostom, Jerome 等)完全沒有提及這樣的城門。

最早提到「鍼眼城門」的資料,是11世紀之後的中世紀資料。


二、為何「鍼眼城門」說法會流行?

因為 耶穌的比喻太尖銳:「駱駝穿過鍼眼比財主進神國還容易。」(可 10:25)後代讀者覺得太嚴厲,於是出現:

一種「溫和化」的解釋:

駱駝卸下重擔 → 財主放下財物 → 就能進去。

這正好迎合講道的道德寓意,但問題是:福音書的語境並不是在溫和化,而是在加強「不可能性」。門徒反應:「這樣誰能得救呢?」(10:26)耶穌回答:「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10:27)若駱駝「可以」穿過一個小門,門徒就不會說「誰能得救」了。


三、語言學證據:「鍼眼」字面意思就是縫衣針的孔

希臘文:τρῆμα ῥαφιδος (trēma rhaphidos)意思:縫衣針上的小孔(literal sewing needle’s eye)而「駱駝」(κάμηλος / kamēlos)也是真正的大駱駝。(有學者說是「纜繩」的字,但沒有抄本支持。)耶穌是用 誇張法(hyperbole) 表達不可能性。

就像:

  • 「你們可以移山」(誇張)
  • 「抓住骆驼、忽略蚊子」
  • 「取出眼中的梁木」

這類 猶太拉比式誇張法 在一世紀猶太語境十分常見。


四、考古學:耶路撒冷的城門沒有「鍼眼門」

考古學家(如 Dan Bahat、Mazar)研究耶路撒冷第二聖殿時期的城門,發現:

  1. 現存或已知的城門包括:
    • 錫安門
    • 耶法門
    • 獅子門(聖史提反門)
    • 金門
    • 糞門
    • 羊門
    • 等等
  2. 沒有任何一個古代城門具有「鍼眼」的小門名稱。
  3. 「小門」的構造確實在某些古城存在,但 沒有一個被稱為 Needle’s Eye,也沒有證據說在耶穌時代耶路撒冷有這個構造。

五、歷史文獻交叉檢查(5項皆無)

文獻來源是否提到「鍼眼城門」?
1世紀猶太史(Josephus、Philo)
塔木德(Talmud)
教父(Origen、Jerome、Chrysostom)
拜占庭時期文獻
古代地理作家(Pliny、Strabo)

最早的來源是11~12世紀的基督教朝聖傳說。


六、那耶穌原本意思是什麼?

耶穌是用猶太誇張法說:富人靠自己進神國是不可能的,就像駱駝穿過縫衣針孔一樣完全不可能。但神可以做到——因為救恩本來不是人的功德,而是神的恩典。這是整段(馬太19、馬可10、路加18)的神學重點。


七、牧者常問:那我講道時還能用「小門說」嗎?

若以「故事」方式引用,須說明:「這是後來中世紀產生的解釋,並非歷史事實。」 不建議當成事實講述。

因為會:產生錯誤讓步 → 把耶穌本來尖銳的比喻軟化,損害聖經詮釋的可信度。阻斷耶穌本來要突顯的「救恩唯靠神」的神學。


總結(最清楚版)

有沒有鍼眼城門?沒有,沒有考古也沒有文獻證據。

鍼眼是小門嗎?不是,是縫衣針孔,字面、語境都是如此。

耶穌真正意思?富人靠自己進神國是不可能的,但神能使不可能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