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整理以「先知服事年代(大約年代順序)」為主,並將 大先知書與小先知書放在同一時間軸上,讓你一目了然地比較各卷書的歷史處境與先知活動的年代。(年代皆為主流聖經學者一般認定的大約區間)
舊約 17 卷先知書 — 依時間順序排列(由早到晚)
(一)前 8 世紀:亞述強權時代
1. 約拿書(約主前 790–770)
- 最早期的文字先知之一。
- 時代接近耶羅波安二世(王下 14:25)。
- 信息:上帝對列國(尤其亞述的尼尼微)也有憐憫。
2. 阿摩司書(約主前 760–750)
- 北國以色列先知(非專業先知)。
- 信息:社會公義、審判臨到以色列與列國。
3. 何西阿書(約主前 755–715)
- 北國最後的先知。
- 信息:上帝對以色列的愛與婚約的比喻;審判與復興。
4. 以賽亞書前半 (1–39)(主前 740–700)
- 南國猶大先知。
- 受呼召於烏西雅王崩的那年(賽 6:1)。
- 信息:亞述威脅、彌賽亞預言、聖者的上帝。
(二)前 7 世紀:亞述衰落—巴比倫興起
5. 彌迦書(約主前 735–700)
- 與以賽亞同時代。
- 信息:審判、耶路撒冷的毀滅、彌賽亞出生於伯利恆。
6. 那鴻書(約主前 660–630)
- 信息:對尼尼微的審判(在其結束前不久預告亞述滅亡)。
- 背景:亞述帝國走向衰弱。
7. 哈巴谷書(約主前 620)
- 信息:上帝興起巴比倫懲治猶大。
- “義人必因信得生”出於此書(哈 2:4)。
8. 西番雅書(約主前 630–620)
- 約西亞王改革時期。
- 信息:耶和華的日子,臨到猶大與列國。
(三)前 6 世紀:巴比倫時代—耶路撒冷被毀
9. 耶利米書(主前 627–586→流亡後)
- 臨到巴比倫滅亡前的猶大。
- 信息:新約預言(耶 31)、呼求悔改、面對國破。
10. 耶利米哀歌(主前 586 之後)
- 傳統認為耶利米所寫。
- 背景: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毀滅後的哀哭。
11. 以西結書(主前 593–571)
- 被擄到巴比倫的先知。
- 信息:上帝的榮耀遷移、復興(枯骨復活)、新聖殿。
(四)以色列復興時期(波斯時代)
12. 但以理書(主前 605–536)
- 覆蓋巴比倫到波斯的年代。
- 信息:在列國權勢之上掌權的上帝;末世異象。
13. 哈該書(主前 520)
- 鼓勵猶太人重建聖殿。
14. 撒迦利亞書(主前 520–518;9–14 可能稍晚)
- 信息:重建聖殿、彌賽亞、上帝臨在的盼望。
(五)舊約最後的先知
15. 俄巴底亞書(可能主前 6–5 世紀;最可能主前 586–500)
- 對以東的審判。
- 難確定年代,但多學者放在「耶路撒冷被毀後不久」。
16. 約珥書(主前 500–400;年代最不確定)
- 信息:蝗災、耶和華的日子、聖靈澆灌。
- 年代可能從早期到後期皆有說法,但多放在後被擄時期。
17. 瑪拉基書(主前 430)
- 舊約最後的先知。
- 背景:尼希米改革後。
- 信息:敬拜純潔、獻祭問題、施洗約翰的預告。
整理:先知年代一覽表(從最早到最晚)
| 先知書 | 時代(約略) | 所處背景 |
|---|---|---|
| 約拿 | 790–770 | 亞述前期 |
| 阿摩司 | 760–750 | 北國繁榮後期 |
| 何西阿 | 755–715 | 北國滅亡前 |
| 以賽亞(前段) | 740–700 | 南國面對亞述 |
| 彌迦 | 735–700 | 南北國皆面對壓力 |
| 那鴻 | 660–630 | 尼尼微將亡 |
| 西番雅 | 630–620 | 約西亞改革 |
| 哈巴谷 | 620 | 巴比倫興起前 |
| 耶利米 | 627–586 | 猶大滅亡前夕 |
| 哀歌 | 586 後 | 哀悼耶路撒冷 |
| 以西結 | 593–571 | 被擄巴比倫 |
| 但以理 | 605–536 | 巴比倫—波斯 |
| 俄巴底亞 | 586–500 | 以東審判 |
| 約珥 | 500–400 | 復興時期(不確定) |
| 哈該 | 520 | 重建聖殿 |
| 撒迦利亞 | 520–518 | 重建聖殿與末後異象 |
| 瑪拉基 | 430 | 舊約末期 |
總結:先知書的歷史脈絡
- 早期(8世紀):以色列繁榮→道德敗壞→亞述威脅
- 中期(7世紀):亞述衰落→巴比倫興起
- 後期(6世紀):耶路撒冷被毀→被擄巴比倫
- 被擄後(5世紀):重建聖殿、改革、彌賽亞盼望