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為你呈現 馬太19:16–30、馬可10:17–31、路加18:18–30 三段「富有的少年官」故事的 逐節、逐段、逐語對照解經。這是新約對觀福音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行段落之一,依照:(1) 原文細節差異 → (2) 敘事焦點 → (3) 神學重點 → (4) Haverim 研經問題,完整掌握三卷福音如何各自呈現同一故事的神學特色。
一、平行段落逐節對照表(最清楚的學術版)
| 主題 | 馬太 19:16–30 | 馬可 10:17–31 | 路加 18:18–30 |
|---|---|---|---|
| 人物身份 | 年輕人(νεανίσκος) | 不明(無年齡描述) | 主管/官(ἄρχων) |
| 稱呼耶穌 | 「夫子,我該做什麼善事?」 | 「良善的夫子」 | 「良善的夫子」 |
| 耶穌回應 | 「為什麼以善事問我?」 | 「為什麼稱我為良善?」 | 同馬可 |
| 誡命列出 | 加上「愛鄰舍如己」 | 少一條 | 同馬可,但順序略不同 |
| 少年反應 | 「我全都遵守了,我還缺什麼?」 | 「我從小就遵守了」 | 同馬可 |
| 耶穌看他 | 較敘述性 | 耶穌看着他,就愛他 | 無「愛他」 |
| 耶穌要求 | 「去變賣所有、施捨、跟從我」 | 同馬太 | 同馬太 |
| 他的反應 | 憂憂愁愁走了 | 同馬太 | 同馬太 |
| 財主與神國 | 駱駝穿過鍼眼 | 同馬太 | 同馬太 |
| 門徒反應 | 「誰能得救?」 | 同馬太 | 同馬太 |
| 彼得提出問題 | 「我們撇下所有跟從你」 | 同馬太 | 同馬太 |
| 耶穌的應許 | 有補上「審判十二支派」 | 無審判支派 | 無審判支派 |
二、逐段解經與神學差異(深入版)
以下按三段落進行逐節分析:
❶ 富少年(官)上前求問(Mt 19:16 / Mk 10:17 / Lk 18:18)
馬太:強調「善事」「我該做什麼 善事 才能得永生?」→ 馬太強調猶太人對「律法行為」的理解。
馬可:強調「奔跑」「跪拜」—「跑到耶穌面前」,「跪下」,→ 強烈動作,突出他的熱心與誠懇。→ 馬可愛用具象動作,畫面感很強。
路加:強調「官長」身份—「有一個 官 問耶穌」→ 社會地位高,象徵猶太社會的菁英階層。
神學重點: 三人都在描繪:富有、成功、有地位、有道德的人仍然缺乏生命。
❷ 耶穌對「良善」的挑戰(Mt 19:17 / Mk 10:18 / Lk 18:19)
馬太、馬可、路加一致:「你為什麼稱我為良善?只有神是良善的。」耶穌不是否認自己良善,而是:挑戰他對「善」的理解是否來自「行為」。引導他察覺:真正良善的中心不是道德,而是神。
❸ 耶穌列出誡命(Mt 19:18–19 / Mk 10:19 / Lk 18:20)
三卷都列出六條「人倫誡命」。
馬太特別加上—「要愛鄰舍如己」(這是律法總綱)→ 馬太強調「律法的總結」,偏向教導猶太讀者。
❹ 少年回答:「我從小就遵守了」
三卷一致呈現他的外在道德無可挑剔。→ 但耶穌看到的是:外在行為完整,內在心卻不自由。
❺ 耶穌要求變賣所有,跟從祂(Mt 19:21 / Mk 10:21 / Lk 18:22)
馬可獨有的關鍵句:「耶穌看着他,就愛他。」(Mk 10:21)這句只有馬可記載,極其珍貴。意味:耶穌的要求不是「道德的考驗」,而是「愛他、要他得自由」。
富少年不是被「律法」難住, 他是被「財物的束縛」難住。耶穌看見:他的問題不是擁有金錢,而是金錢擁有他。
❻ 他憂愁地走了(Mt 19:22 / Mk 10:22 / Lk 18:23)
三卷都說:他「憂愁」因為「家產很多」。路加特別補充:「他非常富有」→ 突出財富的強烈對比。
神學重點: 他不是「不願意捨棄」,而是「沒有能力捨棄」。 財富成為他無法跟隨耶穌的最大偶像。
❼ 駱駝穿過鍼眼(Mt 19:23–26 / Mk 10:23–27 / Lk 18:24–27)
三卷一致:富人靠自己進神國是不可能的。門徒都驚奇(尤其馬可強調「非常希奇」)。耶穌的結論(各卷一致):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重點:這不是「富人不能得救」,而是「靠自己的富人不能得救。」救恩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能力。
❽ 彼得的回應與耶穌的應許(Mt 19:27–30 / Mk 10:28–31 / Lk 18:28–30)
三卷都記載:「我們已經撇下所有跟從祢了。」耶穌回答也一致:凡為主撇下的,今生得百倍,來世得永生。馬太特別增補一句(19:28)「你們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 馬太的猶太彌賽亞神學更濃厚。
三、三卷福音的神學焦點差異(濃縮)
| 福音書 | 焦點 | 神學特色 |
|---|---|---|
| 馬太 | 道德與天國義 | 加上「愛人如己」、十二寶座審判 |
| 馬可 | 門徒與十字架 | 「耶穌愛他」、跟從的代價 |
| 路加 | 財富與貧窮 | 強烈社會關懷:富人 vs. 神國 |
四、三卷福音共同呈現的核心信息
財富不是問題,財富成為偶像才是問題。真正阻擋人進入神國的不是道德,而是依靠自己。耶穌對他的要求,不是拒絕,而是邀請。富少年失去的不是金錢,是跟從耶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