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最後的呼喊,新約第一聲音—-從馬拉基書到馬太福音。

經文:馬拉基書全書、馬太福音 3:1–12、路加福音 1:16–17


一、引言:被沉默包圍的信仰

你能想像嗎?上帝的百姓——以色列——經過被擄、歸回、重建聖殿、重建城牆,本以為榮耀將立刻降臨,彌賽亞就要來到。然而——先知的聲音開始消失。異象不再出現。百姓看不到復興,看不到榮耀,看不到希望。在這樣的黑暗裡,神透過馬拉基說出舊約最後的呼喊:「你們當回轉,我就必回轉。」(瑪 3:7)

然後——有四百年的沉默。直到一個聲音從曠野響起:「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太 3:3)舊約的最後呼喊與新約的第一聲音,串起整本救贖歷史的脈絡,本質上是同一個訊息:「回轉!主就要來了。」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過這段旅程。


二、舊約最後的呼喊:馬拉基的信息

馬拉基書的信息可分為四個核心呼喊,每一個都直指人心。


1. 呼喊一:回到神的愛(瑪 1:2)

神說:「我曾愛你們。」但百姓回答:「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當我們看不見祝福時,我們也常問同樣的問題。然而神的愛不是情緒,而是盟約,是行動,是揀選。神說:你們沒有感覺到我愛你,不代表我沒有愛你。


2. 呼喊二:回到真誠敬拜(瑪 1:6–2:9)

百姓獻上殘缺的祭物,祭司也失職。神質問:「我既為父,尊我的是誰?」換句話說:「你們還記得我是谁嗎?」敬拜不是我們能擠出多少精力,而是我們承認神的榮耀。


3. 呼喊三:回到盟約的信實(瑪 2:10–16)

神責備人破壞婚姻、背棄盟約、輕看家庭。因為家庭是信仰的第一個祭壇。破裂的婚姻,往往會產生破裂的敬拜。神恨惡休妻,是因為祂愛盟約、愛信實、愛關係的完整。


4. 呼喊四:回到敬畏與奉獻(瑪 3:6–12)

百姓停止奉獻、停止敬畏,並說:「侍奉神是徒然的。」(3:14)神卻邀請他們:「你們試試我。」奉獻不是金錢,是信心的見證。


總結:馬拉基的信息一句話

「回來吧!你們已經遠離,但我仍在等待。」舊約在這聲呼喊下結束。


三、四百年沉默:神真的沉默嗎?

這四百年被稱為「中間時期」,但神並非不作工。祂在默默地:建立世界語言(希臘語),建設道路交通(羅馬帝國),整合文化背景,讓舊約被翻譯成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與此同時,百姓心靈越來越飢渴,等待彌賽亞。沉默,不是離開。
沉默,是預備。


四、新約第一聲音:施洗約翰的呼召

耶穌出現前,第一個聽見的聲音來自曠野。馬太引用馬拉基書:「有使者在祂前面預備道路。」(瑪 3:1 → 太 11:10)路加福音說:他必以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前,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路 1:17)施洗約翰的信息是什麼?「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與馬拉基的信息完全一致:「你們當回轉。」(瑪 3:7)舊約最後的呼喊,就是新約第一聲音的延伸。


五、兩個呼喊的交點:耶穌基督的來臨

馬拉基說:「主必忽然臨到祂的殿。」(3:1)新約中:耶穌潔淨聖殿(約 2),耶穌顯示祂是公義審判者(太 25),耶穌是「公義的日頭,有醫治之光」(瑪 4:2 → 路 1:78),施洗約翰說:「祂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約 1:29)。神最終的呼喊不是審判,而是救贖。不是怒氣,而是恩典。不是沉默,而是道成肉身。


六、今日的信息:你是否聽見這兩個呼喊?

這兩個呼喊,不只是歷史事件,是對我們的生命說的。


1. 神問你:你還記得我愛你嗎?(瑪 1:2)

也許你禱告沒有回應,也許你等待沒有結果,也許你心裡疲累、失望,但神仍說:「我曾愛你…我仍愛你。」


2. 神問你:你敬拜的是我嗎?(瑪 1:6)

我們是否把神放在真正的位置?還是敷衍、習慣、例行公事?


3. 神問你:你願意回轉嗎?(瑪 3:7)

回轉不是羞愧,而是回家。


4. 神問你:你在預備主的道路嗎?(太 3:3)

施洗約翰不是結束,而是榜樣。我們都是預備主道路的人。


七、結語:最後的呼喊,第一個聲音,都是同一個恩典

舊約的最後一句是:「使人的心轉回。」(瑪 4:6)。新約的第一句福音呼召是:「悔改!天國近了。」(太 3:2)。兩者指向同一位——耶穌基督,唯一能讓人心真正轉回的主。願你聽見這呼喊,願你我的心回到父的懷中,願你我成為預備主道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